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5|回覆: 0

[儒家代表人物] 黃懷信:孔子生年月日及形貌

[複製連結]
余覺中 發表於 2022-10-9 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是中國的聖人,也是世界的聖人。有關孔子的思想及其哲學的研究,近年已蔚爲熱潮,而關於孔子生年月日及形貌,則迄今未能得到正確認識。應該說,正確確定孔子生年月日及形貌,既是對聖人的尊重,更是對歷史及學術的尊重。古話說:祭不以時則神不享。所以就祭孔而言,必須有正確的時間。而正確描繪孔子的形貌,更是對孔子的人格尊重。筆者數年前曾對這兩個問題進行過專門研究,現在孔子宗親大會上再次提出,希望能得到聖人後裔們的重視。

一、孔子生年月日

關於孔子的生年,『聚訟二千年矣』。目前通行的說法是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即魯襄公二十二年周曆十月、夏曆八月二十七日,每年曲阜祭孔,定爲公曆9月28日。

今相關之早期記載,於文獻凡有四見:

【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穀梁傳·襄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

【史記·孔子世家】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索隱】曰:『【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爲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

此外,【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於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注『孔子生』三字,亦無月日。

可見二傳皆爲魯襄公二十一年,【史記】爲魯襄公二十二年。錢穆先生根據韓非兩人爭訟『後息者爲勝』的原理,取後說,並認爲『至於詳考確論,不徒不可能,抑且無所用』。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孔子生年考】,商務印書館2001年8月版,第2頁事實上,這個問題在今天不僅已經可以確論,而且變得非常簡單。因爲現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已經使數千年前中國古曆每個月的朔日干支及所對應的公曆日期一一得到確定。比如南京天文台張培瑜先生所編制的【中國先秦史歷表】張培瑜:【中國先秦史歷表】,齊魯書社1987年版。以下簡稱【張表】,就已經將公遠前1500年至公元前105年期間每一年之每個月的朔日干支與公曆月日一一照應。其表不僅可以輕易地查算出其間任何一年之任何一月之任何一干支日在當月的日次及公曆日期,而且可以驗證古書年月曆日記載的正誤。所以,關於孔子之生年月日,現在完全可以得到最終的確定。而確定孔子的實際生年月日,自然有其實際的意義,比如知孔子之年壽,確定孔子的紀念日之類。錢穆先生所謂『無所用』,實際上只是因爲『不可能』而發的推託之辭。那麼孔子究竟生於何年何月何日?以上所引的文獻材料究竟何說爲是?

首先,從上面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到,二傳之『庚子』月份雖然相差一個月,但其九月『庚戌朔』與十月『庚辰朔』則是相同的,而且皆有日食記錄。考【春秋經】,於襄公二十一年也有『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的記載。這一記載是否可靠?據【張表】所附【春秋日食表】,襄公二十一年之庚戌朔確實發生過曲阜可見的食分爲0.77的日食,說明二傳所記九月天象及干支是可信的。【張表】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無日食,說明二傳該月『日有食之』四字可能是承【春秋經】以來之誤記。楊伯竣於此經下注曰:『此日不入食限,史官誤記,或司天者誤認。兩月比食雖有之,惟皆爲偏食,而非同一地所能迭見。若全食、環食之後,決無兩月連食之理。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055-1056頁可見此十月庚辰朔之日食確實不當有。十月日食雖屬誤記,但並不影響九月『庚戌朔』日食的可信性,因爲已經得到天文學的驗證。九月『庚戌朔』日食既可信,那麼十月『庚辰朔』自然也就沒有問題。十月既爲『庚辰朔』,庚子去庚辰21日,庚子日自然就是十月之二十一日按:錢大昕據三統術推出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己卯朔,得庚子爲二十二日,而十一月則不得有庚子。可見【穀梁傳】之『十月』是正確的。那麼也就是說,孔子之生日應爲當時『庚辰朔』之十月二十一日,這是首先可以確定的。

關於生年,【史記】雖記在襄公二十二年,但無月日,加之時代晚於二傳,其可信度理應不如二傳。更重要的是,查【張表】,襄公二十二年整個一年都沒有庚辰朔之月,也沒有日食,可見其說確實不可信。所以,當以二傳爲是。錢大昕曰:『賈逵注【左傳】於襄公二十一年云:「此年仲尼生。」又昭二十四年服虔注引賈逵說云:「仲尼時年三十五。」是漢儒皆以孔子生在襄公二十一年也。錢大昕:【十駕齋養心錄】卷2,上海書店出版社1983年版看來漢儒以孔子生在襄公二十一年的說法是正確的。【史記】定爲襄公二十二年沒有任何依據,應當屬於誤記。【闋里志】云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無疑也是本於【史記】,所以不可信。司馬貞【史記索隱】曰:『【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爲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906頁今按:周正十一月僅爲夏正九月,斷無屬明年之理,司馬貞之說非是。看來所謂『後息者爲勝』的說法,並不科學。所以我們不能輕從【史記】。

如上所辨,【穀梁傳】的材料最爲合理可信。那麼孔子之實際生年月日,就應是魯襄公二十一年『庚辰朔』之十月『庚子』--二十一日。清人鄭曉如【闋里述聞】云:『或謂周靈王二十年、魯襄公之二十一年歲在己酉,冬十月建癸酉,二十一日庚子也。據穀梁赤【春秋傳】、唐陸德明古本公羊高【春秋傳】及杜預【春秋長曆】。【闋里述聞】卷1,同治七年刻本結論正同。看來這一日期之農曆推算並不困難,只是傳言『王正月』,說明用的是周曆。周曆十月,即夏曆八月。目前通行的說法以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即魯襄公二十二年周曆十月、夏曆八月,說明是年從【史記】,月從【穀梁傳】。宋代孔傳撰【孔氏祖庭廣記】云:『魯襄公二十二年冬十月庚子日,孔子生。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卷1,山東友誼書社1998年影印本應該是此一組合的最早出處。然而年從【史記】本已不可信,而月從【穀梁傳】更等於是張冠李戴。因爲中國古曆每年同一個月的朔日干支並不相同,求其具體日期,必須從該月之朔日推算。月配錯了年,具體日期自然會產生差異。可見目前所謂『魯襄公二十二年周曆十月、夏曆八月』的說法,絕對不可取。

目前通行說法之『二十七日』由何而來?考明人陳鎬【闋里志·尼山毓聖】云:『周靈王二十一年庚戌,即魯襄公二十二年。是年冬十月庚子日,先聖生。十月庚子,即今之八月二十七日。』注云:『出【孔庭纂要】。陳鎬:【闋里志】卷4,山東友誼書社1998年影印本【路史】卷四十三云:『以【孔氏家譜】及【祖庭記】等所以俱雲二十二年十月庚子,乃二十有七日。羅沁:【路史】,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看來也有依據。具體是怎麼得出來的,古人自有其方法。我們根據干支推算,如果庚子爲二十七日,則該月爲甲戌朔。因爲庚子去甲戌,正好27日。那麼此說是否合理?查【張表】,公元前551年即靈王二十一、魯襄公二十二年周曆十月爲甲戌朔。看來其依據確實是『庚子,孔子生』的記載。然而,原始記載明明是『庚戌朔』月之庚子,怎麼可以拿來與甲戌朔之月相配?眾所周知,同名的干支日,一年之內可以出現6次,如果朔日不確定,任何干支日辰幾乎都可以是任意的。【孔氏家譜】及【祖庭記】【闋里志】等文獻都按照後世紀日的習慣而忽略了朔日干支,無疑是不可以直接據以推算的。如果直接據之推算,結論自然不可能正確。而一旦確定了朔日,其干支日辰就只能是唯一的。那麼甲戌朔之庚子,怎麼能等於甲辰朔之庚子?可見將本來屬甲辰朔之庚子拿來與甲戌朔相配,也無異於張冠李戴。那麼如果年從二傳定爲魯襄公二十一年,周十月夏八月二十七日的說法是否能夠成立呢?也不能。因爲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戌朔,二十七日爲己卯,根本就沒有庚子。由此可見,目前關於孔子誕辰的通行說法之農曆年月日組合,完全是一種無理的、不合邏輯的組合。

那么正確的農曆組合,即魯襄公二十一年庚辰朔之周曆十月庚子日,於公曆爲何年何月何日?查【張表】,公元前552年即靈王二十年魯襄公二十一年周曆十一月庚辰朔,與二傳及【春秋經】差一個月。然而其表之十月爲庚戌朔,與二傳及【春秋經】之九月庚戌朔又一致。可見是遞差一個月。這就說明,二傳及【春秋經】曆日干支記載雖然是真實的,但當時實際曆法失真,上年誤閏一月。就是說,當時上年本不應有閏月,而誤置了一個閏月,使當年月份統一提前了一個月,這樣一來,十一月就成了十月,十月就成了九月。誤閏及失閏的現象,在古代是常有的,所以不足爲怪。總之,該月庚辰朔沒有問題。庚辰朔既無問題,那麼只要查出其所對應的公曆日期,孔子所生庚子日所對應的公曆日期自然也就可以確定。查【張表】,此庚辰朔爲公曆公元前552年9月19日。庚子去庚辰21日,那麼孔子生之庚子日,即該月之二十一日,於公曆就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江曉源:【走來走去·孔子誕辰】,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188頁江曉原教授運用現代天體力學方法回推,驗證了『庚戌朔』日食,並結合儒略日,排算出的結果也是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與我們的結論完全一致。看來孔子的實際生年月日,確應如是定。

近年曲阜祭孔定在公曆9月28日,這個日期又是怎麼來的?換算回去,公元前551年公曆9月28日在當年即魯襄公二十二年爲周曆十月、夏曆八月二十一日。正與【闋里述聞】所記之或謂說及我們所求出的農曆日期相同。看來公曆9月28日,確是由周曆十月、夏曆八月二十一日之說換算而來。然而【闋里述聞】所說的是魯襄公之二十一年之十月二十一日,怎麼可以當魯襄公之二十二年之十月二十一日?如果置於魯襄公之二十二年,則十月二十一日爲甲午,朔日爲甲戌,干支完全不同。而甲戌朔與甲午日,於文獻根本沒有任何記載。可見近年祭孔定爲公曆9月28日,完全沒有道理。

綜上可知,目前通行說法之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即魯襄公二十二年周曆十月、夏曆八月二十七日,是年從【史記】之誤記,月日從【穀梁傳】而忽略了月朔干支;近年祭孔所定之公曆9月28日,其月日雖從【穀梁傳】換算,而其所由得之年又從【史記】之誤記,可見都不合理。所以,如果要講求實際、講求科學,孔子的生年月日及每年祭孔時日就必須重新頒定。

二、孔子之形貌

孔子之形貌,理應有一個客觀真實的描繪。近年來有繪製孔子標準像之舉,應該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因爲它不僅意味著對孔子本人的尊重,同時也意味深著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很多人以爲真實的孔子像根本無法繪製,因爲孔子以後的人誰也沒有見過孔子。其實,這只是一偏之見:後人雖不可能見知孔子,不等於當時人沒有見聞。而文獻之中,恰有當年親見者對孔子形貌的描述。既是親見,必當真實。所以,通過對文獻材料的分析詮釋,完全可以描繪出接近真實的孔子形像。以下,我們分三步進行考察:

一)基本材料

有關孔子形貌的早期較完整記載,於文獻主要有四見:

1.【孔叢子·嘉言】:

夫子適周,見萇弘。言終退,萇弘語劉文公曰:『吾觀孔仲尼有聖人之表:河目而隆顙,黃帝之形貌也;脩肱而龜背,長九尺有六寸,成湯之容體也。

2.【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論衡·骨相】同

3.【孔子家語·困誓】: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曰:『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其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腰已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然如喪家之狗。

4.【韓詩外傳】卷9:

孔子出衛之東門,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車避,有人將來,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車避,有聖人將來。』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視之五十步,從而望之五十步,顧子貢曰:『是何爲者也?』子貢曰:『賜之師也,所謂魯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魯孔丘歟?!吾固聞之。』子貢曰:『賜之師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堯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子貢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

二)材料的可信性分析

【孔叢子】一書,長期被視爲偽書。近年研究證明,該書雖然最終成書較晚,但其本身有叢聚性質,爲多人多次作成。其中記孔子、子思、子高、子順的部分,確當爲孔子八代孫孔鮒所輯撰,均有較早的材料來源。【嘉言】爲【孔叢子】第一篇,至少目前我們還無法證明其所記不真。即如孔子適周一事,【史記·孔子世家】亦記之曰:『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可見事有原委。儘管對其發生的具體時間尚存爭議,但隨著描繪孔、老相會場面漢畫像石的出土,今人多已不再懷疑其事。而萇弘與劉文公,更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二人分別爲周敬王公元前519-公元前476之大夫與卿士。孔子既曾適周,萇弘自有可能見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載:『八月丁酉,南宮極震。萇弘謂劉文公曰:「君其勉之!先君之力可濟也。周之亡也,其三川震。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棄之矣!東王必大克。」』亦可見萇弘與劉文公關係親密。而孔子適周,則很有可能就在昭公二十四年。所以,萇弘見孔子而語劉文公孔子形貌,完全可能。萇弘稱『吾觀孔仲尼有聖人之表』,說明他對孔子體表形貌有過仔細觀察。所以,其說必當可信。應該說,【孔叢子·嘉言】篇的記載,是目前可見最早也最真實的關於孔子形貌的材料。【論語·述而】記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說明當時確有尊孔子爲聖人者,亦可證萇弘之說不妄。

【史記】中的材料,一般均不懷疑。【家語】偽書說,近年亦被打破,只是其中偶有『浮說』,或經後人潤色改造之處,誠爲事實。這裡二書所記基本相同,說明二者有共同的材料來源,本身證明其出不晚。而所記鄭人謂子貢云云,說明該鄭人親見孔子,所以其說亦必可信。唯一值得懷疑的,是【家語】『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二句爲【史記】所無,卻與【孔叢子】相同。以理而言,鄭人與萇弘地隔千里,不可能講同樣的話;而據文言之,鄭人只是路過偶見,也不可能確知孔子長九尺六寸。所以可以肯定,【家語】二句當爲後人據【孔叢子】補增。因爲增加了『河目隆顙』,所以後面的『其顙』又改成了『其頭』。

【韓詩外傳】雖爲漢初作品,但其材料也多來自先秦。具體如孔子出衛之東門遇姑布子卿之事,似非後人所能憑空杜撰。尤其是姑布子卿相孔子亦言其顙、目、頸、肩部特徵,與萇弘和鄭人所道基本一致,本身就說明較爲可信,可證其確爲親見。所以,我們也寧可信其真。只是『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一句,似與其上文不諧:上文姑布子卿安慰子貢『子何患焉』,所言『污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亦皆正面之辭。既安慰之,不可能忽曰『羸乎若喪家之狗』,而且他也不可能與鄭人講同樣的話。所以,該句當是流傳過程中後人據【史記】或【家語】的材料補增。

以上可見,儘管【家語】及【韓詩外傳】的材料或有後人補增,但也是各有所據。所以,四條材料基本上都是可信的。關鍵是均出於親見者之口,爲第一手材料。那麼,我們自可以之爲主要依據,描繪真實的孔子形貌。

三、孔子的真實形貌

根據以上的基本材料,再參照其它零星記載,我們可以從以下諸多方面對孔子的真實形貌進行描繪:

一)身高

萇弘親觀孔子,言其『長九尺有六寸』,應屬可信。另外【荀子·非相】亦云:『仲尼長,子弓短。』【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亦均言孔子身長。雖非親見,但與舊合,說明是有所依據。所以,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應該沒有問題。問題是『九尺六寸』相當於現今多高?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明確其『』是什麼尺。

如眾所知,三代之尺不同,戰國秦漢尺又不同。萇弘爲周人,所言自應是周尺。所以,『九尺六寸』之『』必是周尺。周尺長度無明確記載,但我們知道周代『人長八尺』,而秦漢『人長七尺』。說明兩尺之比例爲8:7。秦漢尺長23厘米。那麼秦漢7尺,就是161厘米。除以8,周尺就應是20.1厘米強。那麼周尺『九尺六寸』,就應是193厘米。所以我們說,孔子身高應爲193厘米。或謂孔子身高226.7厘米,當是用戰國秦漢之尺折算。

二)面相

關於孔子面相,【韓詩外傳】之姑布子卿謂『污面而不惡』,爲親眼所見。而【荀子·非相】又云:『仲尼之狀,面若蒙倛。』倛,是古代驅疫避邪的神像。面若蒙倛,就是說臉好像戴著驅邪的面具,形容怪異可怕。荀子未見孔子,人也不可能長成這個樣子,其說完全是出於猜測,或者故意誇張,言其正直、威嚴而已;或者由『污面』說演化而來,也有可能。如果那樣,就更加證明『污面』說之可信。所以,孔子『污面而不惡』當無疑問。污,即污穢、不乾淨,具體應指黑。惡,謂醜陋。『污面而不惡』,就是臉黑,但不醜陋。

三)嘴巴

姑布子卿說孔子得『皋陶之喙』,說明孔子的嘴巴有特點。具體他描繪成『葭喙而不藉』。葭,借爲『』,大也。喙,即嘴。藉,同『』,假也。意思是嘴大但很協調,不像借的、假的。說明其嘴形與臉形一致。

另外,【太平御覽】人事部八引【孝經援神契】曰:『孔子海口,言若含澤。』海口,也形容嘴大。可見孔子嘴大,有較多的流傳。所以,孔子嘴大應是事實。

又【太平御覽·人事部九】引【孝經鉤命訣】云:『仲尼斗唇。』也可姑妄信之,因爲與『葭喙而不藉』及『海口』說並無矛盾,說明有所依據。斗,方形之物。斗唇,說明嘴是方形。嘴呈方形,意味著嘴角上翹。若然,可知孔子嘴大,方形,嘴角上翹。當然,嘴大而方又與臉形一致,說明其的臉龐較大而且也是方形。

四)眼睛

姑布子卿說孔子得『舜之目』,說明孔子的眼睛有特點。而萇弘描繪爲『河目』,看來也應可信。何謂『河目』?王肅【家語】注云:『河目,上下匡平而長。』眼匡平而長,意味著眼睛不圓,像一道縫。另外,『』還可能有深的意思。而【路史·後記】云:『仲尼……堤眉谷竅。』谷,形容深陷。堤眉谷竅,即高眉骨深眼窩。正與『隆顙』之說相合,也與『河目』之說一致。所以,儘管萇弘、鄭人、姑布子卿三人均未言,我們也可知孔子爲高眉骨深眼窩。

五)牙齒

萇弘、鄭人、姑布子卿三人均不言孔子牙齒,文獻亦別無所言,說明孔子牙齒正常。唯【太平御覽·人事部九】引【孝經鉤命訣】云:『夫子駢齒。』並二爲一謂之駢。齒,謂門牙。兩顆門牙連爲一體,不符合人體生理科學,人亦未見有兩顆門牙長爲一體的,所以不可信,此應是後人神異孔子的想像之辭,如同謂帝舜駢齒、武王駢齒一樣。

常見孔子畫像和塑像幾乎均有兩顆大板牙,當是相信並誤解【鉤命訣】『夫子駢齒』所致,實際上是對孔子形象的醜化,應該予以糾正。

六)額頭

姑布子卿說孔子『得堯之顙』,顙,就是額頭。說明孔子的額頭有特點。那麼萇弘所道『隆顙』,自應可信。隆,謂高、突出。所以,孔子應是高額。額頭高隆起,頭頂自然會顯得低凹。可證所謂孔子『生而首上圩頂』說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另外,孔子『隆顙』,與其大智慧正相稱,所以完全可能。因爲正如民間所云,額頭高之人聰明。

七)身材

萇弘言其『修肱』,說明孔子臂長於常人。鄭人又說『自腰已下,不及禹者三寸』,意思是孔子下半身較短。下半身之所以短,可能正是因爲臂長。所以,孔子臂長應該是真實的。

另外,所謂『喪家之狗』,也與身材有關。

何謂『喪家之狗』?一般理解爲無家可歸之狗,其實完全屬於誤解。因爲我們看到,【史記】云『累累若喪家之狗』、【家語】云『累然如喪家之狗』、【論衡】云『傫傫若喪家之狗』、【韓詩外傳】云『羸乎若喪家之狗』,原文前面均有形容詞『累然傫傫』或『羸乎,而且【韓詩外傳】前面更有『遠而望之』四字。那麼何謂『累然』?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王肅之說完全屬於意解。因爲『』,是積累、增多之義;『』,謂垂貌,均與不得意、不得志或喪家狗不倫。而且此話本出偶見孔子之鄭人之口,只能指其形貌。所以,這裡的『』、『』只能看成『』的通假字。就是說【家語】『累然』、【史記】『累累』、【論衡】『傫傫』,都是『羸乎』或『羸然』的意思。何謂『羸然』?【說文解字】云:『羸,瘦也。』【禮記·問喪】有『身病體羸』之說,無疑也是瘦的意思。可見『羸乎』或『羸然』,是形容瘦的樣子。所以,所謂『累然若喪家之狗』、『累累若喪家之狗』、『傫傫若喪家之狗』、『羸乎若喪家之狗』,都只能是說他瘦得像喪家狗,而不是說他無家可歸像喪家狗,更不是不得志像喪家狗。那麼,根據『累然若喪家之狗』或『羸乎若喪家之狗』的材料,我們就知道孔子的身材比較瘦。看來後世所謂孔子『大九圍,坐如蹲龍』之類,皆無稽之說,純粹是出於對孔子的敬重。

八)肩背

鄭人說『其肩似子產』,說明孔子之肩確有特點。那麼姑布子卿也說『高肩弱脊』,自應可信。高肩,謂雙肩高聳。弱脊,謂其脊背柔弱不直,正與萇弘『龜背』之說相合。【太平御覽·人事部十二】引【孝經鉤命訣】也云:『仲尼龜背。』另賈誼【新書·容經】載:『子路見孔子之背,謦折舉哀。「』也見脊背異常。所以『弱脊』、『龜背』之說當屬可信。『龜背』,即脊背弓起如龜背,也就是駝背。可知孔子駝背。當然不可能太駝,否則不可能高九尺六寸。

九)頭形

【白虎通·姓名】云:『孔子首類魯國尼丘山,故名丘。』尼丘山是何形狀?傳統的說法,謂尼山有五峰,周邊四峰高,中峰略低。【兗州府志】承其說,亦云:『其山五峰連峙。』事實如何?我們曾作實際考察發現,尼山並非五峰,也不是周邊四峰高,中峰略,更無凹頂。所以,舊說不可信。

又【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論衡·骨相】云:『孔子反羽

因爲生而首上圩頂,而起名爲丘取字爲尼,固亦不可信,但所謂『圩頂』、『反羽』,結合『隆顙』看則並非純是妄語。因爲人之前額高,頭頂部分自然會顯得下凹。所以,孔子頭頂較之前額略顯稍凹,應是事實,但絕非四周高中間低,也不可能完全是『圩頂』或『反羽』狀。所謂『圩頂』、『反羽』,無疑有訛傳的成分。

十)鬍鬚

孔子有無鬍鬚,【孔叢子·居衛】有明確記載:『子思適齊,齊君之嬖臣美鬚眉立乎側。齊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鬚眉於先生也。」子思曰:「非所願也。所願者唯君修禮義,富百姓,而伋得寄帑於君之境內,從襁經負之列,其榮多矣。若無此須鬣,非伋所病也。昔堯身修十尺,眉乃八彩,實聖;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頷無毛,亦聖;禹、湯、文、武及周公勤思勞體,或拆臂望視,或禿骭背僂,亦聖:不以鬚眉美鬣爲稱也。人之賢聖在德,豈在貌乎?且吾先君生無鬚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由是言之,伋徒患德之不劭,不病毛鬢之不茂也。」

子思爲孔子之孫,所稱『吾先君』即孔子。孔安國【尚書序】有『先君孔子』之說,亦可證。子思親見孔子,所言孔子『生無鬚眉』理應可信。然則可知孔子無鬍鬚可知。

需要指出,一本【孔叢子】『吾先君生無鬚眉』作『吾性無鬚眉』,如此則成了子思無鬍鬚。然而作『吾性無鬚眉』,則與上下文子思自稱『』並言其『毛鬢不茂』不合。所以必非原作,一本當非,可能是傳者爲了維護孔子形象而改。

綜合上考,孔子真實形貌大致可以描繪爲:身高193厘米,較瘦,背稍駝,高肩、長臂;大方臉,臉較黑,長四方嘴;高額頭,高眉骨,深眼窩,眯縫眼;無板牙,無鬍鬚。

孔子的真實形像,似應如此畫。可見真實孔子的形象,至少是沒有鬍鬚。所以單從這一點說,自古及今的所有孔子畫像或雕像,沒有一副或一件是符合事實的。所以,我們必須重新爲孔子繪製標準像,這也是我個人的鄭重建議。


作者:黃懷信,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是黃懷信先生在中華詩禮家風學術研討會暨中華孔子學會孔子後裔儒學促進會成立大會上的研討論文,收錄在【詩禮傳家】第一輯第157-169頁,商務印書館2019年版。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