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報 【核心提示】自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陝西華縣元君廟遺址和甘肅馬家窯遺址出土『仰韶文化小口雙耳尖底瓶』以來,關於這種類型陶器用途的探討一直爭議不休。
『小口雙耳尖底瓶』
不是生活中的實用器
關於『小口雙耳尖底瓶』的名稱與功能,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認識:(1)『汲水器』或『盛水陶罐』說。如鞏啟明在2002年出版的【仰韶文化】一書中,認爲它是生活中的實用器,汲水時繫繩於雙耳,使用者不用近至水邊,只需站在高處手提繫繩,使瓶身保持直立,將瓶緩緩置入水中。在瓶底浸入水面後受水的浮力影響,瓶體會自然傾倒,瓶口接觸水面汲水,再將瓶提出水面,汲水完成。持這種觀點者目前占主流。(2)『祭器或禮器』說。這種觀點以國內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爲代表。(3)『魂瓶』說。此觀點以朱興國爲代表。(4)『器』說。持此觀點者,以王二湘等爲代表。(5)『兼具汲水和儲水功用的水器』說。持此觀點者以劉雲爲代表。
筆者認爲上述觀點均難令人滿意:第一,日常實用『汲水器』之說,以筆者的認識水平,這種正常高度在30―40厘米左右的棗核型陶器其內部容量過小,從常識角度去看不能成爲日常生活中『汲水』、『儲水』的實用器。第二,『祭器或禮器』說也存在一個祭器傳承邏輯的否定:若它確屬禮法規定的祭器或禮器,爲何在出土的瓷器、玉器和青銅器中卻不見一個同型器的影子?第三,以『魂瓶』爲代表的『葬器』說已被出土發現的『魂瓶』形制及其設計理念所否定。第四,『器』說的學者似乎正在接近真相,卻反覆『科學』論述它的『汲水功能』,又走進了『形而下』的『生活實用器』的岔道。
『小口雙耳尖底瓶』本名爲『侑卮』
在我國最新修訂的【辭源】、【古代漢語詞典】及【辭海】中,均有『器』詞條,同時還有『宥坐器』詞條,形成與『器』一詞的對釋。【辭源】『宥坐器』條飲酒時置於坐右,提醒人不要過猶不及。這種解釋顯然過於狹窄,不僅於歷史文獻無據,且『器』之『空則』無解。無論【辭源】、【辭海】還是【古代漢語詞典】,均無『侑卮』詞條。
關於『器』、『宥坐器』的正確名稱爲『侑卮』,經典文獻是有明確記載的。它並不是『形而下』的生活實用器,而是古代發明家將『形而上』之『道』與『形而下』之『器』成功對接和貫通的創造物――『載道之器』。【荀子・宥坐】:『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爲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爲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韓詩外傳】、【孔子家語】對此事亦均有相同記載。
但是,現代人的理解有誤――『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中的『欹器』並不是這種器物的本來名稱;正確解釋應爲:孔子在魯桓公廟中參觀,看到一種身體傾斜著的器物。他並不知道這種器物叫什麼名字,於是就向守廟者詢問。守廟者回答:聽說這大概是『宥坐之器』吧!『宥坐之器』這個詞孔子在古典中是見過的,於是他就脫口說出了它的特點:器中無水時,器身呈傾側狀;器中注水至正中間,器物正好與地面呈垂直狀態;如果將此器中注滿水,那它立即頭足翻轉,來個底朝天。孔子還專門讓弟子現場做了實驗――此處恰好反證此器就是我們當下所講的『小口雙耳尖底瓶』!但是,守廟者所言『宥坐之器』,實則是這種尖底瓶的俗稱,而不是講它的正名。
其本名,【淮南子・道應訓】:『孔子觀於桓公之廟,有欹器焉,謂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見此器。」顧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則正,其盈則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此處明確指出『有欹器焉,謂之宥卮。』那麼,【淮南子】對此器本名的交待是不是憑空捏造的孤證?不是。【文子・守弱】:『是以聖人法天弗爲而成,與人同情而易道,故能長久。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中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日滿則虧,樂終而悲。』【荀子】、【韓詩外傳】等著作中的『宥卮』之『宥』當從【文子】中『侑卮』之『侑』。『宥』實爲『侑』之同聲異體字。【說文】段玉裁已有詳註:『古經多假宥爲侑。』『侑』以『勸戒』爲核心義;卮:圓器也。而『侑卮』正是『有(侑)戒之器』――『勸戒用器』。因此,『侑卮』當是文物『仰韶文化小口雙耳尖底瓶』的歷史本名,它的功能則是『宥(佑)坐』。
『侑卮』功能在『勸誡』
筆者認爲,這種長度在30―40厘米左右的棗核狀陶製雙耳尖底瓶,自創造出來之日起,就主要被掛在帝王或君主座位的右側,注入適量的酒或水,功能是保佑帝王或君主長久穩坐於寶座之上。它巧妙地運用了科學技術中的相關原理:重力原理、平衡原理、容積原理以及系掛等原理,再加上精湛的制陶技術,使這種陶器在懸掛時必然出現『虛』即不灌液體時發生『傾斜』現象、『中』即將液體恰恰注到容器中間部位時器物就『正』即與地面呈90度筆直現象、『滿』即將陶器注滿液體時必然出現『覆』即頭朝地底朝天現象。
這個人造器物注水或酒時『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這三種物理現象,啟發和勸戒君主看到它產生類比聯想:作爲政治首長,坐在這個萬人之上的寶座上,其行爲命運其實是與這件陶器的『注水過程』相差不多的。在重大行政過程中如果大腦中的知識和智慧與所擔當的責任相適應――『中』,那麼你做出的重大決策就會切合實際――『正』,你在座位上也會坐得正;但假如你腹內空空,對政治原理和行政法規、民情民意等系統知識、信息懵然無知,那麼你的行政舉措必然會出現『傾斜』,你的座位也會無形中隨之傾斜(欹);假如你出現了偏差,又聽不進屬下的批評和勸諫,很自滿,認爲知識水平、行政決策全是老子天下第一,那麼你的這個座位早晚要『覆』――就像『侑卮』被灌滿水一樣,迅速翻個頭朝地、底朝天。
(作者:鄭志強 單位:【中州學刊】雜誌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