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80|回覆: 0

青銅矛禮器功能超過實戰功用 以矛爲兵遠遜操戈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3-7-1 17: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廣州日報
冷兵器系列   
  矛在歷史上被列爲『五兵』之一。【詩經】中有關於它的吟誦:『王於興師,修我戈矛。』【尚書・周書・牧誓】中也有關於它的記載:『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這說明在武王伐商的時候,青銅矛已經和青銅戈一道成爲戰場上出鏡率很高的兵器。青銅矛在戰場上究竟占據何種地位?不同地區的青銅矛有何特色?我們應當怎樣看待它的收藏價值?本期『大家』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健民教授進行講解。
  文、圖/記者金葉
  中原地區青銅矛或受荊楚地區影響
  原始社會裡,爲了扎魚、獸,尖端被削磨成尖銳的『鋒』的長木棒,大概可以被視作青銅矛的『前世』。作爲兵器的青銅矛,矛頭部分分爲矛身和f兩部分。矛身中部爲『脊』,脊左右兩邊展開成帶刃的矛葉,並向前聚集成銳利的尖鋒。有的脊兩側帶凹槽,稱『飲血』,爲矛頭刺入人體時出血進氣,以減少阻力。用來連接脊的直筒叫『f』,f下端的孔叫『銎』,用來插柄。矛柄有木柄和積竹柄兩種。『積竹柄』是用細竹做柄,打通竹節,竹芯內填充木條,然後用繩裹紮起來塗上漆。積竹柄堅韌而富有彈性,不易折斷,性能優於木柄。
  李健民告訴記者,青銅矛始作於商代二里崗期,湖北黃陂盤龍城與河北藁城台西的考古發現年代最早,而以盤龍城青銅矛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青銅矛是一種長兵器。按照【周禮・考工記】中的記述,步兵用的酋矛爲4.5米,戰車士兵用的九矛爲5.4米。『青銅戈鋒可啄擊,上刃可推打、下刃又可勾砍。相形之下,青銅矛只能刺,功能單一。所以在運動的車戰中,其對敵人的殺傷力明顯弱於戈。』
  李健民傾向於青銅矛更適合步兵作戰的說法。也正因此,在並不適合進行車戰的南方地區,青銅矛會比戈更有『用武之地』。這給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先萌芽並流行較廣提供了動力。
  而在中原地區,青銅矛的蹤跡,一直到殷墟二期才被大量發現。『我推測,是當時商王朝開始征伐南方荊楚地區時,在作戰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南方的青銅矛,於是將這種兵器帶到了中原地區,但又不是完全複製。殷墟二期以後流行的青銅矛有兩種樣式:一種的矛身比湖北盤龍城的更加寬大,呈弧三角狀;還有一種是亞腰狀,f和矛身結合的地方有兩個半圓形的環耳。從攻擊性上來說,比盤龍城的柳葉形青銅矛要強大一些。』
  李健民告訴記者,商代的青銅矛,目前出土的已經超過一千多件。安陽殷墟侯家莊,其中一個大墓就出土731件青銅矛。有人因此認爲青銅矛在商代已經成爲與戈同等的主戰兵器,但李健民對此持保留態度。『因爲侯家莊墓大量出土青銅矛只是一個孤例。目前爲止發現的商代最高級別的墓葬是婦好墓,裡面出土91件青銅戈,但一件青銅矛也沒有。這件事情我到現在還沒有想明白。但至少說明有兩種可能:一是婦好的軍隊不用青銅矛;另外一個可能就是青銅矛的實戰作用當在青銅戈之下。』
  在考古發掘中,西周青銅矛的出土地點有20餘處,數量大概有100餘件。西周的王畿之地關中一帶出土最爲密集,大概有40餘件。這與同時代出土的青銅戈的數量相比是極爲懸殊的。事實上,西周時期的青銅矛在形制上比商代是更加成熟了,但在戰場上卻呈現出『弱勢』,估計和車戰日益興起不無關聯。而且隨著青銅戈的形制不斷升級換代,勾兵的功能強烈,其橫掃一片的氣勢是作爲刺兵的青銅矛無法企及的。
  『可以說,青銅矛在當時的戰場上只是一種輔助兵器。它同青銅戈並不是一個級別的兵器。』
  吳王夫差矛『暗格紋』之謎已破解
  和商代以殷墟、西周以關中爲製作中心不同,到了春秋戰國,青銅矛的製作地點開始變得更加分散。『這是當時周王室開始衰微和諸侯興起的一個直接表現。』李健民說。
  位於長江下游的吳越地區,是這個時期製作青銅矛數量比較多、質量也比較高超的地區之一。因爲這裡氣候潮濕、林莽叢生,河湖港漢星羅棋布,中原地區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馴馬戰車,在吳越地區受到很大局限,因而青銅矛的作用相對比較突出。
  李健民告訴記者,在北方出土的商周時期的青銅矛中,比較少見禮器色彩強烈的品類。但在吳越地區出現了非常重視裝飾的、作爲禮器的青銅矛,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是夫差矛。
  吳王夫差矛1983年11月出土於湖北馬山5號楚墓。這座墓與出土越王勾踐劍的墓相距不足2公里。矛長29.5厘米,矛葉寬約5厘米,形狀與短劍相似。中部縱向突起脊棱,並有血槽。兩刃鋒利,斜直向上收聚成尖鋒。f部較短,下部鑄成燕尾形。矛f的斷面呈橢圓形,f孔直達鋒尖。在矛f上部兩面各鑄有一個精美的獸面形鈕。矛身的正面,靠近f部的地方,有銘文八字,『吳王夫差,自乍(作)用矛』。字口錯金,至今仍光亮如新。值得注意的是,和勾踐劍一樣,夫差矛的通身也飾規則的菱形暗紋。
  對於『菱形暗紋之謎』,李健民表示,這確實是當時的一種高科技,但也不需要進行無謂的誇張。『其實就我所了解,關於菱形暗紋的謎團早已解開。簡單地說,就是在青銅矛鑄造完畢,打磨、拋光之後,以一層混雜著鉻和水銀的溶液在矛身上繪出圖案。最後用火一燒,水銀揮發,鉻就被鍍在矛身上,達到渾然一體的效果。』
  李健民認爲,這種鍍鉻的技術,做出來的暗格紋一是非常好看,二是有一定的防鏽蝕功能,可以說是當時的一種高科技。但遺憾的是,這種技術並沒有被推廣開來。
  『這個技術沒有在兵器上大規模使用。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並未轉化成生產力。它只是被應用在了少數禮器的身上,成了王侯炫耀的資本。也許是因爲極少人掌握這個技術,又太費時費工,所以隨著朝代更迭,這個技術很快就失傳了,又因爲失傳而籠罩上了神秘的面紗。事實上,這個技藝對於當代人來說並不高深。』
  古滇國青銅矛製作工藝精美絕倫
  關於青銅矛的製作,還有一個地區比較有特色,就是遙遠的西南邊陲――古滇國所在地。李健民告訴記者,雲南在歷史上曾經歷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因爲地處邊陲,所以當地的青銅時代開始得晚、結束得也晚。在中原的戰場上已經應用了千年之後,雲南的青銅矛才在春秋早期初露崢嶸;而一直到東漢初年,青銅兵器早已在中原絕跡,雲南當地仍有製作青銅矛的傳統。
  青銅矛在雲南的出土量較大,有確切出土地點的青銅矛的數量約一千件左右。各地點出土的青銅矛,少則一至數件,多則數十件。楚雄萬家壩和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青銅矛數量最大,皆爲數百件。
  古滇國青銅矛的科技、冶煉、鑄造方法無不受中原的影響,但同時也頗具地方色彩,主要分闊葉形和柳葉長條形兩大類。闊葉形青銅矛出土數量較少,主要集中在晉寧石寨山。其造型刃短而闊,至前端收束成尖鋒, 整體似一片前尖後圓的橢圓形樹葉。這種類型的矛中,最爲奇特的當數出土於晉寧石寨山的戰國時代蛙形銅矛。此矛高17厘米,整體造型是一隻兩眼圓睜,前肢前撲,後腿下蹲,隨時準備一躍而去的青蛙。
  柳葉長條形銅矛的出土數量最多,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西漢吊人銅矛。此銅矛矛身呈三角形,基部平直,銎稍長,在矛身基部的折角處,通過兩個穿孔,各吊著一個約3厘米的銅雕人物。他們形象一致,雙手背剪,手腕被拴繫著,將整個身體懸吊起來。全身赤裸,均爲男子。頭頸和長發低垂著,脊背彎曲。臉上呈現出既痛苦不堪,又無可奈何的表情,在經受過嚴酷的刑罰後,生命的氣息只有一絲尚存,他們已無力掙扎或反抗。
  李健民說,雲南矛在其冶煉鑄造技術及造型藝術上確實達到了相當精湛的程度。但這種成就其實和古滇國當時因爲封閉落後,而長期在青銅時代踟躕不前有直接關係。『雲南銅矛很精彩,但它是滯後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的。它的用途用於實戰,但更多地用於祭祀。而在當時整個中原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的大環境下,青銅矛的戰鬥力已大爲削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無論是吳越還是古滇國,越是這種將青銅矛的藝術性體現得淋漓盡致的地區,實戰能力反而不強。最強大的秦國,兵器的工藝性卻並不突出。這些在細節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青銅矛戰爭屬性的做法,其中可以品出小國們「玩物喪志」的意味來。』
  收藏青銅矛應重視其軍事價值
  李健民認爲,作爲兵器的青銅矛,其意義主要在於對古代軍事戰爭史的研究。
  而對於有禮器色彩的青銅兵器的價值,李健民認爲一是要肯定其工藝確實達到了一定水準,同時也切不可過於誇大。『衡量一件文物的價值,不外乎歷史、科技、藝術三重標準。而當代有一種收藏的傾向,比較看重文物的藝術性,而忽略了其歷史價值和科技價值。其實,三者之間歷史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要想提高收藏檔次,要以收藏能夠反映當時主流文化、最先進生產力的藝術品爲上。雲南青銅矛的精美和湖北黃陂盤龍城青銅矛始作的文物價值可謂各具千秋。』
  大家簡介
  李健民,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就職於遼寧錦州博物館,1978年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現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來源:廣州日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