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卷5詩解7賢者用賢聖王教民制以簡義禮易法民從人性本善得明王扶納之以道乃成君子 題文詩: 智如泉源,其行可以,爲表儀者,人之師也. 智可以砥,其行可以,爲輔弼者,人之友也; 據法守職,不敢爲非,者人吏也.當前決意, 一呼再喏,者人隸故,上主以師,爲佐中主, 以友爲佐,下主以吏,爲佐危亡,之主以隸, 爲佐語曰:淵廣者其,魚大主明,者其臣慧, 相觀志合,必由其中.同明相見,同音相聞, 同志相從,故非賢者,莫能用賢.輔弼左右, 所任使者,有存亡機,得失之要,可無慎乎! 詩曰不明,爾德時則,無背無側;爾德不明, 無陪無卿.天設其高,日月成明;地設其厚, 山陵成名;上設其道,百事得序.自周衰壞, 以來王道,廢而禮義,絕而不繼.秦時非禮, 義棄詩書,略古昔情,大滅聖道,專爲苟妄, 貪利爲俗,較獵爲化,天下大亂,兵作火起, 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爲服習, 離聖王光,烈日久遠,未嘗見仁,義之道被, 禮義之風,是以嚚頑,無禮肅敬,日益凌遲, 威武相攝,妄爲佞人,不避禍患,此其所以, 難治也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欲聽宮商, 欲嗅芬香,欲嗜甘旨,身體四肢,欲安不作, 衣欲被文,繡而輕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失之則亂,從之則穆.故聖王之,教其民也, 必因其情,節之以禮,必從其欲,制之以義, 義簡而備,禮易而法,去情不遠,故民從命, 也速孔子,知道易行,故曰詩云:牖民孔易. 非虛辭也.蠶性爲絲,弗得女工,燔以沸湯, 抽其統理,不成爲絲.卵性爲雛,不得良雞, 覆伏孚育,積日累久,不成爲雛.夫人性善, 非得明王,聖主扶攜,納之以道,不成君子. 詩經有曰:天生蒸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言惟明王,聖主然後,使之然也. 【原文】 天設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設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設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衰壞以來,王道廢而不起,禮義絕而不繼。秦之時,非禮義,棄詩書,略古昔,大滅聖道,專爲苟妄,以貪利爲俗,以較獵爲化,而天下大亂,於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爲服習,離聖王光烈之日久遠,未嘗見仁義之道,被禮義之風,是以嚚頑無禮,而肅敬日益凌遲,以威武相攝,妄爲佞人,不避禍患,此其所以難治也。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繡而輕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則亂,從之則穆。故聖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節之以禮,必從其欲,而制之以義,義簡而備,禮易而法,去情不遠,故民之從命也速。孔子知道之易行,曰:『詩云:'牖民孔易。」非虛辭也。』 【注釋】 牖民孔易。出自【詩經大雅·板】 天之牖民,如塤如篪,
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攜無曰益,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無自立辟。
牖:通『誘』,誘導。 塤(xūn):陶製橢圓形吹奏樂器。 篪(chí):竹製管樂器。兩者之音相和。 璋、圭:朝廷用玉制禮器。半圓爲璋、圓爲圭。兩者常同時使用。 取、攜:提攜。意指 緊隨。 益(ài):通『隘』,阻礙。此幾句都是指爲政若能夠正確導引人民,人民也能夠緊緊相隨。天對萬民誘導教化,像吹塤篪那樣和洽。又如璋圭相配相稱,時時攜取把它佩掛。隨時相攜沒有阻礙,因勢利導不出偏差。民間今多邪僻之事,徒勞無益枉自立法。 【原文】蠶之性爲絲,弗得女工燔以沸湯,抽其統理,不成爲絲。卵之性爲雛,不得良雞覆伏孚育,積日累久,則不成爲雛。夫人性善,非得明王聖主扶攜,內之以道,則不成爲君子。詩曰:『天生蒸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言惟明王聖主然後使之然也。 【譯文】 蠶的本性會吐絲,但是蠶繭如果沒有得到女工用滾水去煮,抽出絲緒加以整理,就不能成爲絲。雞蛋的本性可以孵出小雞,但是沒有健康的母雞花很久的時間去孵蛋,就不能成爲小雞。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沒有得到聖明君王的教化,納入正道,就不會成爲有德行的賢人。【詩經】說:『上天生養眾多百姓,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天性不是善良的,但是最後很少能夠保持善良的本性。』就是說只有得到聖明的君王的教化,然後才能使人成爲善良的人。 【原文】 智如泉源,行可以爲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行可以爲輔弼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爲非者、人吏也。當前決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爲佐,中主以友爲佐,下主以吏爲佐,危亡之主以隸爲佐。語曰:『淵廣者、其魚大,主明者,其臣慧,相觀而志合,必由其中。』故同明相見,同音相聞,同志相從,非賢者莫能用賢。故輔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機,得失之要也,可無慎乎!詩曰:『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注釋】 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語出【詩·大雅·盪】。 譯文:你的德不顯著,因而沒有輔臣沒有卿相。 陪:輔佐。卿:古代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無背無側:不知有人背叛、反側。 【譯文】 智慧像有源頭的泉水一樣永遠不竭盡,行爲可以作爲別人表率的人,是老師;智慧可以教導人,行爲可以輔助別人的人,是朋友;依據法律、堅守職責,不敢做壞事的人,是官吏。投合別人的心意,別人一呼喚,多次應諾,是奴隸。所以上等的君王用老師作輔佐他的人,中等的君王用朋友作輔佐他的人,下等的君王用官吏作輔佐他的人,使國家危亡的君王用奴隸作輔佐他的人。古語說道:『水淵廣大,那兒生長的魚也會大;君主明智,他的臣子也會聰明。君臣之間互相觀摩而志趣投合,一定是從內心發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