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心若太費費則竭,形若太勞勞則怯。
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
心藏神,費心就是費神。這裡講的形和神、神和氣,都是人體健康的關鍵,不能過於消耗、損傷。
如果費心費神,就會耗血。很多很聰明的小孩往往都很瘦。爲什麼呢?因爲他的腦子在不斷地轉動,不斷地思考問題,耗血了。讀書人也以清瘦的居多,很多中醫也是很清瘦的,爲什麼呢?都是因爲思慮太過。
醫聖張仲景只活了65歲,清朝名醫的雷豐,只活了55歲,何廉臣活了68歲。有人問既然都是大醫,爲什麼如此短命?他自己不知道養生嗎?養生之道,其實大家都知道。但是這些人在學問上造詣那麼高,必然勞心、勞神、勞形、勞氣。
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寫出【傷寒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寫成這一部經典必然耗費他大量心血。
學問和壽命,是中醫一生中的一個矛盾:大家都知道耗費了太多心血,壽命不長,但在長壽和學問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學了雷豐的【時病論】,我們在探索時令病的時候就可以少花很多精力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自己的學問,也成就了別人的學問。
不管是體力還是腦力的勞動,過於疲乏,就會傷害形體,傷害氣血,這叫勞形。氣血傷了,人就會怯,一看到這個『怯』字我們就會想到『怯懦』。人是勇敢還是怯懦往往跟氣血有關,氣血旺的人相對勇敢,氣血弱的人相對就要怯懦一些。很多人有果斷的作風,有雷厲風行的執行力,這往往是以強勁的氣血作爲後盾的。氣血弱者,往往會猶豫不決,很多事情停留在口頭,停留在想像的階段,或者說的時候頭頭是道,做的時候拖沓不前。這固然跟人的做事的風格有關,但根本還在氣血上。所以氣血千萬不要耗得太過,否則其影響是多方面的。
氣是無形的東西,非常容易失去,但補起來非常難。你可能會覺得不知從哪裡補起。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猝死,報導非常得多。爲什麼會猝死啊?很多都是因爲勞形太過,傷了無形之氣,無形之氣它就會傷於無形。在傷氣的時候,你自己甚至感覺不到的,頂多感覺有點累,但傷到一定的時候人就會死。有個成語,叫『氣絕身亡』,氣絕的過程你看不見,等到身亡的時候,就一切都晚了。傷了氣非常不好補救。你非得安心靜養,還得中醫湯藥來調補。現在的人往往不重視,覺得自己沒有任何損傷啊,只不過是有點累而已,不重視,積累下來,就很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