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4|回覆: 0

[農家] 【賢良三策董仲舒】詩解6太學養士舉賢有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12 21: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賢良三策董仲舒】詩解6太學養士舉賢有功
題文詩:
廣覽兼聽,極群下智,盡天下美,至德昭然,
施於方外,夜郎康居,殊方萬里,悅德歸誼.
功不加民,王心未加,遵其所聞,則高明矣;
行其所知,則光大矣.因用所聞,誠內致行.
親耕藉田,以爲農先,夙寤晨興,憂勞萬民,
思惟往古,務以求賢,未雲獲者,士素不勵.
養士大者,莫大太學,賢士所由,教化本原.
郡守縣令,民之師表,承流宣化;不賢,
主德不宣,恩澤不.吏不民,不用,
暴虐百姓,與奸爲市,貧窮孤弱,冤苦失職,
陰陽錯纓,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
長吏不明,使至於此.之論,稱職爲差,
以富訾,非謂累日.小材累日,不離小官;
賢材未久,不害輔佐.有司竭力,務業赴功.
今則不然,累日取貴,積久致官,廉恥貿亂,
賢不肖渾,未得其真.列侯郡守,擇吏民賢,
歲貢二人,以給宿衛,觀大臣能;貢賢有賞,
不肖者罰.實試賢能,量材授官,錄德定位,
廉恥殊路,賢不肖分,天下,可得官使.
正文:
今陛下並有天下,海內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群下之知(智),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於方外(1)。夜郎、康居(2),殊方萬里,說(悅)德歸誼(義),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於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遵)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於它,在乎加之意而已。』(3)願陛下因用所聞,設誠於內而致行之(4),則三王何異哉!
譯文:現在陛下統一了天下,四海之內沒有不順服的。陛下廣泛地觀察,多方面聽取,儘可能地吸取群下的智慧,具備了天下的美德,崇高的德行顯耀普照,擴大到國外。遠達萬里的夜郎和康居悅服歸心,就真是太乎到來的景象啊。但是恩德並沒有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大概是您還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吧。曾子說: 『尊崇自己所聽到的道理,就高明了;實踐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光大了。高明光大,不在於別的,在於對這些注意罷了。』希望陛下採用所聽到的道理,誠心誠意按那些道理去做,那麼,跟三王又有什麼不同呢?
  (1)施於方外:言德被殊域。(2)夜郎:漢時西南夷,在今貴州省西部。康居:漢時西域國家之一,在今蘇聯境內鹹海與巴爾喀什湖之間。(3)曾子曰等句:引文見【大戴禮·曾子疾病篇】。清阮元輯有【曾子】四卷。光大:即廣大。(4)致行:推行。
陛下親耕藉田以爲農先,夙寤晨興,憂勞萬民,思惟往古,而務以求賢,此亦堯舜之用心也,然而未雲獲者,士素不厲(勵)也(1)。夫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2),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國之眾,對亡(無)應書者(3),是王道往往而絕也。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率)(4),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率)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今吏既亡(無)教訓於下,或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與奸爲市(5),貧窮孤弱,冤(怨)苦失職(6),甚不稱陛下之意。是以陰陽錯纓,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皆長吏不明,使至於此也。
譯文:陛下親自耕種籍田來倡導農業,早起晚睡,爲人民擔憂,思念古代治世,用心尋求賢人,這也是堯舜的用心啊,可是沒有得到賢人,這是因爲平時對於士人沒有鼓勵勸勉的緣故。平時不培養人才卻想尋求賢人,就好比不雕刻玉卻要求玉有文采一樣。所以培養人才沒有比辦好太學更重要的了,太學是產生賢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現在各郡國的人都很多,可是有些郡國還沒有應舉賢良文學策問、作對策的人,造就是因爲王道在那裹經常斷絕。臣希望陛下興辦太學。聘請高明的教師來教育培養天下的士人,經常考問他們而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那麼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現在的郡守、縣令,就是百姓的老師和表率,是委派他們稟承君主的恩澤去宣揚教化的,師表不賢良,君主的仁德就得不到宣揚,恩澤就傳布不到下面。現在官吏既然沒有教育人民,或者不實行君主的法令,暴虐百姓,和壞人狼狽爲奸,謀取私利,致使貧窮孤弱的人含冤受苦,流離失所,很不符合陛下的意願。所以陰陽錯亂,怨氣充滿,人民無法生活,在苦難中得不到救助,這都是郡守縣令們不賢明,才造成這樣的現象啊。
(1)勵:勸勉。(2)關:由也。(3)對無應書者:言條對者皆不應經義。(4)師率:即師表。(5)與奸爲市:謂守令與爲奸的小吏交易求利。(6)失職:即失業。
夫長吏多出於郎中、中郎(1),吏二千石子弟(2),選郎吏又以富訾(資)(3),未必賢也。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爲差(4),非(所)謂積日累久也。故小材雖累日,不離於小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爲輔佐(5)。是以有司竭力盡知(智),務治其業而以赴功。今則不然。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殽(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爲使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以給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罰。夫如是,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於求賢,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6)。遍得天下之賢人,則三王之盛易爲,而堯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爲功,實試賢能爲上,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則廉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陛下加惠,寬臣之罪,令勿牽制於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盡愚!
  譯文:郡守、縣令多數是出身於郎中、中郎,年俸二千石的大官的子弟選任郎官,又仗著有錢財,不一定賢明。而且古時候考核官吏的功勞,是按照做官是否稱職來區分的,不以在任時間的長短爲標準。所以才能小的人,雖然任職時間很長,還是小吏;有才能的人,雖然任職不久,並不妨礙他升遷爲輔佐大臣。所以有職守的官吏,都竭儘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努力做好工作,爭取立功。現在卻不是這樣,官吏們積累時間就可以得到高位,日子一久,就可以升官,所以廉潔和無恥混淆,好人和壞人不分,真正的賢才就無法得到。臣愚蠢地認爲讓各位諸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選擇他們管轄下的官吏和百姓中的賢才,每年薦舉兩人,用他們在皇宮中值宿守衛,而且還可以拿這件事來觀察大臣的能力,如果薦舉的人賢能,就給予獎賞;要是薦舉的人不好,就加以懲罰。如果像這樣,諸侯、二千石官都盡心尋求賢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得到,授給他們官職加以任用了。遍得天下的賢人,那麼三王的盛世也就容易做到,堯舜的聲名也就可以趕上了,千萬不要用做官時間的長短來計算功勞,實際考察官吏的賢能是上策,衡量了才能以後再授給官職,考察了德行以後再確定職位,那樣,廉潔和無恥待遇不同,好人和壞人就能夠區別了。陛下給臣恩惠,寬恕臣的罪過,教臣不要害怕主管官吏,使臣能夠切磋研究,臣不敢不傾吐自己膚淺的見解。
(1)長吏:指郡守、縣令。郎中:官名,秩三百石。中郎:官名,秩六百石。(2)吏二千石子弟:言漢時二千石官可以保任其子弟爲郎吏,進而當上長吏。(3)選郎吏又以富資:漢制,限資十算(十萬錢)乃得爲官。(4)差:次也。(5)害:猶妨。(6)官使:任職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