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種針灸治療方式,埋線療法的優勢在於其作用的長效性。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埋線療法就以其有效性廣泛應用於各類慢性疾病的治療,特別是在基層醫療,埋線療法由於簡、便、效、廉得以大量普及。然而這一頗有特色的療法由於創傷較大、排異反應等原因後期發展逐漸式微。近年來,針具的改進、現代生物材料的發展和理論的完善使這一療法重新回到臨床醫學治療領域,無論在療效方面還是在安全性方面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不僅如此,埋線療法由於融合了現代生物材料元素,還將隨著臨床需要以及生物材料的發展不斷發展,成爲針灸醫學發展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起源與傳承】
雖然埋線療法的理論一般認爲源於【內經】中的留針,但是具體的埋線起源已經無從查考。根據有關文獻,埋線療法可能源於組織療法與針灸療法的結合,或者是源於早期針灸學家朱璉的皮內埋針療法。早期的埋線療法也稱爲『埋藏療法』『穴位植線』『穴位埋植』『穴位穿線法』。無論是何種起源和何種名稱,埋線療法都代表了一種針灸治療模式的創新,一種針灸治療模式的重要轉變。
通過穴位埋植材料實現了針刺的長效治療效應,這不僅在臨床上獲得了更高的療效,而且方便了病人的治療,使針灸治療從反覆多次的治療方式發生了向長效治療方式的轉變,這對於各類慢性疾病的治療是非常有益的。早期的埋線治療實踐中,埋線療法不僅用於多種疼痛性疾病,而且也用於慢性胃病、哮喘、高血壓、失眠、糖尿病等多種內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對於這些慢性疾病而言,埋線療法一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治療作用,另一方面減少了大量藥物的使用,在當時缺少藥物的基層醫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當今的醫療疾病譜中,各類慢性疾病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在確定埋線療法療效的基礎上,傳承、發展和應用埋線療法在各種慢病的防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早期的埋線療法由於沒有專用的器械創傷比較大。無論是切埋法、穿線法、U線法都需要進行局部的麻醉,因此產生感染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作爲疑難雜症的替代治療或缺醫少藥基層的治療方式尚且可以應用於臨床,但是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藥物的普及,埋線療法由於操作煩瑣、排異反應和感染發生率高等原因在臨床上應用逐漸減少。但是,在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埋線療法由於其有效性仍然應用於臨床。近年來,在傳統埋線療法的基礎上,埋線療法進行了許多的改進,並且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形成了微創埋線療法。微創埋線療法不僅保留了埋線療法的有效性、便利性,而且無創安全,綠色簡便,使傳統埋線療法再次煥發了生命力。
【融合與創新】
近年來的穴位埋線發展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器械的發展;二是材料的發展;三是理論的發展。器械的發展體現在埋線專用器械方面,即根據臨床需要研製的一次性埋線針。最常用的一次性埋線針主要由手持針柄、不鏽鋼針體和針芯組成,針芯與針柄以彈簧連接。其特點在於:延長的針柄使得進針更加容易而減少了病人痛苦,注射針頭的使用減小了創傷,避免了麻醉,而彈簧的使用可以協助材料的置入和推出,此外,專用埋線針尚可進行一些手法操作,例如鈍性剝離、浮針掃散等。
如果說埋線療法是針灸模式的一個重要創新,那麼現代生物材料的應用則是埋線療法的再次創新。埋線療法離不開穴位的刺激,那麼選擇何種材料、產生何種刺激則是實現埋線治療的重要一環。早期的埋線材料以羊腸線爲主,也有使用鬃毛、動物組織等材料的埋線治療。很顯然,這些材料植入體內由於異體蛋白原因或者是衛生原因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不容易吸收,成爲限制埋線療法發展的重大障礙。
現代生物材料的發展使得埋線療法有了廣闊的材料選擇和發展空間。目前可以選用的材料有膠原蛋白線、化學合成線和高分子合成的植入來源線體。其中新型高分子聚合而成的線體例如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來源於玉米和甜菜,在進行編織和塗層後,刺激強度、硬度和吸收時間適中,組織相容性好,無蛋白免疫反應,成爲埋線療法中普遍使用的線體材料,可以用於各種疾病和全身大部分穴位。
伴隨著埋線器械和材料的發展,近年來埋線理論方面也有長足的發展。穴位選擇、處方配穴模式、埋線層次都是埋線療法中的重要環節。在處方配穴模式方面,一種是基於神經節段性支配的配穴方式,例如:頸椎病取C5、C6、C7夾脊穴,慢性胃病取T6、T7、T8、T9夾脊穴;一種是基於臟腑經絡理論形成的層次配穴方式,例如哮喘處方:臟腑背俞穴選肺俞、腎俞;任督二脈穴選天突、膻中、氣海、關元; 循經取穴選內關、列缺; 經驗配穴選定喘。又如失眠:臟腑背俞穴選擇心俞、腎俞;任督二脈穴選擇中脘、關元;循經取穴選擇神門、三陰交;奇穴選擇安眠(翳風和風池連線中點)。與其他針法穴法的融合也是近年來埋線療法發展的一個方面。例如埋線與奇穴結合、與腹針療法的結合、與全息療法的結合以及與頭針療法的結合等。
在埋線深度方面,超聲圖像的應用爲埋線療法研究埋線深度和有效層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例如超聲研究發現,埋線時穴位得氣的層次均在於深筋膜,頸椎病疼痛的治療有效層次在頸部多裂肌等。
【探索與發展】
微創埋線療法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與現代生物材料的結合爲埋線療法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埋線療法的治療應用範圍目前正在從常見的頸肩腰腿痛等疼痛性疾病、哮喘、胃炎等向各類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失眠等疾病轉變。在皮膚病、腫瘤、婦科、帕金森病、頑固性便秘等一些疑難雜病治療中,埋線治療也開始了初步探索和研究。埋線療法的配穴處方體系和刺法操作仍然需要進一步邏輯化和規範化。作爲一個完整的治療體系,埋線治療要實現『四化』,即規範化、客觀化、標準化、可視化。規範化包括操作規範、處方規範和護理規範;客觀化要實現評價指標的客觀;標準化要實現產品的標準以及根據個體進行精準醫療,而可視化則是要明確治療的層次,而非憑經驗進行埋線治療。
在埋線方面,智能型材料也是將來發展的一個方向。針對某種疾病或者某個方面,埋線材料可以研製適宜的結構、適宜的刺激、適宜的模式、適宜的時間,從而產生適宜的、臨床需要的刺激效應,爲治療服務。目前,膨脹材料和自發熱材料以及智能材料都是埋線材料發展的方向。
治療模式的轉變決定了發展方向的轉變。埋線療法的復興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多方面的針灸學發展領域。模式的轉變爲埋線療法發展奠定了基礎,器械的發展爲埋線療法提供了便利的工具,材料的應用爲埋線療法注入了新的元素,理論的融合爲埋線療法拓展了更多的臨床應用。
作爲一門醫學科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埋線療法在基礎研究和治療機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由於治療模式的轉變和材料學的應用,埋線療法不再是針刺治療的簡單替代,在標準化和規範化治療的基礎上,應該積極探索埋線療法的治療機制,這些研究不僅促進臨床療效的提高,也必將促進埋線療法的發展,促進傳統針灸醫學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