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州日報
(記者黃丹彤)8件隋代陶十二生肖俑在近日廣州動物園犀牛館場考古發掘中被發現,這是廣州地區隨葬墓中首次見到生肖俑。昨天,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易西兵向媒體展示了這批從隋代磚室墓發掘的珍貴生肖俑。
十二生肖代表地支的12種動物,流行於隋至元代。本次發掘的隋代陶生肖俑分別是十二生肖中的鼠、牛、龍、馬、 羊、猴、雞、狗,缺少虎、兔、蛇、豬4種。專家推測,生肖不齊全或許是被後期同葬該墓左中部的一座清代土坑墓破壞,或許是當年只隨葬8件,具體有待專家考證。
模樣:
緊身衣騎士風格栩栩如生
記者看到,8尊陶生肖俑中高度都在17~20厘米,獸首人身,其中羊、雞高度最高,看上去造型逼真,栩栩有生氣。有趣的是他們身上都穿著像現代人體現體型線條的緊身衣服,袖口收窄,有點像北方騎馬民族的風格。生肖鼠頭上戴著一個留著兩角的帽子,生肖牛樣子十分憨厚,生肖龍面部最富表情刻畫,生肖馬乍一看就像一頭豬。
易西兵透露,與隋代磚室墓一併發現的古墓共有東漢、南朝、隋和明代磚室墓各一座。其中這座隋代磚室墓爲長方形券頂磚室墓。墓坑左中部被一座清代土坑墓打破直至墓室底部,墓道不存。墓室內長3.72米 、寬0.88米,分前後室。前室中間有方形滲井。前、後室間有五級台階過道。後室內高1.2米。墓室後壁下部裝飾壺門,上部飾券拱。墓磚表面爲黃紅色,芯爲灰黑色,素面,分長方形平磚和刀磚兩種。
生肖俑:
廣州首例廣東第三例
墓內殘存隨葬器物16件,除了8件陶生肖俑,還包括青釉瓷碗、四耳罐等。8件陶生肖俑均在後室右側,出土時陶羊和陶狗倒臥於後室前部近過道處,其餘6件均在後室中部右側,面向棺位。自前向後分別爲雞、猴、龍、牛、鼠、馬。生肖俑高約17~20厘米,黃灰胎,火候較高,獸首人身,臉部形象逼真,製作精細。
『這是廣州地區首次考古發現生肖俑隨葬墓,此前在廣東地區也只僅見兩例:1976年在粵北的紫金縣出土7件北宋石雕生肖俑;1983年在粵西的海康縣出土9件宋代陶生肖俑。這兩批生肖俑均爲立人俑,冠頂有生肖動物堆塑。』易西兵介紹,此次發現,無疑爲研究隋代廣州地區葬俗,以及生肖俑隨葬習俗的分布區域及演變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材料。
圖/記者黎旭陽
連結:生肖的由來
作爲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現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人認爲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爲這裡所說的甲子指的就是十二生肖。
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爲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參見清・趙翼【陔余叢考】)。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爲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 十二肖像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 。』認爲生肖爲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
大量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起源於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以【詩經】爲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裡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係已經確立並流傳。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 。
來源:廣州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