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卷6內篇雜(下)詩解15子尾疑晏子不受慶氏之邑晏子謂足欲則亡(生厚用利正德幅之使無黜慢謂之幅利)16景公祿晏子平陰與槁邑晏子願行三言以辭(先君後身安國而家寬市耕十取一弛刑) 題文詩:俟慶氏亡,分其邑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 晏子勿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何獨弗欲? 晏子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之邑不, 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吾欲;亡無日矣. 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 恐失富也.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 使無遷也.生厚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使無黜慢,謂之幅利,利過則敗,不敢貪多, 所謂幅也.遂不之受.齊景公賜,祿晏子以, 平陰槁邑,其反市者,有十一社.晏子辭曰: 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疲弊矣;盤遊玩好, 以飭女子,民財竭矣;又好興師,民死近矣. 弊力竭財,近死下之,疾上甚矣!此嬰之所, 以不敢受.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 欲富貴乎?晏子曰嬰,聞爲人臣,先君後身; 安國而家,宗君處身,曷爲獨不,欲富與貴! 公曰然曷,以祿夫子?對曰君寬,漁鹽關市, 譏而不征;耕十取一;弛刑罰─,若死者刑, 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乃嬰之祿, 君之利也.公曰此者,寡人無事,請從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乎大國,大國之君, 曰齊安矣.使問小國,小國君曰:齊不加我.
【原文】子尾疑晏子不受慶氏之邑晏子謂足欲則亡第十五慶氏亡,分其邑,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子尾曰:『富者,人之所欲也,何獨弗欲?』晏子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欲;足欲,亡無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爲之制度,使無遷也。夫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慢,謂之幅利,利過則爲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遂不受。
15【譯文】 慶封出逃了,人們將他的邑地分了,分給晏子邶殿,它的采邑有六十里,晏子不接受。子尾說:『富有,是人們所追求的,爲何你獨獨不想要?』晏子回答說:『慶封的邑地滿足了他的欲望,所以他被迫出逃。我的邑地不能滿足我的欲望,增加邶殿,就滿足我的欲望了,那麼離逃亡也就不遠了,在外面連一塊邑地都不受我主宰。不接受邶殿,不是討厭富貴,而是怕失去富貴啊。況且富有,就像布帛一樣是有邊限的,爲它制定一定的限制,使它不要離散。生活用度豐厚,器用方便,於是就匡正道德加以限制,使人們不要放肆怠慢,叫做限制私利。私利過多則會衰敗,我不敢貪多,是有所謂的限度啊。』 【原文】 景公祿晏子平陰與槁邑晏子願行三言以辭第十六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槁邑,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辭曰:『吾君好治宮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盤遊玩好,以飭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財,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嬰之所爲不敢受也。』公曰:『是則可矣。雖然,君子獨不欲富與貴乎?』晏子曰:『嬰聞爲人臣者,先君後身;安國而度家,宗君而處身,曷爲獨不欲富與貴也!』公曰:『然則曷以祿夫子?』晏子對曰:『君商漁鹽,關市譏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罰──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若此三言者,嬰之祿,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無事焉,請以從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問大國,大國之君曰:『齊安矣。』使人問小國,小國之君曰:『齊不加我矣。』16【譯文】
景公賜給晏子平陰和棠邑,其中有十一社的人家從事商賈。晏子辭謝說:『我的國君喜歡修築宮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睏了;又喜歡遊樂與珍寶,用來裝飾女子,百姓的錢財都用光了;又喜歡發動戰爭,百姓離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睏,使其財用竭,使其身臨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這就是我所以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說:『這樣就算了,即然這樣,君子難道就不奢求富貴嗎?』晏子說:『我聽說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國君而後自身;安定國家後才考慮自己的家,尊重國君才能安身,怎能說唯獨不想富貴呢!』景公說:『那麼我用什麼封賞你呢?』晏子回答說:『君王放寬對漁鹽的徵稅,對關市只盤查而不徵稅;對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稅;減輕刑罰———犯死罪的人判刑,該判刑的罰款,該罰款的就免了。這三條,就是對我的賞賜、君王的利益。』景公說:『這三條,我沒有什麼說的,就聽從先生的吧。』景公按照這三條去做了。派人去問大國,大國之君說:『齊國安定了。』派人問小國,小國之君說:『齊不會侵凌我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