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中醫認爲,舌與臟腑是通過經絡和經筋的循環運行聯繫在一起的。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舌苔以及舌的形態的變化。中醫將舌劃分爲舌尖、舌中、舌根和舌邊四部分,分別反映心肺、脾胃、腎、肝膽的病變。
看舌象
觀舌象主要是觀察舌體及其顏色的變化,它反映出臟腑、氣血、虛實的變化。
舌質顏色淡紅、潤澤、白中透紅、津液潤澤,說明此人身體健康。淡白舌,一般爲氣血虧損或虛寒體質,多見於大病之後、久病之後或先天不足的人。舌質紅絳,多爲熱證,舌尖紅者爲心火太盛,多見心煩失眠等表現;舌邊紅者爲肝膽火盛,多見急躁易怒;舌中紅者,爲胃火太盛,常有燒心泛酸等表現。
舌兩側出現瘀血點,是內分泌代謝紊亂、色素沉著所致,更年期婦女常有這種舌象。青紫舌也很常見,全舌呈均勻青色爲寒證,多見於胸腹劇痛時;而舌局部見青紫色斑塊或瘀點,在現代人中多見於脂肪肝、肝硬化、腫瘤患者;嗜煙酗酒者因爲火毒內蘊,阻塞經脈,也常見紫舌。
舌體脹胖多與痰、濕、熱、毒有關。若舌體瘦小、乾癟,多爲陰血虧,虛火旺。若舌常伸長吐露唇外,稱爲『吐舌』,多見嬰幼兒心脾有熱。若舌色紅絳短縮,多爲痰濕內阻。若舌體緊縮,不能伸張,多爲重證。
舌伸出時偏向一側爲該側舌下神經麻痹的徵象;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神經官能症的患者,舌伸出時常有麻痹顫動。若舌體軟縮,伸張無力,多爲氣血兩虛,陰液虧損,筋脈失養。若舌根強硬,言語不清,多爲中風的先兆。
查舌苔
中醫認爲,舌苔由胃氣所生,而胃氣爲一身氣血的原動力。舌苔能反映胃中津液與消化的情況,察苔主要觀察的是其顏色、薄厚、潤燥、腐膩、剝落等變化。
苔色主要有白、黃、灰、黑四種。白苔主表證和寒證,病情較輕。黃苔一般主里證、熱證。灰苔多爲里證,黑苔多爲重證。
健康人的舌苔多爲薄白津潤。厚苔或少苔、剝苔都是疾病的表現。舌面有苔但部分剝落,表明胃氣或胃陰受損,也見於維生素缺乏時。苔膩說明有痰濕,古書上說『怪病多由痰作祟』,需要加以重視。如果苔質疏鬆,顆粒較大,舌邊、舌中厚,如豆腐渣樣就叫腐苔,這是食積胃腸的表現,也就是俗稱的『吃多了』。
舌體中間出現一小塊無苔,常表示體內缺乏營養,睡液分泌減少所致;舌的兩側邊緣出現青紫色條紋或形狀不規則的黑斑、瘀點,常見於婦女月經失調、痛經或子宮功能性出血,也可能是早期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若舌苔驟然退去,光潔如鏡者爲光剝苔,是胃陰胃氣俱損的危重現象。苔燥說明人體津液受傷,某些糖尿患者可以見到。而苔滑則說明水液積聚,常見於腎病,往往伴有水腫、腹脹、噁心、眩暈。
凡病邪表淺者,其苔多薄白不干,多見於疾病初起、慢性病等不甚嚴重的疾病;病邪漸轉深者,其苔則漸由白而黃,由薄而厚,由潤而干,多見於脫水、酸中毒等。舌苔由白而黃,由黃而退,由退而復生新薄白苔者,爲順象,乃疾病好轉之徵兆;舌苔由白而灰,由灰而黑者,爲逆象,乃疾病惡化之象徵。如見到舌如去膜豬腰子樣、鏡面狀、烘糕樣等,表示胃氣漸絕,病多兇險。
地圖舌是舌苔有一處或多處剝脫,剝脫的邊沿高突如框,形如地圖。鏡面舌爲舌苔全部脫落,舌面光滑如鏡,舌質紅,也稱鏡面紅舌。臨床上,地圖舌和鏡面舌多見於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的患者,其中,地圖舌在胃腸功能較差的兒童中較多出現。
在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的變化是統一的,其主病也就是兩者的綜合。例如內有實熱則多見苔黃舌紅;內有虛寒則多見苔白舌淡。熱邪內盛,津液耗損則苔乾燥;寒濕內停,水津上泛則苔滑潤。但是,在疾病的過程中,由於人體臟腑氣血與病邪之間的複雜變化,臨床上也會見到患者的舌質與舌苔不相一致的情況,但只要進行細緻全面的分析,也不難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這就需要在臨床中長期觀察。
舌的神氣和胃氣
舌神是全身神氣表現的一部分,舌神的基本特徵反映在舌象上,主要表現在舌色和舌體運動兩方面。舌色紅活鮮明,舌質滋潤,舌體活動自如者爲有神氣;舌色晦暗枯澀,活動不靈便,爲無神氣,其中尤以舌色是否『紅活』作爲辨別要點。有神之舌說明正氣充足,生機旺盛,病中見之也爲善候,提示預後良好;無神之舌說明正氣衰敗,生機已微,預後較差。【形色外診簡摩】指出:『舌苔無論何色,皆屬易治;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細察底里,隱隱猶見紅活,此不過血氣之阻滯,非髒氣之敗壞也;死者,底里全變,干晦枯痿,毫無生氣,是髒氣不至矣,所謂真髒之色也。』
舌有無胃氣,主要觀察舌苔是否有根。有根苔是有胃氣的徵象。無根苔提示胃氣衰敗,是無胃氣的徵象。
總之,舌象有神氣、有胃氣者,表明正氣未衰,病情較輕,或病情雖重,但預後良好;舌象表現無神氣、無胃氣者,多提示正氣已虛,病情較重,或不易恢復,預後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