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語文網 古漢語常用字是古漢語最基本的語言單位,是學習古漢語的基礎。中華民族的各種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漢語來書寫的,因而,掌握古漢語的常用字,是學習古漢語的一個重要途徑。古漢語的常用字使用頻率很高,其中有一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有一些雖然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使用,但古今詞義卻存在較大差異。不掌握古漢語的常用字,閱讀古書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本文所寫古漢語常用字釋義及其釋義技巧,可供讀者閱讀古書時參考。
一、古漢語常用字釋義
1、『之』字的用法
(1)用作指示代詞。如【左傳】:『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中的前一個『之』指代處所,是『那裡』的意思、後一個『之』指代人,是『他』的意思。又如【莊子?逍遙遊】:『之二蟲又何知?』中的『之』指代動物(蜩和`鳩),是『這』的意思。
(2)用作動詞。『之』作動詞,是『到、往、去』等的意思,如【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商君欲之他國。』的意思是『商鞅想要到別國去。』裡面的『之』就是『到……去』的意思。又如【司馬光?李逖┮谷氬討蕁分械摹爸罱腖!鋇囊饉際恰案魑喚燁胛剩澹┮ナ裁吹胤健!崩錈嫻摹爸本褪恰叭ァ鋇囊饉肌
(3)用作助詞。『之』字比較複雜的用法就是用作助詞。因爲根據句式及語境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釋和作用。最常見的是用作結構助詞,是『的』的意思。如【禮記】:『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中的『之』是『的』的意思。另外,『之』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連接主語和謂語成一詞組,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如【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中的『之』在這裡沒有實在意義,只是連接主語『醫』和謂語『治』成一詞組,用來取消其句子獨立性。
2、『而』字的用法
(1)用作連詞。『而』用作連詞:可表承接關係,如【論語?爲政】:『溫故而知新』中的『而』是『就、然後、便』等的意思。可錶轉折關係,如【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中的『而』是『卻』的意思。可表假設關係,如【徐珂?馮婉貞】:『諸君而有意,瞻余馬首可也』中的『而』是『如果』的意思。還可表選擇關係,和『則』差不多,常同『非』前後呼應,表示非此即彼的選擇關係,如【史記?張義列傳】:『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發征,其勢不兩立。』里的『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中的『而』爲『不是……就是……』的意思。
(2)代詞,對稱代詞。音義同『爾』,譯爲『你』。
如【戰國策?趙策三】:『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里的『而母婢也』中的『而』是『你』的意思。又如【史記?項羽本記】:『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里的『必欲烹而翁』中的『而』是『你』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