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民晚報 我國古代用於閱讀的,主要是竹書。在東漢發明紙張之前世界上沒有紙書。竹書和紙書的裝訂方法完全不同,幾根長短不一多少不等的竹片,用繩子或皮條串在一起,就是被稱爲『冊』的竹書了。
【說文・冊部】:『冊,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意思是說,長短不一的竹簡用兩根 繩子編串在一起就是象形的『冊』了,而『冊』的作用是書寫天子的符命,即諸侯晉見天子時接受冊封的命令。但實際上『冊』的書寫內容要廣得多,並不局限於天子的符命,如【戰國策】就是當時用『冊』編串而成的一部史書。 『典』字從甲骨文看,是在『冊』下面加一橫兩點,即多了一雙手。意爲用雙手把『冊』供奉在上。俞正燮【癸巳存稿】說:『典者,尊藏之冊。』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經典了。『典』也是『冊』,但不是一般的『冊』。到了金文和篆文時,雙手已被省去,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典』字。
作者:陳璧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