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老年人養生方法多樣,注重通下,也是一大法寶。中醫理論認爲,疾病都由肌體陰陽失衡所致,因此調整和保持老年人的陰陽平衡,是至關重要的養生之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飲食與排便亦在其中,一出一入即是平衡,若失之平衡,則會釀成疾病,既『出入廢則神機休滅』。
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雖不危及生命,但可引起或加重某些病症,加速肌體衰老,因爲在人體大腸中寄居著大量細菌,這些細菌可產生大量毒素,被腸壁細胞吸收,可導致一些重要器官如腦、肝、心臟、血管等病變,從而引起慢性中毒,導致肌體衰老和死亡。因此,保持大便暢通無疑可減少大腸中有毒產物的蓄積和吸收,減緩肌體衰老。
用通下法還可防治多種疾病,如急腹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常首選通里攻下,臨床觀察發現闌尾炎採用大黃攻下方藥治療,常能痛隨利減。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攻下後,大便通暢,使臨床症狀得以緩解,體徵得以改善。
同時,通下法不僅對腸道局部有作用,而且對全身其它系統的疾病也有治療作用。如哮喘病人,用通下法後,可使症狀緩解,起到平喘作用。對高血壓、高血脂症用通下法也有治療作用。實驗證明,用具有通導作用的防風通聖散對小白鼠的實驗性高膽固醇血症,有良好的降低作用。由此可見,通下法對於防病治病,延緩衰老具有一定意義。正如晉代醫家葛洪所說:『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以體弱氣虛爲由,對老年人忌用大黃之類苦寒瀉下藥物卻忽略了中醫所說的六腑『以通爲補』。通下,不補之中真補存焉。因此通下就是調整其自身功能,並促進腸內有害物質的排出,減少毒物的吸收。通下法不僅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也是袪病延年的一種手段。(紅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