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 中新社長沙1月8日電 (鄧霞 何贊)8日召開的2012年湖南省考古匯報會透露,繼2011年在長沙潮宗街發掘出宋元、明清時期的兩段古城牆遺址後,考古人員在長沙坡子街南側、西距湘江約60米的一建築工地上,再次發掘有明代、宋代、五代3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古城牆遺蹟。
長沙市考古人員2012年7月底在該工地上發現有壘砌較爲規整的一線麻石堆積及青磚鋪砌堆積,判斷與2011年發現的長沙宋古城牆遺蹟相同,隨即對工地現場進行保護,並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至9月底,城牆區域發掘完畢。
考古人員透露,在此次發掘的古城牆遺蹟中,明代牆體呈南北方向分布,牆體中間夯築填土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僅殘存東西兩側的麻石牆體。其中,西側麻石牆體長22米、寬1米、殘高3米左右,由長方形麻石條交錯壘砌而成,保存相對較好。宋代牆體疊壓於西側明代麻石牆體下方,牆體上部早已破壞,現殘存兩側青磚砌牆體及牆體下部夯築基礎。五代時期牆體僅殘存牆體下方夯築基礎,結構保存較好。
此外,考古人員在工地其餘區域還發現有不同歷史時期的古井241口。由於靠近湘江河灘,地層堆積較淺,古井保存狀況較差,井壁大多在發掘過程中出現垮塌跡象;井內出土器物多爲陶瓷器,器形有豆、罐、執壺、碗、缽等,時代從戰國至明清均有。
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所長郭偉民表示,長沙坡子街至潮宗街沿河一線,是歷代長沙的中心位置所在。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的古城牆,是長沙作爲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據,也必將爲研究長沙城市的變遷發揮重要作用。(完)
來源:中新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