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國學網 這種句式並不常使用,因爲它受限制的方面太多,施比項、受比項只能是名詞,且適用於W的詞也不多,只有少數動詞。實際上它只是2.3的演變句式,表示一種強調而已。
(37)論起學歷,誰都排在伊後。 論起學歷,誰都不比他高。
(38) 論起工資,誰都落在伊後。 論起工資,誰都不比他多。
從整體來看,它表示一種包含的意味,具體與A項搭配的形容詞,在具體的語境中的是什麼就是什麼。在句子中並沒將其表現出來,如,學歷與高搭配,工資與多搭配。都是聽話者自由意會出來。
2.5沒有比A更W
這也是一種可以省略比較對象的句式。例如:
(39) 沒有比伊更出名的影星了。 沒有比他更出名的影星了。
(40) 沒有比伊更皮的小孩了。 沒有比他更調皮的小孩了。
與普通話有所不同的是在沒有之前,不能夠加上『再』等表示更加強調的詞語。這種格式已經約定俗成。
叄 遞比句
說起遞比句,就是一種表示比較對象的程在逐漸加深和減少的比較句。它表示一些事物之間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比較,只是在程在上有所變化,從形式上看,比較的A項和B項都是『一+量』短語。文昌比較句主要有以下三種:
3.1一+量+比+一+量+W
這種形式的比較句一般都可以和時間掛上鉤,可以以時間作爲切入點,兩個『一+量』儘管表示的意義不同,一般前者處於離目前最近的時間場,但是兩者的形式必須相同。例如:
(41) 伊的頭毛一天比一天少。 他的頭髮一天比一天少。
(42)者些花一盆比一盆好看。 這些花一盆比一盆漂亮。
3.2一+量+W+過+一+量
在這種句式前面,一般有交待比較的對象和內容,例如:
(43)伊儂餵的雞,一隻肥過一隻。 他們養的雞,一隻比一隻肥。
(44) 伊父親的身體,一天差過一天。 他父親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
通過考察,這兩種形式的比較句中的W一般是單音節詞,它的使用頻率較高,相比之下,3.1仍可使用一些多音節詞,但是多音節詞若要進入3.2就比較困難,它的格式決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還有待考察。
3.3一+量+不如+一+量
在這個句式中,其中『不如』也可以用『不比』來代替。例如:
(45) 伊儂一家三代,一代不如一代。 他們一家三代,一代比一代差。
(46) 伊的成績,一回不如一回。 它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差。
肆 等比句
等比句是指在事物的比較過程中,兩事物的性質特點相近或相同。這種性質的比較句比較普通和常見,在普通話和許多方言中都有類似的表現。在文昌方言中,表示平級的比較句是主要有以下四種。
4.1A+跟/和+B+一樣
這種格式中的『跟』與『和』的使用效果一樣。『一樣』既是比較詞又是比較的結果。句中還常常帶有比較的內容,儘管其常常省略。例如:
(47) 伊的兄弟的衫褲跟我一樣。 他的兄弟的衣服跟我一樣。
(48) 汝跟伊工作不一樣,所以伊工資跟汝不一樣。 你跟他的工作不一樣,所以你的工資跟他不一樣。
(49) 者棟樓的高在和那棟樓一樣,是三十四米。 這棟樓和那棟樓的高在一樣,是三十四米。
4.1式的比較詞『一樣』也可以用比較詞『差不什』來表示,這和漢語中的『差不多』有點相近。儘管兩者看上去有細微差別,但在使用上基本上這種用法的使用頻率和『一樣』差不多,甚至還更廣泛。在意思的表達上沒有太大變化,只不過感覺上親切一些。例如:
(50) 我的身高跟伊差不什。 我的身高跟他差不多。
(51) 者個弄具和那個弄具模樣差不什。 這個玩具和那個玩具樣子差不多。
4.1的否定式一般是用『A+跟/和+B+不一樣』。例如:
(52) 者給轄的型號跟那給轄的型號不一樣。 這輛車和那輛車的型號不一樣。
(53) 我室的電視跟伊室的電視不一樣。 我家的電視跟他家的不一樣。
4.2 A+跟/和+B+一樣+w
A+跟/和+B+一樣+w是4.1的演變格式。這種格式增加了表示狀態的結果w。一般來說,w僅限於形容詞,其他性質的詞大都不能使用。例如:
(54) 我室的電視跟伊室的電視一樣大。 我家的電視和他家的電視一樣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