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卷23杜讒邪詩解1世亂讒勝防微杜漸絕讒構端直臣立朝奸邪寢謀 題文詩: 貞觀初君,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徒皆, 國蟊賊或,巧言令色,朋黨比周.暗主庸君, 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 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 此事著於,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齊隋間讒, 譖事耳目,所接者略,與公言之.斛律明月, 齊朝良將,威震敵國,周家每歲,斫汾河冰, 慮齊兵之,西渡而及,斛律明月,被祖孝征, 讒構伏誅,周人始有,吞齊之意.高熲雖有, 經國大才,爲隋文帝,贊成霸業,知國政者, 二十餘載,天下賴以,安寧文帝,惟婦是聽, 特令擯斥.及爲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 隋太子勇,撫軍監國,凡二十余,年間固亦, 早有定分.楊素者也,欺主罔上,賊害良善, 乃使父子,之道一朝,滅於天性,逆亂之源, 自此開矣.隋文帝既,混淆嫡庶,禍及其身, 社稷覆敗,古人之云:世亂讒勝,誠非妄言. 朕每防微,杜漸用絕,讒構之端,猶恐心力, 所不至或,不能覺悟.前史雲猛,獸處山林, 藜藿不採;直臣立於,朝廷奸邪,爲之寢謀; 此實朕所,望於群公.魏徵諫曰:禮雲戒慎, 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也.詩經有云: 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 又孔子曰:惡利口之,顛覆邦家,蓋爲此也. 臣之嘗觀,自古有國,有家者若,曲受讒譖, 妄害忠良,宗廟丘墟,市朝霜露.陛下深慎! 【原文】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前代,讒佞之徒,皆國之蟊賊也。或巧言令色,朋黨 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銜冤。故叢蘭欲茂,秋風敗之;王者欲明,讒人蔽之。此事著於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齊、隋間讒譖事,耳目所接者,略與公等言之。斛律明月①,齊朝良將,威震敵國,周家每歲斫汾河冰,慮齊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讒構伏誅,周人始有吞齊之意。高熲②有經國大才,爲隋文帝贊成霸業,知國政者二十餘載,天下賴以安寧。文帝惟婦言是聽,特令擯斥。及爲煬帝所殺,刑政由是衰壞。又隋太子勇③撫軍監國,凡二十年間,固亦早有定分。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滅於天性,逆亂之源,自此開矣。隋文既混淆嫡庶,竟禍及其身,社稷尋亦覆敗。古人云'世亂則讒勝」,誠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漸,用絕讒構之端,猶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覺悟。前史云:'猛獸處山林,藜藿④爲之不採;直臣立朝廷,奸邪爲之寢謀。」此實朕所望於群公也。』魏徵曰:『【禮】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詩】云:'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 亂四國。」又孔子曰:'惡利口之覆邦家」,蓋爲此也。臣嘗觀自古有國有家者,若曲受讒譖,妄害忠良,必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矣。願陛下深慎之!』 【注釋】 ①斛律明月:斛律,複姓。明月是字,名光。北齊朝兼行將相,善騎射,長期從事對北周的戰爭,爲鄰敵所懼。 ②高熲:又名高教,隋朝開國重臣,被封爲渤海郡公。 ③隋太子勇:楊勇,隋文帝長子。 ④藜藿(lí huò):野菜。 【譯文】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我考察前代的歷史,發現凡是阿諛逢迎,搬弄是非的人,都是危害國家的敗類。他們巧言令色,私結朋黨 。如果君主昏庸無能,就會被他們蒙蔽,忠義之臣就會受到排擠打擊,蒙受不白之冤。所以蘭花雖繁茂,卻被秋風摧折;國君希望英明,卻被獻媚的小人迷惑。這樣的事情在史書中不勝枚舉。現在,我把在齊代、隋代年間我所知道的小人的奸邪行徑,簡略地說給你們聽聽。斛律明月,是齊朝的良將,他的聲威令敵國聞風喪膽,周朝的人每年都要斫碎汾河上的冰,因爲害怕齊朝的兵馬西渡過來,把他們滅掉。後來斛律明月被孝徵用讒言加害致死,周朝的人於是產生了吞齊的想法。隋代的高熲有治國的雄才大略,輔佐隋文帝成就了帝業,他參與朝政二十多年,天下得以安寧。後來隋文帝聽信婦人的讒言,摒棄冷落他,最後,他被隋煬帝殺害,隋朝的國政也就開始衰敗了。另外,隋太子楊勇指揮兵士,治理國家,達二十年之久,他早已是當仁不讓的太子。可是,楊素欺騙君主,殘害忠良,他到處散布謠言,說太子沒有才能,於是隋文帝廢掉了太子,隋朝滅亡的禍根也由此埋下。 隋文帝混淆了嫡出與庶出,結果殃及了自身,江山社稷不久便拱手讓人。古人說:'世道混亂,那麼讒言就會大行其道。」這話的確中肯。我常常想,應該防微杜漸,杜絕讒言的根源,只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自己不能覺悟。史書說:'猛獸在山林中出沒,野草不會被人採摘;忠正的臣子處於朝廷之中,奸邪小人只有偷偷謀劃他們的詭計。」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對你們的期望啊。』魏徵說:『【禮記】上寫道:'對自己不能親見的事情要謹慎,對自己不能耳聞的事情要警覺。」【詩經】說:'要憎惡小人搬弄是非的嘴,那會攪亂四方鄰邦。」另外孔子說,'邪惡善辯的口才會使國家覆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我發現,自古以來的帝王,如果被讒言蒙蔽,枉殺忠良,就必定國破家亡。因此,希望陛下要謹慎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