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新序】卷4雜事4詩解2擇相以所進者賢否別之以私愛妨公舉文侯名過功不及桓公 題文詩: 魏文侯之,弟曰季成,友曰翟黃,文侯欲相, 之未能決,以問李克.李克對曰:君若置相, 則問樂商,之與王孫,苟端庸賢?文侯曰善. 王孫苟端,以爲不肖,翟黃進之;樂商爲賢, 季成進之,故相季成.是故知人,則哲進賢, 則受上賞,季成以知,賢故文侯,以其爲相. 季成翟黃,近臣親屬,以所進者,賢否別之, 是故李克,之言是也.孟嘗君問,於白圭曰: 魏文侯名,過於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 白圭對曰:魏文侯師,子夏友於,田子方而, 敬段干木,此名所以,過於桓公.卜相則曰: 季成之與,翟黃庸可?此功所以,不及王伯. 以私愛妨,公舉在職,者不堪其,事故功廢, 然而名號,顯榮也者,三士翊之,如相三士, 則王功成,豈特霸哉!晉平公問,於叔向曰: 昔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識其君, 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叔向曰管,仲善制割, 隰朋削縫,賓胥無善,純緣桓公,知衣而已. 亦其臣力.師曠侍曰:臣請譬以,五味管仲, 善斷割之,隰朋煎熬,之賓胥無,善齊和之. 羹以熟矣,奉而進之,而君不食,誰能強之, 亦君之力.選賢任能,非私用長,用賢則霸, 任人唯親,有名無實,至治無爲,公而忘私. 【原文】 魏文侯弟曰季成,友曰翟黃,文侯欲相之而未能決,以問李克。克對曰:『君若置相,則問樂商與王孫苟端庸賢?』文侯曰:『善。』以王孫苟端爲不肖,翟黃進之;樂商爲賢,季成進之,故相季成。故知人則哲,進賢受上賞,季成以知賢,故文侯以爲相。季成,翟黃,皆近臣親屬也,以所進者賢別之,故李克之言是也。 【注釋】出自【呂氏春秋】卷19離俗覽8舉難詩解2擇相必博非私用長 原文:魏文侯弟曰季成,友曰翟璜。文侯欲相之,而未能決,以問李克,李克對曰:『君欲置相,則問樂騰與王孫苟端孰賢。』 文侯曰:『善。』以王孫苟端爲不肖,翟璜進之;以樂騰爲賢,季成進之。故相季成。凡聽於主,言人不可不慎。季成,弟也,翟璜,友也,而猶不能知,何由知樂騰與王孫苟端哉?疏賤者知,親習者不知,理無自然。自然而斷相,過。李克之對文侯也亦過。雖皆過,譬之若金之與木,金雖柔,猶堅於木。 【譯文】【呂氏春秋】卷19離俗覽 魏文侯的弟弟名叫季成,朋友名叫翟璜。文侯想讓他們當中的一個人當相,可是不能決斷,就詢問李克,李克回答說;『您想立相,那麼看看樂騰與王孫苟端哪一個好些就可以了。文侯說:『好。』文侯認爲王孫苟端不好,而他是翟璜舉薦的,認爲樂騰好,而他是季成舉薦的。所以就讓季成當了相。凡是言淪被君主聽從的人,談論別人不可不慎重。季成是弟弟,翟璜是明友,而文侯尚且不能了解,又怎麼能夠了解樂騰與王孫苟端呢?對疏遠低賤的人卻了解,對親近熟悉的人卻不了解,沒有這樣的道理。沒有這樣的道理卻要以此決斷相位,這就錯了。李克同答文侯的話也錯了。他們雖然都錯了,但是就如同金和木一樣,金雖然軟,但還是比木堅硬。 【原文】 孟嘗君[398] 問於白圭[399] 曰:『魏文侯名過於齊桓, 而功不及五伯[400] 者何?』白圭對日:『 文侯師子夏[401] ,友田子方,敬段干木[402] ,此名之所以過於桓公也。卜相[403] 則日: '成與黃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以私愛妨公舉,在職者不堪其事,故功廢也。然而名號顯榮者,三士翊[404] 之也。如相三士,則王功成,豈特霸哉!』
【注釋】 [398]孟嘗君:名田文(?一公元前279年),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號靖郭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爲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399]白圭: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世,中國戰國時期周人,名丹,字圭。在魏惠王屬下爲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
[400]五伯:指春秋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楚莊公、秦繆公。伯,通『霸』,春秋時諸侯的盟主。
[401] 子夏:即卜商,字子夏(公元前507年一約公元前420年),後人多稱其字,是孔子著名弟子,少孔子四十四歲, [402]段干木:段干,複姓,名木,戰國時期初期人物。原是晉國的市儈,曾經向子夏求學。和子夏、田子方都被魏成推薦給魏文侯,魏文侯以他爲師,給他爵祿,他堅持不受。魏文侯每次路過他家都起身致敬。後來,段干木答應見他,魏文
侯向他垂詢治國之道。
[403]卜相: 選擇相才。
[404] 翊:通『翼』,輔佐,護衛。 出自【呂氏春秋】卷19離俗覽8舉難詩解2擇相必博非私用長 孟嘗君問於白圭曰:『魏文侯名過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白圭對曰:『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過桓公也。卜相曰'成與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相也者,百官之長也。擇者欲其博也。今擇而不去二人,與用其讎亦遠矣。且師友也者,公可也;戚愛也者,私安也。以私勝公,衰國之政也。然而名號顯榮者,三士羽翼之也。』
【譯文】
孟嘗君問白圭道:『 魏文侯的名聲超過齊桓公,但是他的功業卻比不上五霸,那是爲什麼呢?』白圭回答說:『魏文侯以子夏爲老師,以田子方爲知友,敬重段干木,這是他的名聲比齊桓公大的原因。但在選擇相國時卻問' 公季成與翟黃哪一個可以任用?」這就是他的功業所以比不上五霸的原因。這是因個人的偏愛妨害了公正的選拔,致使在位的人不能勝任其本職工作,所以功業也就廢墮了。然而他的名聲之所以顯赫榮盛,這是由於有三位賢者的輔佐。假如他能夠舉用這三位賢士爲相國,就能夠成就稱王天下的大業,豈止成爲一個霸主呢?』 【原文】 晉平公[405] 問於叔向[406] 曰:『昔齊桓公,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407] ,不識其君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叔向對日:『管仲善制割 [408] ,隰朋[409] 善削齊[410] (齊作縫) ,賓胥無善補(補作純)緣[411] ,桓公知衣而己,亦其臣之力也。』師曠[412] 侍日:『臣請譬之 [413] 以五味[414] 。管仲善斷割之,隰朋善煎熬之,賓胥無善齊和[415] 之。羹已熟矣,奉而進之,而君不食,誰能強之?亦其君之力也。』
【注釋】 [405]晉平公:姬姓,晉氏,名彪,晉悼公之子,公元前557年至公元前532年在位。即位之初,與楚國發生湛阪之戰,
獲得勝利。
[406]叔向:出生年不詳,約卒於公元前528年或稍後,姬姓,羊舌氏,名胖,字叔向,又字叔譽。春秋後期晉國賢臣,政治家、外交家。出身晉國公族,歷事晉悼公、平公、昭公三世,爲晉平公傅、.上大夫。 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執晉國國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見稱於時,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見解和政治風範。 [407]九合諸候,一匡天下:九合,多次會盟。【論語. 憲問】:『桓公九合諸侯, 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邢咼疏:
『言九合者,【史記】云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穀梁傳】云衣裳之會十有一。』一說謂糾合。朱熹集注:
『九,【春秋傳】作'糾」, 督也,古字通用。』一國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論語 ●憲問】:『管仲相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何晏集解引馬融日: 『匡,正也。天子微弱,桓公帥諸侯以尊周室,一 正天下。』
[408]制割:裁剪切割。
[409]隰朋: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與管仲、鮑叔牙等輔佐齊桓公,齊國大治。
[410]削縫:猶縫紉。
[411] 緣:給衣履等物鑲邊或緄邊。
[412] 師曠: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時著名樂師。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爲晉大夫,亦稱晉野,博學多
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413] 譬之:謂把它比方作。
[414]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這裡泛指各種味道或調和眾味而成的美味食品。
[415]齊和:使食物的滋味調和適口。
【譯文】
晉平公問叔向說:『 從前齊桓公九次會和諸侯,匡正天下,不知道那是國君的功勞呢?還是臣子的功勞?』叔向回答說:『如製衣服,管仲擅長裁剪,隰朋擅長縫紉,賓胥無擅長鑲邊,而齊桓公只是知道穿衣罷了,這是他臣子的功勞。』師曠陪伴在旁邊,說:『 現在我就拿烹飪來做比喻吧!管仲善於掌刀,隰朋善於煎炒,賓胥無善於調配佐料,羹湯已經做熟了,端來進奉給桓公,但是齊桓公不吃,誰又能強迫他吃呢?這裡面也有桓公的功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