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4在宥詩解6物物而能不物於物大同無己至無而有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17 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4在宥詩解6物物而能不物於物大同無己至無而有
題文詩:
世俗,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
異於己也.同己欲之,也,而不欲者,
以出乎眾,心也.以出乎眾,爲心,
夫其曷常,出乎眾哉.因眾以寧,所聞不如,
眾技眾矣.欲爲國者,攬乎三王,之利不見,
其患者也.以人,之國僥倖,幾何而有,
僥倖而不,喪人國乎.其存國無,萬分之一;
喪人之國,一不成而,萬有餘喪.有土者之,
不知悲夫.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
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
非物也,獨治,天下百姓,而已.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
獨有之人,是謂至貴.物物而能,不物於物.
大人之教,若形於影,聲之於響.有問而應,
盡其所懷,爲天下配.處乎無響,行乎無方.
世之人,適復撓撓,以游無端;出入無,
與日無始;頌論形軀,合乎大同,大同無己.
無己惡乎,得有有也?能有者,昔之君子;
無者,天地之友.至教真情,通無化有. 
【原文】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爲心也。夫以出乎眾爲心者,曷常出乎眾哉①!因眾以寧②,所聞不如眾技眾矣③。而欲爲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而不見其患者也④。此以人之國僥倖也,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其存人之國也,無萬分之一;而喪人之國也,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⑤。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⑥。有大物者,不可以物⑦;物而不物⑧,故能物物⑨。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豈獨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⑩,獨往獨來,是謂獨有(11)。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大人之教(12),若形之於影,聲之於響(13)。有問而應之,盡其所懷,爲天下配(14)。處乎無響,行乎無方。挈汝適復之撓撓(15),以游無端;出入無旁(16),與日無始;頌論形軀(17),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無己,惡乎得有有(18)!有者(19),昔之君子;無者,天地之友。
  
  【譯文】
 世俗人都喜歡別人跟自己相同而討厭別人跟自己不一樣。希望別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總是把出人頭地當作自己主要的內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頭地的人,何嘗又能夠真正超出眾人呢!隨順眾人之意(只因大眾的認同而得到心安)當然能夠得到安寧,可是個人的所聞總不如眾人的技藝多才智高。希圖治理邦國的人,必定是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這樣做的後患的人。這樣做是憑藉統治國家的權力貪求個人的僥倖,而貪求個人的僥倖而不至於喪失國家統治權力的又有多少呢!他們中能夠保存國家的,不到萬分之一,而喪失國家的,自身一無所成而且還會留下許多禍患。可悲呀,擁有土地的統治者是何等的不聰明!
擁有土地的國君,必然擁有眾多的物品。擁有眾多的物品卻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爲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夠主宰天下萬物。明白了擁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豈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這樣的人已經能往來於天地四方,遊樂於整個世界,獨自無拘無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來,這樣的人就叫做擁有萬物而又超脫於萬物。擁有萬物而又超脫於萬物的人,這就稱得上是至高無尚的貴人。
    至貴之人的教誨,就好像形軀對於身影,傳聲對於迴響。有提問就有應答,竭儘自己所能,爲天下人的提問作出應答。處心於沒有聲響的境界,活動在變化不定的地方,引領著人們往返於紛擾的世界,從而遨遊在無始無終的浩渺之境,或出或進都無須依傍,像跟隨太陽那樣周而復始地沒有盡頭;容顏、談吐和身形軀體均和眾人一樣,大家都是一樣也就無所謂自身。無所謂自身,哪裡用得著據有各種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種物象的存在,這是過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種物象的存在,這就跟永恆的天地結成了朋友。
【注釋】

  ①曷常:即何嘗。

  ②因:隨順,順乎。寧:安。

  ③傳統斷句把『所聞』列在上句之末,而『因眾以寧所聞,不如眾技眾矣』語不可通,故未從之。

  ④攬:把持,撮起。

  ⑤有土者:擁有國土的人,指國君。

  ⑥大物:舊注指至高無尚的人物,疑非是,聯繫下一句,當從字面講,『有大物』即擁有萬物。

  ⑦這句之『物』字用表被動,即『爲物所用』之意。

  ⑧這句里有兩個『物』字,前一個表主動,後一個表被動,『物而不物』是說用物而又不爲外物所用。

  ⑨物物:物使天下之物;前一『物』字用如動詞。

  ⑩九州:九州所指歷來含義不定,這裡可以理解爲當時中原一帶人們熟悉的地域。

  (11)獨有:指不爲外物所拘滯。

  (12)大人:即上句的『至貴』的人。

  (13)響:回聲。

  (14)配:匹對,這裡指應答;問話者爲主,應答者則爲匹對。

  (15)挈:提。適復:往返。撓撓:紛紛。

  (16)旁(bàng):依。

  (17)頌:容。論:語。『頌論』猶言容顏、談吐。

  (18)這句里有兩個『有』字,其中前一『有』字是動詞,據有、持有的意思;後一『有』字用如名詞,指存在著的各種物象,包括自身的形軀。下一句之『有』字則同於本句後一『有』字的用法。

  (19):『睹』字之異體。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 · 【莊子|主題: 23, 訂閱: 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