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6|回覆: 0

[儒家文化] 揚長避短,這是任人的大綱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1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接『天下並不缺乏賢才,只看求和不求』

揚長避短,這是任人的大綱

揚長避短,這是任人的大綱

四曰不終』,雖然任用了賢德之人,但是不能善始善終。君主和大臣應該像頭腦和四肢一樣,互相信任,沒有任何疑慮、猜忌之心,這樣才能任用賢才,善始善終。

五曰以小怨棄大德,六曰以小過黜大功,七曰以小短掩大美』,因爲小的嫌隙而否定大的美德,因爲小的過失而廢棄大的功勞,因爲小的缺點而掩蓋整體的美善,這都是講在用人過程中不要求全責備。

【群書治要·袁子正書】中說:『故凡用人者,不求備於一人。』齊桓公和寧戚的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寧戚想事奉齊桓公,但是他窮困潦倒,沒有辦法舉薦自己。於是就爲走商的人駕車,終於來到齊國,晚上住在城門外。齊桓公剛好到郊外迎接客人,晚上開了城門,讓趕車的人都迴避。寧戚正好在車下餵牛,看到桓公,趕緊敲響牛角,唱起悽厲的商歌。桓公聽到歌聲後,說:『這唱歌的人可不是平凡之人啊!』可見,齊桓公也很了不起,他聽一個人唱歌的歌聲,就知道這個人不平凡。於是,齊桓公就命令把寧戚載進城。

齊桓公返回國內,寧戚來求見,勸說桓公要統一整個國家。第二天,寧戚又來求見,勸說桓公要稱霸天下。齊桓公聽了寧戚的進諫,非常高興,想任命寧戚做官,委以重任。但是群臣有不同意見。有人說,寧戚是魏國人,魏國離齊國不遠,不如派人去打聽一下,如果寧戚確是賢才,又有德行,再任用也不遲。

齊桓公說:『你講得不對,如果去打聽他,恐怕他會有小的過惡。因爲有小的過惡就忘記他大的好處,這是君主失去天下賢士的原因。而且人才本來就是難以用尺度衡量的,並非十全十美,我們只要用他的長處就可以了。』齊桓公沒有派人打聽寧戚的爲人,而是對他委以重任,封他爲卿。正因爲齊桓公的舉動得當,所以得到了賢士,能夠稱霸天下。

可見,大多數人都不是聖賢,免不了小的過失、缺點和不足。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希望人沒有任何瑕疵,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人不能求全責備。

【群書治要·文子】中說:『今人君之論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細行,而求其不善,即失賢之道也。』現在的君主評論臣子時,不在意臣子大的功勞和貢獻,而在臣子細小的行爲上作文章,挑剔小的不善、錯誤,這是失去賢士的原因。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人有大譽,無疵其小故。』所以,一個人有高尚的德行,就不要在他細小的行爲上作文章;一個人有很大的聲譽,就不要在小的不足上挑剔。這說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想求取十全十美、一點錯誤都不犯的人的確很難。

【群書治要·文子】中也說:『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責備於一人。夫夏后氏之璜,不能無暇;明月之珠,不能無穢。然天下寶之者,不以小惡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長,而欲求賢於天下,即難矣。從古至今,沒有十全十美、德行無可挑剔的人,所以君子不求全責備於任何人。夏禹佩戴的碧玉,也不是沒有瑕疵的;夜明珠也不是沒有污點的。但是天下人仍然認爲它們很寶貴,不以小的瑕疵妨礙它們的大美。如今只記別人的短處,而忘記他人的長處,還想在天下求得賢才,這是難上加難。

由此可見,即使是很珍貴的璧玉、夜明珠,都不是沒有瑕疵的。如果君主對人求全責備、過於苛刻,還想求得賢才,也是不可能的。古人說:『任人之工,不強其拙。任用他擅長的地方,不強求他不會的、拙劣的地方,這是任人的大綱。用其長,避其短,要揚長避短。

八曰以干訐傷忠正』,因奸邪之人的攻擊而傷害忠正之士。【群書治要·劉廙政論】中說:『自古人君,莫不願得忠賢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訪之於眾人也。忠於君者,豈能必利於人?苟無利於人,又何能保譽於人哉?』自古以來,做君主的沒有不想得到忠賢之士而任用的。但是得到這些忠賢之士後,又不免去向眾人調查。忠於君主的人哪裡能夠事事都有利於他人?如果有一件事得罪人,沒有爲人帶來利益,怎麼能夠讓眾人都稱讚,在眾人中都得到好名聲呢?

如果君主自己不賢明,就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是忠賢之士。即使忠賢之士已經來到他身邊輔佐,君主也會懷著猜疑之心,向眾人再去調查。而眾人又不一定都是賢德忠正的人。奸邪之人就會對賢德之士有一些偏頗的言語和評論。如果君主聽之任之,就會對忠賢之士產生懷疑,從而不予重用。

【群書治要·體論】中說:『使賢者爲之,與不肖者議之;使智者慮之,與愚者斷之;使修士履之,與邪人疑之,此又人主之所患也。』任命賢德之人做事,又讓不賢德之人議論他;讓有智慧的人謀劃,卻又讓愚鈍的人決斷;讓有修爲的人去履行一件事,卻讓奸邪之人懷疑他,這也是君主經常犯的錯誤。正是因爲君主對於賢德之人不能做到用而不疑,經常產生猜忌之心,結果使得賢才的才華不能得到充分施展,這也是失去賢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九曰以邪說亂正度』,以邪說擾亂正規的法度。法度,指治國的常理常法,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等。『五倫』,即父子有親(父慈子孝)、君臣有義(君仁臣忠)、夫婦有別(夫義婦德)、長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四維』,即禮、義、廉、恥。『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或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去魯國做司寇,上任才幾天,就把少正卯殺了。因爲少正卯言偽而辯,能言善道,很多孔子的弟子都被少正卯吸引。他講得看似頭頭是道,但是都不符合於大道,擾亂民心,使人心迷惑,一般人很難辨別。對於這種『以邪說亂政度』的人,只能把他殺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