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67|回覆: 2

[中草藥學] 什麼是『有毒性的中藥』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9-27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  
有毒中藥概念形成的背景
  【周禮・天官】記載:『醫師掌醫之政,聚毒藥以供醫事。』【類經・卷十四】指出:『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稱之爲毒藥。』古代毒藥的概念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還不能很好地區別。如果現在仍這樣看,無疑是擴大了『有毒中藥』的概念。
  現代醫學傳入中國後,人們發現大多數中藥的毒性明顯小於西藥,因而認爲大多數中藥是無毒的。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又開始發現很多中藥也有副作用,於是『有毒中藥』又成爲近幾年來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語之一。其實這裡談到的『有毒中藥』,大多指的是具有副作用的中藥,中藥的副作用古有之,今亦有之,只是重視程度不同,我們不能因爲重視程度的增加而把『有毒中藥』的概念擴大化。

  中藥的毒性反應
  現代藥理學常把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分爲副作用(也稱副反應)、毒性反應、後遺效應以及由於體質因素發生的特殊反應等,而在中草藥學中則一般把不良反應統稱爲毒性反應。這與現代醫學中的毒性反應是不一致的,很容易使人造成誤解,從而誇大一些中藥的毒性。我們應該將中藥的毒性反應與現代醫學中的毒性反應統一起來,作爲中藥不良反應的一部分,而不是當作不良反應的全部,只有『有毒中藥』才具有毒性反應。概念統一才能使人們對中藥的毒性反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這也是中藥走向世界的需要。

  有毒中藥的概念
  近些年來,有關『有毒中藥』的正確使用有了較多的探討,這是好事。但『有毒中藥』具體包括那些中藥,什麼是『有毒中藥』,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界定。關於有毒中藥的概念,一直比較混亂。有廣義地指中藥的偏性,也有狹義地指應用不當易引起不良反應的中藥。現統稱的有毒中藥,概念不甚明確,既包括毒性很大的品種,也包括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種。後者在所謂的『有毒中藥』中占比例較大,且多爲臨床所常用,易將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種誤認爲『有毒中藥』,故非常有必要將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種與毒性很大的品種區別開來。
  因而,『有毒中藥』的概念應僅限於毒性反應和後遺效應。對於那些有副作用的中藥應明確指明,不能統稱爲『有毒中藥』。『是藥三分毒』,作爲藥物本身均有其副作用,只是副作用的大小不同。有些西藥毒性更大,而我們一般並不把它們稱作毒藥,我們對中藥也應一視同仁。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9-27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毒中藥的分類</P>   有學者將中藥分爲大毒、有毒、小毒、無毒四類。凡使用小劑量即可發生不良反應且症狀發生快而重的稱大毒;使用較大劑量方出現不良反應,且症狀發生較慢、較輕的稱有毒;使用大劑量或蓄積到一定程度才出現不良反應且不良反應程度較輕的稱小毒;一般不發生不良反應,用超大劑量或蓄積到相當程度才出現不良反應的稱無毒。這種分類方法中多數屬『有毒』及『小毒』的中藥,其實只是具有一般副作用的常用中藥,如解表藥中的麻黃、白芷、桑葉,清熱藥中的白頭翁、天花粉、青黛、青蒿、蒲公英、半邊蓮、野菊花,瀉下藥中的大黃、郁李仁、蘆薈,化痰止咳藥中的百部、馬兜鈴;滲濕利水藥中的澤瀉;祛風濕藥中的威靈仙、獨活、秦艽,活血化瘀藥中的益母草、桃仁、延胡索,補益藥中的甘草、補骨脂、白朮,另外還有石菖蒲、石榴皮、重樓等等。這些中藥常常出現在一些有關『有毒中藥』的書籍、論文中,被作爲『有毒中藥』加以研究。其實,這些常用中藥只是具有一般副作用,在使用時應提高警惕、注意其禁忌證便可不必看作『有毒』而在臨證時畏首畏尾,不敢使用。

  毒性反應與副作用的區別
  毒性反應主要是指有毒中藥對人體的傷害作用。與藥物的治療作用無關,與其所含的毒性成分有關。它對人體的危害性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有毒藥物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或相當。因而治療用藥時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應。
  而副作用與之不同,它是指由於藥物本身的作用,在防治某些疾病的同時而出現的與防治無關的藥理作用,使人體發生不適的反應。

  中藥的毒性反應與中藥的藥源性疾病的區別
  此外,還應將中藥的毒性反應與中藥的藥源性疾病區別開來。中藥藥源性疾病不僅包括中藥不良反應,而且還包括對中藥的不正常使用和不合理應用產生的後果,如中藥質量不合格、使用中不符合辨證論治原則、超時超量使用等等,這些情況往往易被誤認爲『中藥毒性反應』而爭相報導,大大損害了中藥的信譽。因此,中藥藥源性疾病與『中藥的毒性反應』要嚴格加以區別,不能將二者等同。
  綜上所述,有毒中藥的概念應該嚴格界定,不能把凡是具有副作用的中藥統統打上『有毒中藥』的標籤。這些年強調中藥的毒性固然是正確的,對於臨床用藥安全起著積極的作用,但不應不加區別隨便使用『有毒中藥』這個概念。此外,經常出現的將中藥藥源性疾病看作中藥的毒性反應,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
  大家都在談『有毒中藥』,但究竟何爲『有毒中藥』,尚無明確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共收載有毒中藥72種。其中大毒中藥10種,有毒中藥38種,小毒中藥24種。列入衛生部『毒性藥品管理品種』範圍,受【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約束的有毒中藥共28種,除此之外認定其爲『有毒中藥』都應慎重考慮。
  我國對有毒中藥的概念尚無統一規定,有毒中藥的概念不明確已嚴重影響了中藥的現代化,時代的發展迫切要求其概念規範化、標準化、統一化以及其範圍的明確。
  所以,明確有毒中藥的定義已迫在眉睫,將有毒中藥的概念明確化不僅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醫藥被全世界接受所必須的。
</p>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9-27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毒中藥概念形成的背景
  【周禮・天官】記載:『醫師掌醫之政,聚毒藥以供醫事。』【類經・卷十四】指出:『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稱之爲毒藥。』古代毒藥的概念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還不能很好地區別。如果現在仍這樣看,無疑是擴大了『有毒中藥』的概念。
  現代醫學傳入中國後,人們發現大多數中藥的毒性明顯小於西藥,因而認爲大多數中藥是無毒的。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又開始發現很多中藥也有副作用,於是『有毒中藥』又成爲近幾年來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語之一。其實這裡談到的『有毒中藥』,大多指的是具有副作用的中藥,中藥的副作用古有之,今亦有之,只是重視程度不同,我們不能因爲重視程度的增加而把『有毒中藥』的概念擴大化。

  中藥的毒性反應
  現代藥理學常把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分爲副作用(也稱副反應)、毒性反應、後遺效應以及由於體質因素發生的特殊反應等,而在中草藥學中則一般把不良反應統稱爲毒性反應。這與現代醫學中的毒性反應是不一致的,很容易使人造成誤解,從而誇大一些中藥的毒性。我們應該將中藥的毒性反應與現代醫學中的毒性反應統一起來,作爲中藥不良反應的一部分,而不是當作不良反應的全部,只有『有毒中藥』才具有毒性反應。概念統一才能使人們對中藥的毒性反應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這也是中藥走向世界的需要。

  有毒中藥的概念
  近些年來,有關『有毒中藥』的正確使用有了較多的探討,這是好事。但『有毒中藥』具體包括那些中藥,什麼是『有毒中藥』,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界定。關於有毒中藥的概念,一直比較混亂。有廣義地指中藥的偏性,也有狹義地指應用不當易引起不良反應的中藥。現統稱的有毒中藥,概念不甚明確,既包括毒性很大的品種,也包括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種。後者在所謂的『有毒中藥』中占比例較大,且多爲臨床所常用,易將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種誤認爲『有毒中藥』,故非常有必要將只有一般副作用的品種與毒性很大的品種區別開來。
  因而,『有毒中藥』的概念應僅限於毒性反應和後遺效應。對於那些有副作用的中藥應明確指明,不能統稱爲『有毒中藥』。『是藥三分毒』,作爲藥物本身均有其副作用,只是副作用的大小不同。有些西藥毒性更大,而我們一般並不把它們稱作毒藥,我們對中藥也應一視同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