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0|回覆: 0

[史學] 羅新:從蕭曹爲相看所謂『漢承秦制』(1)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2-8-3 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鳳凰網歷史
有漢名相,首推蕭曹;蕭何定律令,曹參守清靜。史家習言的『漢承秦制』,實與二人有莫大關係。茲擬從考察蕭曹的歷史作用入手,嘗試理解漢初政治變遷的細微委曲,並分析『漢承秦制』一詞所包含的歷史內容。
一、在秦制與楚制之間
陳涉首事於大澤鄉,爲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詐自稱公子扶蘇、楚將項燕。這是很有意思的。陳勝、吳廣都是楚人,所以想到用『大楚興』以及項燕等爲號召來反對暴秦;同時,又因爲他們已經處於秦王朝統治的現實之中,才想到用公子扶蘇來反對當時的二世皇帝。這種矛盾包含著深刻的現實內容。但是,當陳勝不斷勝利,終於占領陳以後,『公子扶蘇』的名號便不見蹤跡了,剩下來的,便是在秦末擾攘中最富魅力的旗號――楚。以楚反秦,意味著以六國並存的合法性對抗秦王朝兼併天下的不合法性,這就必然帶來六國之後紛紛稱王的問題,也爲漢代初年異姓諸王的麻煩埋下了伏筆。但在當時,只有以楚人反秦的面貌出現,陳涉才能爭得道義和政治上的支持,而幫助陳涉打出楚旗幟並摒棄公子扶蘇名號的,當是陳地的舊楚人士。陳在六國相繼滅亡的混亂歲月里,是楚國反抗秦軍的重要基地,發生過許多重大戰事,當地楚人勢力很強,而且不乏上層代表和優秀人才。[①]陳涉入陳後獲得的優秀軍事人才周文,曾長期服務於舊楚軍中。【史記・陳涉世家】:『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爲項燕
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軍視日,是楚軍中一項重要職掌,睡虎地秦簡有楚【日書】,即屬其類。陳涉是在入陳以後,才真正擁有了政治和軍事實力。陳地的舊楚人士即所謂『三老豪傑』,對陳涉說的話中有一句『復立楚國之社稷』,表明此時陳涉的政治目標已經明確。號曰『張楚』,必興楚國制度。在此背景下,恢復舊楚制度,廢除秦制,已成爲勢所必然。『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君蔡賜爲上柱國』[②]。【史記索隱】:『涉始號楚,因楚有柱國之官,故以官蔡賜。蓋其時草創,亦未置相國之官也。』司馬貞誤以爲陳涉在大局安定下來後還會設置相國,其實楚制有令尹無相國,上柱國爲武職之首,僅次於令尹,在此時期可以與令尹相當。司馬貞沒有看到,陳涉政權在制度上不可能沿襲秦制,而會恢復楚制。張楚短命而夭,但已經顯示了恢復楚制的勢頭,在其中起作用的,是舊楚的上層人物,他們懷念故國,熟悉楚國的制度與文化傳統。這些人,雖然史失其名,在秦末動亂中卻十分值得注意。
陳涉敗死,廣陵人召平渡江矯陳王命,拜項染爲楚王上柱國。這是項梁起兵後柱受的第一個官職。世爲楚將的項氏,當然熟悉楚制。後來項梁扶立楚懷王孫心爲楚懷王,政治旗幟更加鮮明,恢復楚制也更加迫在眉睫。這時,舊楚各種人士,除在各地聚兵應楚外,勢必向楚懷王靠攏,因而在楚懷王周圍團聚了一批也許已經衰老但卻很有經驗、很有影響的人物。後來被項羽殺掉的宋義,據荀悅【漢紀】即是舊楚的令尹。雖然這條材料未必可靠,但可以相信,宋義在舊楚當是上層人物。正因如此,當項梁死後,楚懷王命宋義爲上將軍,抑制項羽,才符合當時懷王身邊楚國故老的共同願望。關於這批楚國故老,史料很少,大概與張楚時期陳地那批三老豪傑性質相近,而地位更高,家世更顯赫。據【史記・高祖本紀】,抑制項羽,勸懷王不遣項羽入關的,是所謂『懷王諸老將』。這些無名老將,未見有何征伐功績,但能影響懷王,就因爲他們與舊楚政權的關係。項梁死後,對這些老將來說,當務之急是控制項羽,掌握軍隊。宋義以楚國故人身份爲卿子冠軍,率領楚軍,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在此情勢下,推動楚勢力的擴展,在關東地區消滅秦軍,進而西入關滅秦,是楚懷王的主要目標。與此相伴的,就是在文化上自有淵源的楚國制度的恢復。【漢書・高帝紀】注引臣贊曰:『時立楚之後,故置官司皆如楚舊也。』令尹、柱國、司馬、連敖、莫敖、連尹等楚官大量出現,說明楚懷王推行楚制的活動在這一時期達到高潮。【史記・曹相國世家】與【史記・灌嬰列傳》裡出現的執帛、執guī@①等爵名,就是受自懷王的楚爵。除了那些自立爲王、自有傳統的魏趙諸王以外,凡統屬於楚的諸將,如項羽、劉邦,都接受了楚懷王的楚官、楚爵。而當時歷史的主流,正是楚秦之爭。秦制與楚制的衝突,總趨勢是楚制壓倒秦制,此消彼長,秦制的前景越來越黯淡。後來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在滅秦後的全局中頗有獨尊的意味。但他恪守了他所沉迷其中的戰國傳統,沒有做皇帝,而是想當霸王領袖諸侯。從這裡看,項羽必然也會謹守楚制。雖然殺了楚懷王,但終項羽之世,他始終承用楚制,這是毫無疑問的。諸楚制官爵名號,見於史籍,多不勝舉。不過,有一點必須指出,即使在楚懷王推行楚制最熱烈的時候,要徹底剔除秦制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統一已很有時日,文化與制度的相互融合已經發生,而且秦制已經在楚地社會烙下印跡,所以項梁最初封給劉邦諸將的爵號是五大夫,楚懷王時期樊噲受爵爲國大夫、列大夫、上聞[③],這些都是秦爵。秦爵的生命力看起來比秦官要大。爲什麼楚制恢復過程中秦爵仍然在使用呢?是一時不及代之以楚爵,還是有意識地兼用兩種爵制呢?從現存史料看,當時雜用秦楚兩種爵制是無疑的,原因也還值得思考。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劉邦。【漢書・曹參傳】,王先謙【補註】引沈欽韓曰:『高祖初起,官爵皆從楚制。』劉邦起兵於沛,自號沛公。沛公即楚制。楚國縣長官稱爲公。【左傳】莊公三十年杜注:『楚僭號。縣尹僭稱公。』【淮南子・覽冥篇】高誘注:『楚僭號稱王,其守縣大夫皆稱公。』【漢書・高帝紀】注引孟康曰:『楚舊僭號王,其縣宰爲公。陳涉爲楚王,沛公起應涉,稱爲公。』劉邦從起兵的時刻起,就自覺地向楚制靠攏,後來隸屬於楚懷王,自然更加承用楚制,從官名到爵名,都受自懷王。前面提到的曹參、灌嬰兩人所受執帛、執guī@①的爵號,是楚懷王所封。【史記・留侯世家】:『沛公拜良爲廄將。』【漢書】注引服虔曰:『官名也。』王先謙【補註】引沈欽韓曰:『猶楚宮廄尹之職。』廄將即廄尹,也是楚官。【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爲連敖。』【漢書】注引李奇曰:『楚官名。』可見,在劉邦被封爲漢王、遷往巴蜀時,他還在使用楚制。據【史記】列傳及『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連敖起爲功臣的還有四人。[④]這表明,滅秦以後,劉邦仍一如既往地承用楚制。照說,劉邦從起兵以來承用楚制,那麼平定天下以後,他的漢王朝也該沿用楚制才是。如果這樣,『漢承秦制』的話也就不存在了。然而,歷史的發展卻是另一種局面,漢王朝所承用的,幾乎就是秦制,『漢承秦制』確是事實。這個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