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卷8封建詩解1賞當其勞無功自退私親非有大功不封 題文詩: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也,爲邗國公, 兵部尚書,杜如晦也,爲蔡國公,吏部尚書, 長孫無忌,爲齊國公,爲第一等,食邑實封, 一千三戶.皇之從父.淮安王李,神通上言: 義旗初起,臣兵先至,今玄齡等,刀筆之人, 功居第一,臣竊不服.太宗謂曰:國家大事, 惟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自退;罰當其罪, 爲惡者懼.知賞罰不,可輕行今,計勛行賞, 玄齡等有,籌謀帷幄,畫定社稷,之功所以, 漢之蕭何,雖無汗馬,指蹤推轂,功居第一. 叔父於國,至親誠無,愛惜但以,不可緣私, 濫與勛臣,同封賞矣.故諸功臣,自相謂曰: 君以至公,賞不私親,吾屬何可,妄訴主上. 初唐高祖,舉宗正籍,弟侄再從,三從孩童, 已上封王,者數十人.至是太宗,謂群臣曰: 爾自兩漢,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遠者, 非有大功,如漢賈澤,不得受封.若皆封王, 多給力役,乃至勞苦,萬姓以養,己之親屬. 於是宗室,先封郡王,間無功者,降爲縣公. 【原文】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①房玄齡爲邗國公,兵部尚書②杜如晦爲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爲齊國公,並爲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三百戶。皇從父③淮安王神通上言:『義旗④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齡等刀筆之人,功居第一,臣竊不服。』太宗曰:『國家大事,惟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爲惡者咸懼。則知賞罰不可輕行也。今計勛行賞,玄齡等有籌謀帷幄、畫定社稷之功,所以漢之蕭何,雖無汗馬⑤,指蹤推轂⑥,故得功居第一。叔父於國至親,誠無愛惜,但以不可緣私濫與勛臣同賞矣。』由是諸功臣自相謂曰:『陛下以至公,賞不私其親,吾屬何可妄訴⑦。』初,高祖舉宗正籍,弟侄、再從、三從孩童已上封王者數十人。至是,太宗謂群臣曰:『自兩漢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遠者,非有大功,如漢之賈、澤⑧,並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給力役,乃至勞苦萬姓,以養己之親屬。』於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間無功者,皆降爲縣公。
【注釋】
①中書令:官名。在唐代,中書令地位很高,居其他二省(門下、尚書)長官之首。因此,沒有特殊資望者不授此官,實際上任宰相者多僅授以中書或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②兵部尚書:官名。唐代確定六部之名爲吏、戶、禮、兵、刑、工,由六部尚書分掌政務。
③從父:父親的兄弟,即伯父、叔父。
④義旗:隋大業十三年五月,高祖起兵太原,六月,傳檄稱義師,故稱『義旗』。
⑤汗馬:喻征戰的勞苦,因稱戰功爲汗馬之勞。
⑥指蹤推轂:即運籌謀劃,協助決策。
⑦妄訴:胡說亂道。
⑧漢之賈、澤:指漢高祖從兄弟劉賈,從祖昆弟劉澤。劉賈曾被封爲荊王,劉澤被封爲燕王,並爲將軍有功。
【譯文】 貞觀元年,唐太宗封中書令房玄齡爲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爲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爲齊國公,官品都列爲一等,享受一千三百戶的俸祿。太宗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上奏道:『在太原初舉義旗時,我便帶兵首先趕來響應,現在房玄齡這些舞文弄墨的人,卻功居第一等,我私下不服。』太宗說:『國家大事,只在賞罰。所賞的人和他的功勞相當,無功的人自然退避不爭;所罰的人和他的惡行相當,做壞事時人們才會感到畏懼。可知賞罰不能輕率施行。如今論功行賞,房玄齡等有運籌帷幄、安撫社稷的功勳,就像漢代的蕭何一樣,雖沒有汗馬戰功,但能制定策略、推薦賢能,所以應該功居第一。叔父是國家至親,要封賞我當然無所吝惜,但不能因爲親私關係就隨意與功勳大臣同樣封賞!』因此功臣們相互之間說:『陛下秉公封賞,不偏袒親眷,我們怎麼可以胡亂申訴猜疑呢?』當初,高祖把同宗子弟和三代之內的旁系弟侄分封爲王的有幾十人。太宗對臣下們說:『從兩漢以來,只封子和兄弟,宗室中疏遠的,除非有大功如漢代的劉賈、劉澤那樣,否則一律不得受封。如果所有的宗室都封王,就會勞苦萬民。』於是把郡王宗室中沒有功勞的都降封爲縣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