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溫州方言 溫州在秦漢以前爲甌越地,屬百越的一支,主體民族爲百越人。
古代越國爲百越之一的于越,而吳國號稱與周同姓爲華族,據傳說,吳國來自中原,王族可能會說華語,但經與越族數百年相處之後,能否在日常說話中將華語保持下來?已很難斷定。古代吳越兩國的主體疆域東濱大海,西至波陽湖,在今上海、江蘇、浙江一帶,另包括皖南及贛東北地區。
從文獻記載與語言材料表明,古越語通行於春秋時的吳越兩國,跟北面的齊國不能通話,與西邊的楚國也不同語。齊楚兩國說的是漢語(華言),吳越兩國說的不是漢語。古越語屬於侗台語,是今日侗語、水語、壯語、傣語、黎語、泰國泰語、越南京語、緬甸撣語等共同祖語的兄弟語。
㈠語法方面
⒈最爲明顯的佐證是定語後置於名詞(如:『腰身,鬧熱,菜咸,筍乾,飯焦,豆腐軟,魚生,菜頭生,樓閣,酒汗,板砧,膀蹄,頭銜,鞋套,牆圍』等);副詞後置於動詞(如:『吃添、走好』等)及副詞後置於形容詞(如:『紅顯、苦倒』等)。
⒉對不同性別的動物稱呼常後加,如:豬牯,豬娘。
㈡詞彙方面
古越語有許多基本詞彙跟今泰傣壯侗語相同,也有一些跟京語相同。例如:(pe33,柚子)同侗語;霧(moe22,霧),同水語;f(bba31,木筏)、捋(lai35,輕輕撫摩)、gang42,辱罵)同泰語;迫(ba213,鞋隔褙)、咄(dai213,鳥啄物)、亦(yi213,又、也)、埕(zzeng31,酒瓮,酒罈)同壯語、侗語;念頭(nyi22 ddeu31,上癮)、V(nie22,勉力支撐)、蕊(nyv22,蓓蕾)同越南語。
再如溫州話稱田野爲『』,有許多地名中帶有『』字,如:『翁、林』等。【集韻・陽韻】雖收了此字,但義爲『土怪』,與田野義無關。有人考證此字可能是古代百越語的遺留,音同傣語。
又如溫州人將傻、蠢、不明事理說成『憨』,hoe33,音似『蚶』,如個人全憨個。個人真憨里塌氣。也可與名詞連用,如:『憨豬』。壯侗語也有近似的音義,這可能是古百越語殘留的『底層』。
㈢語音方面:
在壯侗語族語言中,先喉塞聲母是最常見的聲母,而浙南,古幫母和端母有好些地方也念成先喉塞音,如:『疤、帶』等,這是典型的古吳越語的遺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