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3|回覆: 0

[醫藥臨床] 【內經】:vs【太平經】的『神』比較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7-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神是一個生命完成的最終表達,所謂『得神者昌』。同樣,神的沒有獲得或喪失,則意味著精(氣)與形的結合沒有成功,或再次失去,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終結,故云『失神者亡』。

    •【內經】『七損八益』之房中術,通過對『本』的把握,達到調和陰陽的目的,正是對【太平經】有關『天地生人』理論的反向應用,即所謂『反其本』。

    •對於上工來講,從氣穴入手,以微小的針,就可自如地調動人體正氣,從而平調陰陽;另一方面,亦應協助患者守神,因神的守護,恰好就是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而掌握這個鑰匙,在己則是養生,施人則是醫病。

    【太平經】是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成書於兩漢時期。根據史載,漢代曾流傳三種版本的【太平經】:西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東漢順帝時宮崇上其師于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領書】一百七十卷以及張陵【太平洞極經】一百四十四卷。此外,【正統道藏】所收【太平經】僅殘存五十七卷,另收唐末閭丘方遠【太平經鈔】十卷及【太平經聖君秘旨】。近人王明先生根據【太平經鈔】及其他27種引書加以校補,編爲【太平經合校】,基本上恢復了其整體輪廓。

    作爲同在漢代思想土壤中見世的著作,【太平經】中有關『神』的論述,頗能補充【內經】中關於『神』的觀念,作爲一種延伸閱讀資料,對於理解【內經】不無裨益,茲簡述如下。

神者主生——神是生命的表達

    【太平經•還神邪自消法】云:『神者主生,精者主養,形者主成,此三者乃成一神器。』此處,我們把『神主生』理解爲『神是生命本身』。因爲,精與形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物質的特徵,而生命的活性則由神來代表。

    人,得精則養,精是生命的營養;形,是生命的表達載體。相比較而言,神,則是生命本身。因此,人體是一個活生生的『神器』,而不僅僅是『器』。

    這種對神的看法,到底對我們理解【內經】中哪些觀念有啟發呢?讓我們比對【內經】一一來看。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問•移精變氣論】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類似的言論,如西漢嚴遵【老子指歸•出生入死篇】:『夫生之於形者,神爲之蒂,精爲之根。』

    以樹木來作比喻,生命在完成時,精如同樹木的根,不斷促進生命之樹的生長,而直到結出果實之蒂——神時,生命才真正誕生。

    可見,神是一個生命完成的最終表達,所謂『得神者昌』。同樣,神的沒有獲得或喪失,則意味著精(氣)與形的結合沒有成功,或再次失去,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終結,故云『失神者亡』。

    以此來重新看待【內經】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則會對其本質產生升華般的再理解。

    我們再來看【太平經•貪財色災及胞中誡】中的觀點:『三氣合成乃爲人,不成,離散爲土,在瓦石同底,破碎在不見之處,不得與全完爲比。』人體生育產生新的生命,整個過程不正是這樣麼——新生命產生的標誌是『得神』,而孕育的失敗則是『失神』。

    『生之本,本於陰陽』

    細究這種觀念,你會吃驚地發現,其所包容的理論體系,在其本身文字的簡約外表之下,竟是那麼的嚴整,一以貫之的穿越了幾乎所有關於生命的命題。

    首先,它正是當時關於『人類起源』的理論基礎。

    【太平經•天報信成神訣】中說:『天生人精,地養人形,使得成長,使得成就。』

    人這種生命體在地球上出現,最初是得自天地恩賜的精與形,而最終終於成就,有了『神』。因此,『天者名生稱父,地者名養稱母』(【太平經•天咎四人辱道誡】)。

    對於天地生人,【太平經】中還有更明確說明:『天氣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爲天也。分而成陰而成地,名爲二也;因爲上天下地,陰陽相合施生人,名爲三也。』這絕不僅僅是對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發揮,而是瞄準『人類起源』這一命題直接、清晰的回答。

    【太平經聖君秘旨】引【太平經】佚文更進一步說:『夫人本生混沌之氣,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於陰陽之氣,氣轉爲精,精轉爲神,神轉爲明。』生命的根本,就在於陰陽的合施。

    天地二氣的合施,不僅是人類起源的根本,也是萬物起源的根本。如【太平經•位次傳文閉絕即病訣】:『萬二千物,悉得陽施,從陰中出,故子得傳於人。』『得陽施,從陰出』,不僅是天地之間的交合特徵,而且是『萬二千物』的交合特徵,也是人類的交合特徵,於是有『子』的繁衍。這種天地作爲父母而具備生殖特點,不只是一種比喻,更重要的則是一種有著強大母命題意義的對生命之本的認識,說得更直白一點,所謂生之『本』的『本』,就是指天父地母的交配——人類生命繁衍的『本質』,正是對天地繁衍生命這一過程的模擬。

    【太平經•三者爲一家陽火數五訣】云:『夫生者皆反其本,陰陽相與合乃能生。故且生者,悉復其初始也。』『若陰陽相持始共生,其施洞洞,亦不分別。已生出,然後頭足具,何知陰陽之初生之始如是矣。』人類孕育新生命的過程,就是『反其本』的過程,模擬的正是天地的交配,等到新生命從母體中產生後,有頭有足,一般人很少會想到,陰陽最初產生生命,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啊。

    這樣的觀念,進而開始左右關於生命的更多命題。如【太平經•不忘誡長得福訣】:『無忘其本,念本就新,戀慕如初,是生之道也。』【太平經•陽尊陰卑訣】:『人所受命生處,是其本也。故男所以受命者,盈滿而有餘,其下左右尚有一實。』受命就是指生殖,受命處則是指生殖器官。也就是說,其對『本』的認識,不僅影響著人們對於生殖奧秘的解釋,也影響著對於生殖系統功能的認識,以及進而上升到一整套房中秘術的產生。

    【黃帝內經】在談到調節陰陽的方法時,岐伯回答,『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七損八益』,正是房中的秘術,房中術通過對『本』的把握,達到調和陰陽的目的,正是對前面有關『天地生人』理論的反向應用,即所謂『反其本』。拓寬來看,其如內丹修仙等,同樣也是對這一理論的反向應用。

守神——養生祛病的關鍵

    神是生命的表達,而生命的保持,則在於神的保有,保有得越久,也就越長壽。因此,『人不守神,身死亡』——可見,守神爲養生祛病的關鍵。

    『粗守形,上守神』

    【靈樞•九針十二原】小針針法總歌歌訣云:『粗守形,上守神。』張志聰註:『粗守形者,守皮脈肉筋骨之刺;上守神者,守血氣之虛實而行補瀉也。』意思是說,粗工只知道穴位和針刺,而上工則知道爲何要去針刺。而參考【太平經】來看,我們對『守形』還『守神』,則會有更多的體會。

    【太平經•令人壽治平法】中說:『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提示了對於關係生命三種最重要因素的不同態度,對『神』,強調『尊』,『氣』,強調『愛』,而『精』,則強調『重』。

    神的保持,有賴於精的充養。在【太平經】中,有時候也使用『積』,如【太平經鈔】戊部:『積精不止神之門。』『精』作爲營養生命的物質,顯然是一種易耗品,要想長壽,就需要積累『精』。

    神也同樣離不開氣。【太平經•還神邪自消法】云:『人氣亦輪身上下,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氣,如魚有水,氣絕神精散,水絕魚亡。』可見,氣是神的載體,氣絕了,神也就散了,就好像魚和水的關係一樣。

    事實上,『神氣精』三者合一,才是生命持久根本。『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爲一』(【太平經聖君秘旨】引【太平經】佚文)。

    因此,對於上工來講,欲以小針爲患者祛除疾病,必須知道這一系列的生理奧秘,才能把握患者的生命之機。從氣穴入手,以微小的針,就可自如地調動人體正氣,從而平調陰陽。另一方面,亦應協助患者守神,因神的守護,恰好就是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而掌握這個鑰匙,在己則是養生,施人則是醫病。

    『神乎,神客在門』

    【靈樞•九針十二原】云:『神乎,神客在門。』張志聰斷句爲:『神乎神,客在門。』解釋爲『神乎神,甚贊其得神之妙。門者,正氣出入之門。客在門者,邪循正氣出入之所也。』

    實際上,【靈樞】第三篇【小針解】,正是本段文字之注釋,其文爲:『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

    神如何是正氣呢?這在【內經】中理解,確有些費力。但在【太平經】中,則全然不是問題。

    【太平經•盛神卻災法】云:『少年神加,年衰即神滅,謂五藏精神也……靜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壽長矣,神明佑之……故人能清淨,抱精神,思慮不失,即凶邪不得入矣……中心少有邪意,遠方爲亂……故人生百二十上壽,八十中壽,六十下壽,過此皆夭折,此蓋神遊於外,病攻其內也。』神遊於外,病攻其內,正是疾病和夭折的根本原因。這裡與『神』對舉的正是『病』。

    【太平經•思神君響隨人訣】云:『夫神明精氣者,隨意念而行,不離身影,神明常在,則不病不老,行不遇邪惡。』神明在,則不病不老,神明不在,則會遇邪。

    唐代王懸河【三洞珠囊】引【太平經】文也說:『真人問曰:凡人何故數有病乎?神人答曰:故肝神在,出遊不時還,目無明也;心神去不在,其唇青白也;肺神去不在,其鼻不通也……』此處,『神』更是被擬人化,成了居住在藏內的神君,其出遊在外,則病邪進入。

    有了這些理念作爲支撐,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神客在門』——作爲神氣出入身體的門戶,也正好是邪客進入的門戶。只有明白『神』與『邪』在這裡如何主客逆轉,變生疾病,才能真正理解所謂『守神』的意義。

    總之,【太平經】中,正是因爲有了這樣一系列的理論(觀念)作爲支撐,『守神』的實際操作,才可能在具體行爲上演化爲一系列複雜的手段。

    現在,我們可以說出一個感覺:作爲【內經】的整理者,恰好是從這種複雜的文化觀念中進行了提粹——當年發生在【內經】身上的,絕對不只是一次簡單的文獻整理,而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從此,一個可以歷經歷史和實踐考驗,一個卓然不同於西方醫學的中醫學,確立了自己的偉大基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