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8|回覆: 0

[道家人物] 【文子】詩解下德9無爲之治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7 18: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詩解下德9無爲之治
題文詩:
衡於左右,無私輕重,可以爲平;繩於內外,
無私曲直,可以爲正;人主於法,無私好憎,
可以爲令.至公至平,至德至情,真情無私,
德無所私,怨無所藏,任道自然,情合人心.
真情爲治,私智不與.水戾破舟,木擊折軸,
不怨木石,不罪巧拙.智息不亂,有智亂道;
忘心不險,德有心險;絕視不眩,心有眼眩.
權衡規矩,一定不易,至一至常,常一不邪,
至一至正,至正真情,真情常在,方行不留,
一日形之,以正政之,萬世傳之,無爲真情.
真情至道,至道至正,其道不正,國亡主亡.
至道無形,無形道宗,至宗至母,至母有情,
情通萬物,並應無窮,窮而能通,爲而不恃.
獨賢於已,不修其道,專己之能,其窮不遠.
人君宗道,由邇知遐,因物識物,因人知人.
積力所舉,即無不勝;眾智所爲,即無不成;
眾無絕糧,群無廢功,工無異伎,士無兼官,
各守其職,不得相干,人得所宜,物得所安,
器械不惡,職事不慢.債少易償,職寡易守,
任輕易勸,至簡易從.大道至簡,至簡至約,
上操約少,下效易爲,君臣相安,久不相厭.
全文:
老子曰: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爲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爲正,人主之於法,無私好憎,故可以爲令,德無所立,怨無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故爲治者,知不與焉,水戾破舟,木擊折軸,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智不載也,故道有智則亂,德有心則險,心有眼則眩。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萬世傳之,無爲之爲也。
人之言曰:國有亡主,世亡亡道,人有窮而理無不通,故無爲者,道之宗也。得道之宗,並應無窮,故不因道理之數,而專己之能,其窮中遠。夫人君者不出戶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爲,即無不成也。千人之眾無絕糧,萬人之群無廢功,工無異伎,士無兼官,各守其職,不得相予,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惡,職事不慢也。夫責少易償也,職寡易守也,任輕易勸也,上操約少之分,下效易爲之功,是以居日久而不相厭也。
分段解釋:
老子曰: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爲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爲正,人主之於法,無私好憎,故可以爲令,德無所立,怨無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故爲治者,知不與焉,水戾破舟,木擊折軸,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智不載也,故道有智則亂,德有心則險,心有眼則眩。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萬世傳之,無爲之爲也。
( 默希子注 :) 老子曰: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爲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爲正;人主之於法,無私好憎,故可以爲令。德無所立,怨無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此三者,藉於無私,故平爲之立,正爲之存,令爲之行;不殞德於外,不匿怨於內,任道而死,百姓不知。故爲治者,知不與焉。水戾破舟,木擊折軸,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智不載也。水無破舟之意,木無折軸之心,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非智之所爲也。明治國者不以智。故以智治國者,國之賊也。故道有智則亂,德有心則險,心有眼則眩。息智即不亂,忘心即不險,絕視則不眩,皆忘之也。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萬世傳之,無爲之爲也。夫衡非不平,繩非不直,用之者偏耳。道非不虛,德非不明,修之者誤耳。一者無爲也,百王用之,萬世傳之,爲而不易也。一者無爲也,百王用之,萬世傳之而不易也。凡無情無私,一以遇之者,雖終日應用,未嘗爲也。斯道致治,正而有常。不然,權之與量,豈一日製作而萬世不能易哉?
參考譯文:
   文子認爲:衡對于衡之左右兩端,沒有偏私輕重之分別,所以可以爲平;繩對於繩之內外兩側,沒有偏私曲直的分別,所以可以爲正;人主對於法令的標準與執行,沒有偏私好憎的分別,所以可以爲令;因爲沒有偏私好憎之情的摻雜,所以沒有對於任何一方的私德,因爲至公、至平所以也就不會有人產生私怨私憤,這是任道而合乎人心的治理辦法。所以治理國家的人,應該做到不要任用自己的智故,水逆激而可以破舟,木擊重而可以折軸,這是自然現象,如果不知道是木石的原因而怪罪於人的巧拙的話,就顯得不夠明智;所以治理國家的方法如果摻雜了個人利益和喜好就會導致悖亂,純粹的道德萌生了自私的心機就會變得兇險,純真的心靈沾染了過多的嗜欲就會眩於外物而受到迷惑。因此權衡規矩這些根本的原則,一旦確定就不要輕易改變,標準始終保持一致就不會有歪門邪道的產生,君子行方蹈正而不流於世俗和利慾,一日獲得了這個道理,萬世都可以效法流傳,這就是無爲之爲的方法。執一而無爲的道理,百王用之不變,萬世傳之不易,這是放之五湖四海,貫通古今中外,都能夠行得通的普遍真理啊。
人之言曰:國有亡主,世亡亡道,人有窮而理無不通,故無爲者,道之宗也。得道之宗,並應無窮,故不因道理之數,而專己之能,其窮遠。夫人君者不出戶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爲,即無不成也。千人之眾無絕糧,萬人之群無廢功,工無異伎,士無兼官,各守其職,不得相予,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惡,職事不慢也。夫責少易償也,職寡易守也,任輕易勸也,上操約少之分,下效易爲之功,是以居日久而不相厭也。
( 默希子注 :) 老子曰人之言日:國有亡主,世亡亡道。人有窮而理無不通,故無爲者,道之宗也。得道之宗,並應無窮,夫國之亡者,何也?以無正道故亡也。夫窮而能通者,道也,爲而不恃者,德也,無爲之宗應於無窮者也。故不因道理之數而專己之能,其窮不遠也。獨賢於已,不修其道,立見窮屈。夫人君,不出戶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爲,即無不成也。千人之眾無絕糧,萬人之群無廢功。工無異伎,士無兼官,各守其職,不得相干,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惡,職事不慢也。因此物識彼物之情,度己身見他人之性。善用眾者,可以傾河置海,善用人者,可以盡心竭力。夫債少易償也,職寡易守也,任輕易勸也。上操約少之分,下效易爲之功,是以君臣#2久而不相厭也。在於簡易,故無勞厭。
參考譯文:
    文子認爲:古人有這麼說的:國家有敗亡的君主,而世上沒有行不通的道理,人有窮困潦倒的時候而道理無所不變通,所以能夠以無爲爲之者,就是領悟了大道的根本了。能夠領悟大道的根本,就可以並應無窮,變化無方,所以不順應天道物理的規律而變化,自以爲能力強大的人,他距離窮迫的時候也就不遠了。即使人君足不出戶,也可以知曉天下之情形的原因,是因爲他能夠通過此物以識別彼物,因周圍人而知曉天下人,所以積蓄眾人之力去舉東西,沒有舉不起來的東西,集聚眾人的智慧去辦事情,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因此千人之眾中只要有農夫就可以有農桑而無絕糧,萬人之群中總有賢能才智之人就可以有成功而無廢功,因此一工不擅二技,一士不兼兩官,這是爲了使人人能夠各守其職,做到各不相干,各盡其責,這樣每個人居於自己適宜的環境,每件事物都可以得到適當的安置,那麼製成的器械符合標準,上上下下的職事都不怠慢而井井有條。因此債少就容易償還,職責清楚簡約就容易遵守,任務簡單就容易完成,君王操持簡約省事的原則,官員們職責易守,功勞易成,所以君臣之間即使相處久了也不會彼此相厭而有疏離紛爭之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