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正學,男,1938年出生,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全國首批500名名老中醫之一,首批甘肅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爲甘肅省醫學科學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編委、【中西醫結合研究】雜誌總編輯,甘肅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等職。
裴正學教授從事臨床工作50餘載,先後發表論文50餘篇,學術功底深厚,臨床經驗豐富,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由他擬定的治療白血病專方1974年在全國血液病會上定名爲『蘭州方』,多年來在國內各地醫院廣泛使用,療效顯著。
組成生地12克,山藥10克,山萸肉30克,人參須15克,太子參15克,北沙參15克,黨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浮小麥30克。
功效扶正固本,補腎健脾。
主治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
用法用水約1500毫升,先浸泡1小時,文火煎40分鐘,復煎一遍(水500毫升煎30分鐘),兩煎合一,分2次於日內飲盡。忌食冰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方解白血病屬於中醫『血虧』、『血虛』範疇,裴老認爲,正氣虧虛是白血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而病情中出現的高燒、出血是至虛有盛侯的表現。即白血病不是一個純實或純虛之證,而是『以虛爲本,以實爲標』。鑑於此,對白血病的治療,不能單一『祛邪』,也不能單一『扶正』,而必須是扶正與祛邪有機結合。因此,裴老認爲,『扶正固本,補腎健脾』爲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法則。
本方以生地、山藥、山萸肉補腎陰,以補骨生髓;人參須、太子參、北沙參、黨參四參以補氣養血。桂枝湯調和營衛以安臟腑陰陽之失調,生脈飲益氣養陰。甘麥大棗湯養心安神,心神安則血安。如升白細胞,選用:附片或川烏、草烏、馬錢子、肉桂、當歸、補骨脂、菟絲子、沙苑子、雞血藤、黃芪、西洋參、鹿茸等。升血小板爲主:女貞子、旱蓮草、玉竹、黃精、大棗、阿膠、連翹、土大黃、墓頭回等。如升紅細胞,選用:歸脾湯加人參須、太子參、北沙參、元參、西洋參、何首烏、二至丸、水蛭等。
加減若白細胞總數偏低可加補骨脂、雞血藤;紅細胞計數偏低加女貞子、旱蓮草;血小板計數偏低加玉竹、黃精;兼有納差腹脹者加木香、草豆蔻;發熱者加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生石膏、寒水石;出血者加丹皮、赤芍、三七、阿膠。(祁琴齊雪婷鄭訪江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