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 中華文史網 我寫這個題目是出於以下考慮: 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校內36 位教授, 用六年多的時間, 撰寫了一部【中華文明史】,於2006年出版。我作爲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和此書的主編之一, 在撰寫過程中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中華文明的歷史究竟能給21世紀的人類什麼啟示? 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想法。
中華文明的歷史啟示之一,就是選擇和平、和諧。
中華文明植根於東亞大陸一片廣袤的土地上,中華民族安土重遷,熱愛和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一種『和』的文明,『和』的觀念在經典中多次出現,【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第十二章)這是從哲學的高度解釋『和』,用『和』來概括萬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論語】:『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這雖然是從做人的角度解釋『和』,但『和而不同』也可以視爲一種維繫社會的準則。【論語】:『有子曰: 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學而】)這是從禮的角度解釋『和』,『和』不僅是禮之所用,也是爲政之道,而且是一種美。【禮記・中庸】以『和』爲『天下之達道』,能『和』則能四通八達,無往不利。又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達到『中和』,天地才得以正,萬物才得以育,這就將『和』的意義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中華民族深知和平對文明的保障作用,也深知戰爭對文明的破壞作用。西晉統一全國後,在文獻整理、史書編纂、學術積累,以及文學創作等方面,都已出現繁榮的端倪,是戰爭,打亂了文明發展的進程,在北方造成多年的文明斷裂。宋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科技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是戰爭,打亂了原來的趨勢,延遲了文明的發展。
和諧與和平都基於一個『和』字。和諧是和平之上的一種更高、更美的境地,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個體的人自身的和諧。關於人與自然的和諧, 重點在於:既改造自然以適應人的需要,也調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適應自然的規律,這就是所謂『天人合一』的要義。關於人與人的和諧,重點在於: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既考慮局部的利益更顧全整體的利益,以達到整體的協調發展。關於個體的人自身的和諧,包括身心兩方面的協調,重點在於通過實踐和自省以提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中華文明中關於和諧的觀念,對於解決當前中國和世界面臨的種種問題,無疑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中華文明的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和平、和諧,惟和平才能使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惟和諧才能使文明穩步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