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意守?日前見諸於文字的許多關於意守的通俗解釋,都是講將意念指向或集中於身體的某一部位(或外景)。這在理論上似乎是合情合理,無可非議的。但在實踐中往往使初習者感到大惑不解,無所適從。以意守丹田爲例,倒底是意想丹田(臍或臍下寸半)的外觀形象呢?還是意想解剖學意義上的膀胱或腸的結構呢?於是就有人在注視了丹田部位片刻之後,用視覺的『短暫停留』來解決問題;更有人突發奇、想,在丹田部位塗抹清涼油、風油精、貼膏藥、頂酒瓶來增加意守部位的感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謂煞費苦心,刻意求成。有人乾脆說意守就是將腦袋放在肚子裡。乍聽刁不無道理,可誰又有把腦袋放進肚子的親身體驗呢?因此,對初習者來說怎樣認識意守並在實踐中把握意守,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萬事開頭難,意守是練功的開頭。張三丰在【玄要篇】中說:『初下手時最難行,離了散亂又昏沉。』正道出了初練功者意守的苦哀。『意者,豈特爲媒而已,金剛之道至始至終作用不可離也。』【青華秘文】:守者,乃『抱元守一』之意,神抱於氣,氣抱於神;如雞抱卵,似影隨形,相伴相隨,若即若離。意守不是目的,而是藉以進入功態的一種媒介或手段。因此,它是過渡,而不是終結。但由於功態的層次是高深莫測,永無止境的,所以意守在整個練功過程中則必然是貫穿於始終的。
在實踐中,意守的全部含義可以概括爲『確定、下潛、順隨』六個字。確定就是對意守部位的選擇,這種選擇是下意識尋覓和無意識的氣機發動兩者之間的相對趨近的結果,是在一種松、靜、自然狀態下的主客體相撞的綜合過程,其特性是整體的,隨機的動態必然巧合。因此,儘管選擇的對象似乎是明確的,但其運行的軌跡卻是模糊的。下潛是一種如石入水的重力運動,是浮力與重、模糊與明確、覺醒與混沌,興奮與抑制共存的『恍兮惚兮『狀態,恰似崔希范在【入藥鏡】中所描繪的得氣似醉那樣。
意守有別於專注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