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86|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崔有成先生談意拳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7-6-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崔有成先生自幼師從意拳大師王斌魁先生,是意拳()第三代中以實戰功夫而揚名的人物。

崔有成先生說,習拳爲什麼要站樁?因爲眼看不見,手抓不著的內勁,必須通過樁功去求取。初習站樁,可以調節周身、四肢百骸及五臟六腑的氣血順暢,此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在不動中求動,也叫靜中求動,或者叫摸勁。通過人的思想意識,把拳的運行軌道具體表現出來,這也叫意念假借。過去老的教學方法大多是從站樁開始的,而我的教學方法卻是從微動開始(即從試力開始);我認爲,不如此,不能精細地體現出拳勁來。實作時,頭要正,因爲頭是人體的舵,雙手一抬就是肩架,端起肩架也是爲了保護好自己並且有效地攻擊對方。這端肩架的姿勢不也就是站樁時的肩架嗎?站樁的第三個階段就是摸勁,也即有感即應;如果摸勁感到內力不足,還得反回頭去站樁,即從樁功中去求取內力。總之,從試力到站樁,從發力到站樁,從實作到站樁,站樁是內力的源泉,站樁是意拳的根本。站樁是心理的訓練,素質的訓練,力的運用的訓練,綜合起來就是整體的訓練(動起來不是整體,就是破體,能整體者無論前進後退、向左向右、朝上朝下都是整體)。

說到試力,崔有成先生認爲,試力要有目的性,最初的雙人試力就是推手,無非是外加壓力下的試力而已。推手是試力方法而絕不是目的,是初缺實作時扭纏在一起的一種訓練方法,我們應該通過試力去檢驗各種力量是否有效果。試力的目的是爲了實作搏擊。試力、發力、推手、實作這幾項都不能脫離站樁爲根本,站樁-試力-發力-推手-實作是循環往復的,有時訓練一個階段之後,又要反回頭來再去站樁,這是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

什麼叫發力呢?崔有成先生認爲,如果說微動是試力,那麼,試力時的有驟然停頓的快動作就是發力。發力是從試力中演變出來的,小動作是發力,大動作也是發力。發力是力的延伸,是自身體重加速度,是條件反射,是本能的反應,而不是故意造作的一個動作。如果有了『我想發力』的念頭,實質上就已經告訴了對方,就有了時間差,就失去了發力的效果。我認爲,定位發力是束縛人的一種方法。當然,初學者習練定位發力是對的,但不能被框住,老跳不出來,畫地爲牢,練僵化了。守規矩的目的是脫規矩,這樣才能進步。否則,老搞定位發力,就成了『表演』的功夫,一旦雙方游鬥起來,難達理想的效果。

什麼叫局部力呢?假如你的腿的力量較弱,而有針對性地去加強腿部訓練,然而你的腿與身體如果沒有協調起來形成整體,而是脫節了,身是身,腿是腿,那麼你的腿就成了局部力。

說到推手,崔有成先生認爲,初習推手,是將自己的試力在有外感應力的情況下,去尋找各種角度的發力點。簡而言之,推手是檢驗力的運用的訓練方法。其中的鑽、裹、擰、橫等等內容,必須手把手去講,去學。總的來說,武是功力,術是技巧,術是力的運用,二者缺一不可。

推手也好,散手也罷,如果自己處於劣勢,如何將劣勢轉變爲優勢才是要解決的矛盾,才是要練習的內容。這就叫練拳能動腦子,才不是傻練。我認爲,確切地說,不是叫『練』拳,而應叫『研究』拳才對,唯細心『研究』才能進步。再者,練拳時誰都曾挨過打,然而是打清醒了,還是打糊塗了?切磋比試時,應儘量讓對方的技術得以發揮,自己先用身體去適應他,爾後摸索出方法去戰勝他。比如說,對方摔了自己二十下,到了二十一下了,對方摔不動了,我的身體也適應了,有了本能的反擊力了,才能戰勝對方。記住,不要去捂住對方,壓住對方,不讓對方的技術充分發揮出來,而是相反。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懂得對方的優勢,明白他的力量是如何運用的,爾後再想法去戰勝之,這就叫『知彼知已,百戰百勝』。要知道自己輸,輸在哪兒;贏,贏在何處,才能有所進步。一個拳勁好,不是單一的拳勁,比如的橫拳,出拳時如直拳,所謂『起橫不見橫』,其中既有直勁,也有左右橫勁及鉤挫勁,下墜勁等等。再如雙方動起來了,你動我動,手動腳動,還是身子動快,腰似車輪腳似鑽(連帶著手臂),關鍵是身體,是腰。再說試力,有松試力,緊試力。操拳有松操、緊操、堵操、添勁操(指各關節的伸展程度,即爆發力)等等。還有,形體與意識應高度結合,形體與意識不同步,就練不好意拳。我們應該通過練拳、研究拳去把人的原始本能給調動出來。一個習拳者如無敢斗的精神,喪失了敢拼的勇氣,就不能把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精神即靈魂,一旦有了懼怕心理,那他就必敗無疑。

話題轉到力的轉換(即角度的變化)時,崔有成先生認爲,如果對手在搭手之際壓迫、堵截你時,在電光石火間要有角度的飛速轉換,也即力的轉換,不如此,而是去硬頂,如牛斗架一樣,其結果無非是大個打小個,大力打小力,那還練什麼拳呢?認輸不就得了嗎?而如果學會了力的運用,那就不怕對方的塊大、力大了,可用自己的靈活拳勁去戰勝對手的拙力。所以,這個轉換的過程,即鑽、裹(滾)、擰、橫、(打),也即『點』的轉換。『點』一碰,腰就緊是不對的,『點』緊而腰松才爲正確,才有整體爆發力。

何謂散打?我以爲,也就是體能和技能的比試。要真正練好散打,必須行走坐臥都有『拳』的意識,而不僅僅是練拳時才有『拳』意識,要將『拳』意識滲透進體內,這樣才會形成『本能』的反應。

崔有成先生最後表示,以上所談僅是粗線條的浮浮而談,一些精妙細膩的東西是無法用文字去表達,用語言去形容的,只能靠眼睛去看,手把手地去教,師生之間的『餵』才成。儘管如此,他仍希望自己所談能對意拳愛好者有所啟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