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峭【化書】卷3德化詩解4常道仁義正己感喜君子非感非喜太醫觀國知臣 題文詩:
仁義者乃,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術以至, 於亡國也.忠信者乃,常用之道,用之不得, 其術以至,於獲罪也.廉潔者乃,常守之道, 守之不得,其術以至,於暴民也.財辯者乃, 常御之道,御之不得,其術以至,於罹禍也. 蓋拙在用,於人而巧,在用於身.使民親稼, 則怨誡民,輕食則怒.餌者魚之,嗜而膻者, 蟻之慕也,以餌投魚,魚必以懼,以膻投蟻, 蟻必去由,不得化道.感父之慈,其非孝也; 喜君之寵,亦非忠也.感喜始於,不感不喜. 多感則必,多怨多喜,則必多怒.感喜在心, 猶物有毒,蓬之藏火,不可不慮.君子之業, 爵之不貴,禮之不大,親之不知,疏之不疑, 辱之不得,感喜何有.太醫之道,脈和而實, 者爲君子,生之道也;撓而浮者,乃爲小人, 死之道也.太卜之道,策平而慢,者爲君子, 吉之道也;曲而利者,乃爲小人,凶之道也. 以是論之,天下理一,故觀其國,則知其臣; 觀臣知君;觀其君則,知其興亡.臣可擇君, 而仕君可,擇臣而任.夫揖讓雖,可作躁靜, 不可作假,衣冠可詐,形體氣質,而不可詐, 言語可文,聲音不可,以文飾也.真情不假.
化書之54:常道
【原文】
仁義者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術,以至於亡國。忠信者常用之道,用之不得其術,以至於獲罪。廉潔者常守之道,守之不得其術,以至於暴民。財辯者常御之道,御之不得其術,以至於罹禍。蓋拙在用於人,巧在用於身。使民親稼則怨,誡民輕食則怒。夫餌者魚之嗜,膻者蟻之慕,以餌投魚魚必以懼,以膻投蟻蟻必去,由不得化之道。
【譯文】 秉持仁義信念的人按照仁義行事,由於行事的方法不對,以至於導致亡國。秉持忠君誠信信念的人,根據忠信做事,由於做事的方法不對,以至於獲罪。秉持廉潔信念的人,做事堅守廉潔,由于堅守的方法不對,以至於引起民怨。管理錢財的人使用錢財做事,由於使用錢財的方法不對,以至於招來橫禍。這樣的錯誤是由於(帝王)將這些用於他人,而正確的是將這些用於自身。強迫百姓去從事農業勞動則招致抱怨,告誡百姓要節儉飲食則引起憤怒。就像魚餌是魚兒的嗜好,膻腥之物是讓螞蟻傾心的美食,但是將魚餌投向魚兒,魚兒必然畏懼,用膻腥之物投向螞蟻,螞蟻必然四處奔逃,這都是不懂得正確的方法所致。
【注釋】
辯:管理,統治 蓋拙在用於人,巧在用於身: 這裡所說的『不得其術』 即是『用於人』 , 『得其術』 即是『用於身』 . 多數君主只能將儒家教化『用於人』 ,而不能『用於身』 .
化書之55:感喜
【原文】
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寵,非忠也。感始於不感,喜始於不喜。多感必多怨,多喜必多怒。感喜在心,由物之有毒,由蓬之藏火,不可不慮。是以君子之業,爵之不貴,禮之不大,親之不知,疏之不疑,辱之不得,何感喜之有。【譯文】
對父親的慈愛千恩萬謝,並非是孝順;對君王的寵信歡欣喜悅,並非是忠心。感謝始於不感謝,歡喜始於不歡喜。有很多的感謝必然有很多的怨恨,有很多的歡喜必然有很多的憤怒。感謝和歡喜這些東西在心裡,就像東西裡面藏有毒藥,就像柴火堆裡面藏有火種,不能不考慮到。因此道德高深的人爲人處事,爵位加身並不感到自己有多麼尊貴,受到他人尊敬也不會自高自大,對他人與自己親近的舉動也沒有應和,對他人與自己疏遠的行爲也不去疑慮,他人欺辱自己也不感到是受到欺辱,在心裡哪裡還會有什麼感謝和歡喜呢。
化書之56:太醫
【原文】
太醫之道,脈和而實者爲君子,生之道也;撓而浮者爲小人,死之道也。太卜之道,策平而慢者爲君子,吉之道也;曲而利者爲小人,凶之道也。以是論之,天下之理一也,是故觀其國,則知其臣;觀其臣,則知其君;觀其君,則知其興亡。臣可以擇君而仕,君可以擇臣而任。夫揖讓可作而躁靜不可作,衣冠可詐而形器不可詐,言語可文而聲音不可文。
【譯文】
根據醫生診斷病情的經驗,脈象平和搏動沉實的一般都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是符合養生之道的脈象;脈象雜亂輕浮的一般都是品格低劣狡詐的人,是加速身體衰敗死亡的脈象。根據占卜的經驗,蓍草擺動緩慢、草葉平直的一般都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是爲吉祥的卦象;蓍草擺動急促、草葉彎折的一般都是品格低劣狡詐的人,是爲大凶的卦象。據此推論,天下的事情和這樣的事情是一樣的。因此,觀察一下這個國家的情況,就知道這個國家中大臣的情況;觀察一下這些大臣的情況,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君王的情況;觀察一下這個君王,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興亡變化的大概趨勢。大臣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君王爲之效力,君王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大臣來任職。禮節可以作假而性情的浮躁與否不能作假,衣冠服飾可以作假而氣質形體無法作假,說話的言語可以作假而說話的聲音不能作假。
【注釋】
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人爲的通過蓍草的運動摹擬我們所要預測事物的運動,其規律即吉凶是相似的並通過卦象顯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