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8尚賢(下)詩解4賞不當賢民不爲善尚賢利民相勸相譽 題文詩: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然, 汝何爲而,得富貴而,辟貧賤哉?曰莫若爲, 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 然此非可,學能者也.使不知辯,德行厚若, 禹湯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親, 躄喑聾者,暴爲桀紂,不加失也.如此是故, 賞不當賢,罰不當暴.其所賞者,已無功矣; 其所罰者,亦無罪故,使百姓皆,攸心解體, 沮以爲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勞來也; 腐臭余財,不相分資;隱慝良道,不相教誨. 若此則飢,者不得食,寒不得衣,亂不得治. 是故昔者,堯以有舜,舜以有禹,禹有皋陶, 湯有小臣,武王以有,閎夭泰顛,南宮括之, 與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故,近者安之, 遠者歸之.日月所照,舟車所及,雨露所漸, 粒食所養,得此莫不,相勸相譽.且今天下, 之士君子,王公大人,倘中實將,欲爲仁義, 求爲上士,上則欲中,聖王之道,下中國家, 百姓之利,故尚賢之,爲說而必,察此者也. 尚賢者乃,天鬼百姓,之利所在,政事之本. 古聖用賢,利民爲本,相勸爲善,風清氣正.
【原文】4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貴而惡貧賤,然女何爲而得富貴而辟貧賤哉?曰:莫若爲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學能者也。使不知辯,德行之厚,若禹湯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親,躄喑聾暴爲桀紂,不加失也。是故以賞不當賢,罰不當暴。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體(6),沮以爲善;垂其股肱之力(7),而不相勞來也;腐臭余財,而不相分資也;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誨也。若此則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亂者不得治。推而上之以(8),是故昔者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小臣,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遠者歸之。日月之所照,舟車之所及,雨露之所漸,粒食之所養,得此莫不勸譽。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爲仁義,求爲上士,上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故尚賢之爲說,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注釋】(6)攸:疑爲『散』字之誤。(7)垂:『墮』之借字。(8)推而上之以:此句爲衍文。 【譯文】 現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貴而厭惡貧賤,可是你要怎樣才能得到富貴而避免貧賤呢?(他們必定)說:最好是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然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卻並不是學得到的。假使不知分辨的話,即使德行醇厚如禹、湯、文、武,也不會得到任用;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即使是跛、啞、聾、瞎,乃至暴虐如桀紂,也不會加以拋棄。因此,賞的不會是賢人,罰的不會是暴人。他所賞的人是沒有功的,所罰的也是沒有罪的。所以使百姓人心渙散,阻止他們向善:怠惰他們的肢體,而不相互勉勵幫助;使多餘的財物腐臭變質,而不相互資助;隱藏自己好的學問,而不相互教導。如此,飢餓的人就不會得食,寒冷的人就不會得衣,混亂的狀況就不會得到治理。
所以從前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伊尹,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從而天下太平,人民富足。因此,近的人安於其居,遠的人前來歸附。凡是日月所照、舟車所至、雨露所滋潤、穀食所養活的人們,得到這些賢人,無不相互勸勉和鼓勵。假如現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心中真想行仁義,求做上士,上則想適合聖王之道,下則想符合國家與百姓之利,那就不可不認真考慮尚賢這一說法了。(總之),尚賢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事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