【莊子】內篇卷4人世間詩解3唯道集虛虛者心齋虛室生白吉祥自致
題文詩: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
吾將語若,有心爲之,其豈易邪?易之者也,
昊天不宜.顏回問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
不茹葷者,其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爲齋乎?
曰是祭齋,非心齋也.回問心齋.仲尼答曰:
若一心志,無聽以耳,而聽以心,無聽以心,
而聽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正氣也者,
虛而待物;唯道集虛,虛者心齋,至虛而實,
至無而有,至道精誠,真心誠意,誠通有無,
精誠所至,氣正神清.顏回曰吾,未始得使,
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可謂虛乎?
子曰盡矣,汝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
入則鳴之,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心宅寓,
於不得已,則幾心齋.人絕跡易,無行地難.
倘爲人使,則易以偽,而爲天使,則難以偽.
聞以有翼,能飛者矣,未聞無翼,能飛者也;
聞以有知,能知者矣,未聞無知,能知者也.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福善自致.
夫且不止,是謂坐馳.夫徇耳目,能內通而,
外於心智,鬼神將舍,而況人乎.萬物之化,
禹舜所紐,伏羲幾蘧,之所行終,況散眾焉.
【原文】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27)。』仲尼曰:『齋(28),吾將語若!有心而爲之(29),其易邪?易之者,暤天不宜(30)。』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31)。如此,則可以爲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32)。』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33),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34)!聽止於耳(35),心止於符(36)。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37)。虛者,心齋也。』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38),實自回也(39);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40)。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41),入則鳴(42),不入則止。無門無毒(43),一宅而寓於不得已(44),則幾矣(45)。絕跡易,無行地難(46)。爲人使易以偽(47),爲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48)。瞻彼闋者(49),虛室生白(50),吉祥止止(51)。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52),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53),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54),伏戲幾蘧之所行終(55),而況散焉者乎(56)!』
【譯文】
顏回說:『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冒昧地向老師求教方策。』孔子說:『齋戒清心,我將告訴你!如果懷著積極用世之心去做,難道是容易的嗎?如果這樣做也很容易的話,蒼天也會認爲是不適宜的。』顏回說:『我顏回家境貧窮,不飲酒漿、不吃葷食已經好幾個月了,像這樣,可以說是齋戒了吧?』孔子說:『這是祭祀前的所謂齋戒,並不是「心齋。」顏回說:『我請教什麼是「心齋」。』孔子說:『你必須摒除雜念,專一心思,不用耳去聽而用心去領悟,不用心去領悟而用凝寂虛無的意境去感應!耳的功用僅只在於聆聽,心的功用僅只在於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虛無的心境才是虛弱柔順而能應待宇宙萬物的,只有大道才能匯集於凝寂虛無的心境。虛無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齋」。』
顏回說:『我不曾稟受過「心齋」的教誨,所以確實存在一個真實的顏回;我稟受了「心齋」的教誨,我便頓時感到不曾有過真實的顏回。這可以叫做虛無空明的境界嗎?』孔子說:『你對「心齋」的理解實在十分透徹。我再告訴你,假如能夠進入到追名逐利的環境中遨遊而又不爲名利地位所動,衛君能採納你闡明你的觀點,不能採納你就停止不說,不去尋找仕途的門徑,也不向世人提示索求的標的,心思凝聚全無雜念,把自己寄託於無可奈何的境域,那麼就差不多合於「心齋」的要求了。一個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跡就很難。受世人的驅遣容易偽裝,受自然的驅遣便很難作假。聽說過憑藉翅膀才能飛翔,不曾聽說過沒有翅膀也能飛翔;聽說過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聽說過沒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看一看那空曠的環宇,空明的心境頓時獨存精白,而什麼也都不復存在,一切吉祥之事都消逝於凝靜的境界(福善自致)。至此還不能凝止,這就叫形坐神馳。倘若讓耳目的感觀向內通達而又排除心智於外,那麼鬼神將會前來歸附,何況是人呢!這就是萬物的變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領,也是伏羲、幾蘧所遵循始終的道理,何況普通的人呢!』
【莊子內篇】憨山釋德清註: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言回之學問止此而已,更無以進矣),敢問其方(請問夫子之教以可法也)。』仲尼曰:『齋,吾將語若(言須齋心,待聽我之教也)。若(汝也)有而爲之,其易耶(言汝有心而爲之事,自己未化,便欲化人,豈容易耶)?易之者,皞天不宜(以有心之事爲容易者,其心不真,故上天所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惟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爲齋乎(此顏子未知心齋也)?』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一若志(專一汝之心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言返聞於心性)﹔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心尚未忘形,氣則虛,而形與化之矣)。心止於符(謂心冥於理也)。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言心虛於極,以虛而待物)。惟道集虛(虛乃道之體也)。虛者,心齋也(教顏子之心齋,以主於虛也)。』
顏子多方皆未離有心,凡有心之言,未忘機也。機不忘,則己不化。故教之以心齋,以虛爲極。虛則物我兩忘,己化而物自化耳。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言未受教,待自以爲有己)﹔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一聞心齋之教,頓忘其己,此忘己可謂虛乎?回於一言,頓悟如此)?』夫子曰:『盡矣(謂心齋之理,盡於此矣)!吾將語若(言汝有受教之地矣,故將語之):若(汝也)能入游其樊(樊謂藩籬,謂世網中也)而無感其名(言能遊人世,虛己忘懷,無以智巧以感動人,而要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言不可執一定成心而往,但觀其人精神氣味,相入則言,不入則止,不可強行)。無門無毒(門者,言立定一個門庭。毒,即瞑眩之藥,謂必瘳之藥。此二者有患,皆不可用也),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一宅者,謂安心於一,了無二念。即其所言,當寓意於不得已而應之,切不可有心強爲。如此,則庶幾乎可耳)。絕跡易,無行地難(言逃人絕世,尚易獨有;涉世無心,不著形跡爲難。即老子『善行無轍跡』)。爲人使易以偽,爲天使難以偽(聖人應世,乃天之使也。若是爲人之使,容可以偽。聖人乘真心而御物,又安可以偽乎)。聞以有翼飛者也,未聞以無翼飛者也(此有心、無心之喻也。言世人有心爲事,而成者有之;若無心應物,而使人感化,若無翼而飛者,此未之聞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言世人皆以有知而知之。聖人以無知而知者,蓋言忘形絕智,以無心而應物者。此其難者,未之聞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此心虛之喻也。謂室中空虛,但有缺處,則容光必照,而虛室中即生白矣。以喻心虛,則天光自發也),吉祥止止(言有心而動,則禍福隨之,所謂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今若心虛無物,則一念不生,虛明自照,悔吝全消,惟吉祥止止。而言此虛心,乃吉祥所止之處也)。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言人心皆本虛明,第人不安心止此,私慾萌發,則身坐於此而心馳於彼,是之謂坐馳)。夫殉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殉,作殉,猶喪失也。言喪耳目之見聞,返見返聞,故云內通。若內通融於心體,真光發露,則不用其妄心、妄知,如此則虛明寂照,與鬼神合其德,故鬼神將來舍矣,而況於人而不感化乎!此無翼而飛者也。此教回之極處也)!是萬物之化也(謂喪耳目,則形自忘;外心知,則智自泯。則物我兩忘,我忘物化,則萬物盡化爲道矣),禹舜之紐(樞紐)也,伏羲、幾蘧(古聖君也)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言物我兼忘,萬物盡化,此混歸大道之原。即禹之神聖,亦執爲樞紐;而伏羲、幾蘧之大聖御世,終身所行;而況散民乎?顏回能以此用世,又何強行之有哉)!』
此言涉世,先於事君。此言輔君之難也。苟非物我兩忘、虛心御物、不得已而應之,決不能感君而離患。若固執我見,持必然之志而強諫之,不但無補於君,且致殺身之禍。此龍逢、比干之死,皆是之過也。
【注釋】
(27)敢:表示謙敬之詞,相當於今天『斗膽地』、『冒昧地』之意。方:辦法。
(28)齋:齋戒,指祭祀前的清心潔身,這裡專指清心。
(29)有心:指懷有積極用世之心。
(30)暤(hào):通作『昊』,廣大的意思。『暤天』就是『大天』。宜:當,合適。
(31)茹:吃。葷:舊注指葷辛,即蔥蒜之類的菜。
(32)心齋:內心的齋戒。
(33)一:專一。『一志』意思是凝寂虛忘,摒除雜念,心思高度專一。
(34)氣:『氣』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是一極爲重要的概念,指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但這裡是指虛以待物的心境。
(35)『聽止於耳』一句,聯繫下句當是『耳止於聽』之誤倒。
(36)符:合。
(37)虛:這裡指純淨、空明的境界。
(38)得使:意思是稟受了心齋的教誨。
(39)自:疑是『有』字之誤。
(40)盡:詳盡,指顏回的上述言論對於『心齋』的理解,說得十分深透。
(41)樊:籬笆,喻指衛君統治的範圍,並暗含追名逐利之場所的意思。感其名:爲名利地位所動。
(42)入:採納進諫。
(43)毒:通作『壔』(dǎo),累積土石用作保衛門欄的土台,喻指索求門徑的標的。
(44)一:心思高度集中。宅:這裡用指心靈的位置。『一宅』意思就是心靈安於凝聚專一,全無雜念。
(45)幾:近,意思是做到了這一步就接近於大道,符合『心齋』的要求了。
(46)無行地:行走卻不踐地,喻指做了什麼事都不留下痕跡。
(47)使:驅使。偽:假。
(48)有知知者:前者讀zhì,智慧、才能之意。後者讀zhī,意即認識、了解。
(49)瞻(zhān):望。闋(què):空虛。
(50)虛室:空靈的精神世界。白:潔淨,指什麼也不存在的虛無的心理狀態。
(51)止止:意思是止於凝靜的心境。
(52)坐馳:形體坐在那裡而心理卻馳騁於他處。
(53)徇:使。內通,向內通達。外:這裡是排除的意思。心知:心智。
(54)紐:樞紐,關鍵。
(55)伏戲、幾蘧(qú):傳說時代的遠古帝王。『伏戲』多寫爲『伏羲』。終:到底,遵循始終。
(56)『散焉者』指疏散的人,即普通、平常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