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78|回覆: 0

[國學灌水] 白首到老不是夢 史上唯一一位"金婚"皇后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3-2-1 19: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網
201321114910437.jpg

如果說古代最危險的職業是皇帝,那麼最最危險的職業就是皇后。因爲皇帝只要警惕自己的位子,而皇后不僅要面臨全天下女人的競爭,還要面對一個變心比變臉還快的丈夫。所以在中國歷史上,長時間在位的皇帝很多,長時間在位的皇后卻很少,能走完金婚的皇后就更少,少到了只有一個,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宋高宗趙構的皇后吳氏。
吳氏出生於1114年,原本她與趙構是八桿子打不著的,然而北宋王朝的不幸卻間接造就了她本人的幸運。在她12歲那年,即靖康元年(1126年),剛剛滅掉遼國的金國派兵大舉南侵,兵鋒直指北宋的都城開封。她未來的丈夫趙構當時還只是皇帝的弟弟康王,臨危之際奉哥哥宋欽宗之命,與張邦昌一起出使金國求和。
這時的趙構已經有了正房邢秉懿和兩位側室田春羅、姜醉媚,以及五個女兒,求和是國家大事,不能拖家帶口,所以趙構的一家老小就留在了自己的王府里。然而他沒想到的是,他們一家再次團聚已是下輩子。
趙構當時19歲,政治上還是個中學生的水平,領命之後一根筋似的想早點見到金兵統帥,希望磕幾個頭把人家磕回去。可惜金國人不是土地爺而是狼,對此宗澤(1060-1128年,宋代抗金名臣)有清楚的認識,所以就苦口婆心地勸阻道:『金朝要你去議和,這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求和還有什麼用,你此去豈不是自投羅網!』趙構動搖了,害怕自己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死在金國,便停下來駐紮相州(今河南安陽縣),自稱河北兵馬大元帥。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終於攻陷開封,北宋政權宣告結束,宋朝皇帝、大臣、宗室、新科狀元等三四千人全部做了俘虜,包括趙構的一家八口。不過好在趙構還在,於是北宋王朝就有了續集――南宋,他在當時的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縣南)即位,康王殿下升職成了皇帝陛下,年號『建炎』。而他的倒霉哥哥宋欽宗和倒霉父親宋徽宗就升職成了太上皇和太皇太上皇。
趙構剛剛即位,金兵就本著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打了過來。眼看小命不保,趙構便遵循『敵進我退,敵退我不追』的原則一路南逃,過起了四處流竄的生活,後來總算是在杭州安了家,並開始充實後宮。在這種情況下,1128年,吳氏被挑中進了皇宮。
當時的南宋朝廷外有金國強兵壓境,內有兵痞、刁民時不時地搗亂,這時的吳氏爲了保護丈夫,身披鎧甲鐵盔,腰挎寶刀,整天跟隨趙構身邊充當保鏢。而趙構那個時候最缺的就是安全感,對於能給自己安全感的吳氏,他自會記在心裡。
1142年前後,金兵再次發動對南宋的大規模入侵,趙構嚇得一度入海避敵,途中還寫信給金兵統帥,請求給予憐憫。和以往一樣,吳氏依舊堅定地守在他的身邊。趙構念於她的功勞,封爲和義郡夫人,跟著到了越州又封爲才人。此後,吳氏開始刻苦學習,博覽群書,不久就晉升爲僅次於皇后的貴妃。之所以沒有升爲皇后,是因爲趙構心中還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元配――邢氏(邢秉懿)。
邢秉懿被俘時已經身懷有孕,可惜在押往北方的途中不慎墜馬流產。然而禍不單行,金國侵略者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她剛剛小產沒幾天,金國的蓋天大王就要強占她,絕望中的她差點自盡。
趙構做了皇帝后,金國政府爲了極盡羞辱,又把他的生母韋賢妃、妻室邢秉懿以及其兩個女兒趙佛佑、趙神佑等,統統送到官營妓院中。這種慘無人道的羞辱直到紹興五年(1135年)才結束,邢秉懿等人被送至五國城與宋徽宗等人一起安置。這段時間,宋徽宗派遣大臣曹勛偷偷逃回南方去見趙構,並讓其帶上沾有自己眼淚的一方手帕。一旁的邢秉懿也摘下一隻金耳環交給曹勛,請他轉交給趙構。趙構見到耳環後,回想當初夫妻恩愛的情景,悲從中來,於是他造冊邢秉懿爲皇后。
可惜紅顏薄命的邢秉懿沒等到重逢的一天,就於紹興九年(1139年)去世。而趙構直到紹興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生母韋賢妃時,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時中宮(皇后)已經虛位16年。坦率地講,作爲皇帝趙構對百姓並沒有多少愛心,但作爲丈夫,他對邢秉懿卻是十分盡心,爲了祭奠這位髮妻,他輟朝數天。
好在吳氏十分賢惠,她不僅不吃醋,還對歸來的韋太后孝順有加,親自伺候起居,恪盡一個兒媳的孝道。人心都是肉長的,何況吃了那麼多年苦的韋太后突然見到這麼一個乖巧的兒媳,心裡自然欣慰不已。經過她的一番勸說,趙構於1143年正式冊立吳氏爲皇后。
之後兩口子恩恩愛愛,生活過得有滋有味。1162年,趙構在一片不滿聲中禪位於宋孝宗,吳氏被尊爲壽聖太上皇后。退休後的趙構身體一直硬朗,活到1187年才死。從1128年入洞房,到1187年趙構病死,吳氏和趙構攜手走完了一個金婚(結婚五十周年稱之爲金婚)又九個年頭,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皇室婚姻史上的一個奇蹟。1197年,在寡居10年之後,吳氏病死,終年83歲,諡號『憲聖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來源:光明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