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易 本文摘自【百家講壇】雜誌2009年第8期 作者:黃波
智謀文化的早熟和發達,是中國一個特有的現象。在這種文化的催生下,中國人特別崇拜智慧人物。而在智慧人物的系列中,有兩大偶像,一個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另一個就是元明之際的劉伯溫。歷代人們給這兩位附會了很多神異的傳說,傳說中,他們不僅神機妙算,而且還能呼風喚雨。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評神化諸葛亮的【三國演義】時說,孔明先生被描寫得不大像一個正常人了,『多智而近妖』,而劉伯溫也被後世的許多傳說扭曲得厲害,即使不『近妖』,也是『多智而近怪』。
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神異傳說之外的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鄉青田村(今浙江省文成)縣南田武陽,按元朝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江浙行省的處州路。
江浙地區向爲人文淵藪,劉伯溫的家鄉武陽村雖然是個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縣城有150多里之遙,但讀書的風氣不衰。劉基的曾祖還曾在宋朝爲官,傳到劉基父親這一代,雖非顯第,但無疑是一個中國傳統農村典型的小門小戶的讀書家庭。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傳統教育。【明史】上說,劉伯溫『幼穎異』,特別聰明,他的老師即對其父親說,劉伯溫不是池中物,長大後必然光宗耀祖。【明史】還記載,『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所謂象緯之學,就是通過觀察天象和占卜來預測人事的一套神秘的學問。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這種學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輔之於縝密的思維和明晰的判斷,其所謂預測往往也有應驗的時候,這就更給這門學問披上了奇異的面紗。
【明史】的這兩點記載非常重要,因爲它基本勾畫出了劉伯溫的兩條人生軌跡:一個是深受傳統儒家教育,作爲『儒者』的劉伯溫;一個是搖鵝毛扇,作爲『謀臣』的劉伯溫。兩者不可偏廢,毋寧說前者還更爲重要,但可惜經過野史和民間的渲染,也許還包括劉伯溫後人有意無意的『改造』,作爲『謀臣』的劉伯溫『壓倒』了作爲『儒者』的劉伯溫。於是乎,本來是一個不無悲劇色彩的傳統知識分子,在各種離奇怪誕的傳說中,成爲一個滑稽多智的怪物,差不多等於是江湖術士之流了。
作爲儒者的劉伯溫,照例要重走前輩讀書人循環往復的那條道路。至順四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參加元王朝的科舉考試,考中進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滿25歲的成年男子才能應考,據當代學者楊訥考證,劉伯溫虛報年齡爲26歲,終於矇混過關。不過,只要是憑真才實學,在舊時,這倒是讀書人的一段佳話。
來源:網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