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32|回覆: 0

[儒學動態] 葛承雍唐代西域儒學教育一點不比中原落後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5-30 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月19日,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在北京故宮啟動。啟動儀式後,舉行了圍繞國學普及的使命、挑戰及策略的主題沙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家文物出版社總編輯葛承雍在沙龍上從考古文物的角度講述了一千多年前儒家文化在西域吐魯番地區的流行情況,以下爲葛承雍先生發言實錄:

葛承雍唐代西域儒學教育一點不比中原落後

葛承雍唐代西域儒學教育一點不比中原落後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家文物出版社總編輯葛承雍在斯文安在:國學在當代中國的價值與使命國學主題沙龍上發言。

吐魯番歷來是西域重鎮,西漢以來一直中原王朝與西域政權爭奪的重點。從麴氏高昌到回鶻高昌的幾百餘年中,在這裡政權變幻、游牧攻略、民族遷徙,因而這裡出土的儒家童蒙讀本無疑是令人值得深思的。

1967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363號唐墓所出文書中,有唐代景龍四年(710)卜天壽抄鄭氏注【論語】和卜天壽抄【十二月新三台詞】及諸五言詩[1],當時初步整理出來後立即引起轟動,因爲1972年初郭沫若先生在【考古】(1972年第1期)和【文物】1972年第3期這兩本雜誌上發表了【卜天壽論語抄本後的詩詞雜錄】,以後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出土文物二三事】單行本,在那個文化偏執、學術冷清的文革時代,吐魯番出土的文書五年後不僅始爲人知,而且做爲反帝反修保衛邊疆的史證,在一千多年後讀書無用論猖獗的時候,出來這個事例讓人吃驚。由此可見,唐代西域學童啟蒙教育一點也不比中原地區落後,因而迅速傳遍海內外。

這個唐墓中還有卜天壽的前輩卜老師的文書,分別是西州高昌縣寧昌鄉卜老師的舉銀錢契約等,時間從唐麟德二年(665)到儀鳳二年(677),正是唐高宗山東封禪祭祀孔子的時候。說明卜氏家族在這裡居住了幾代,而且非常重視教育。在所抄【論語】後有題記景龍四年三月一日私學生卜天壽抄,【千字文】後題署西州高昌縣寧昌鄉淳風裡義學生卜天壽年十二。可見初、盛唐之際,被稱爲私學、義學的私塾已經在遙遠的吐魯番繼續開辦。十二歲的卜天壽從一個讀誦課本的學童變爲能抄寫詩歌的學郎,本身就說明了當時教育普及從娃娃抓起的基本功。

根據【吐魯番出土文書】10冊本,可知當時西域有【詩經】(毛詩)、【孝經】、【禮記】、【尚書】、【論語】(鄭注)、【急就章】、【千字文】、【開蒙要訓】、【書儀】、【典言】、【晉陽秋】、【詩文賦】(殘篇)等。近年【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又補充發現有【詩經】【易雜占】【古詩習字】等[2]。散落收藏在歐美國家的吐魯番文書讀本中,亦有【韻書】、【九九歌訣】、【太公家教】、【春秋左傳正義】、【經典釋文】、【莊子】、【文選白文本】、【魏晉雜詩】、【史記】、【切韻】、【爾雅音義】等等[3]。

從這些學童讀本可以看出,當時儒家教育中既有傳統的識字教學(形音義),又有詩歌教學(讀寫作),符合中國漢字文化的教學規律。【切韻】教孩子作詩合韻和押腳韻技巧,【典言】叫小孩說話用語文雅,儒家經典讓學童知道仁義禮智信。如果我們將吐魯番出土的卜天壽抄本放在79世紀唐代儒家文化興盛的大背景下來觀察,就可以明了唐詩繁榮與文化發展的原因,這就是學童教育基礎很廣泛、很紮實、很成功。這對我們今天重建斯文、靠近國學、普及經典很有借鑑意義。

值得指出的是,過去我們誤以爲古人不學外語,只學漢語。實際上,吐魯番文書和敦煌文書都有許多胡語寫本和胡漢雙語寫本,我們現在知道就有藏文、梵文、粟特文、于闐文、回鶻文等數種[4],古代漢字書寫是從右到左豎寫,而梵文、古藏文等是從左向右橫寫,這種書寫與閱讀都不一樣的學習,對學童雙語訓練無疑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從吐魯番和敦煌的多種語言文獻上的對照讀本、習字殘卷中,例如漢字、回鶻文雜寫,回鶻語千字文,回鶻文粟特語詞彙對照表,回鶻語佛教詩歌,回鶻語【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五台山贊】等,可以看見他們正寫漢字、側寫胡語所留下的筆跡,著實令人感嘆學習不易。

高昌是與突厥世代聯姻並接受官號的西域大國,但是【北史西域傳】記載隋代麴氏高昌城內:於坐室畫魯哀公問政於孔子之像。【周書高昌傳】曰:文字亦同華夏,兼用胡書。有【毛詩】【論語】【孝經】,置學官弟子,以相教授。雖習讀之,而皆爲胡語。吐魯番出土文書發現胡類詞語甚多,出土文獻與史書記載相比較,可知真實不謬,高昌儒學教育興旺發達,在波斯文摩尼教【讚美詩】中將高昌稱爲秦城/中國城,大批胡人東漸遷徙中原融入主體社會,實際上從小就受到華夏文化西傳的浸染,哥舒翰其父是突騎施首領,其母是于闐尉遲氏,但他好讀【左氏春秋傳】和【漢書】就是一個典型事例[5],這是我們研究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最基礎的史實。

我認爲,隨著唐帝國版圖的擴展,遠至中亞的碎葉,近至新疆的龜茲、于闐等都有儒家文化因素的滲入,榮新江先生做了很好的收集與研究,既有【尚想黃綺帖】【蘭亭序】等識字、習字文本,也有漢文佛典的傳習[6],中原儒家文化對推動西域文明的融合有著積極作用,只不過是需要考古文物不斷的發現證明而已。

注釋:

[1]【吐魯番文書】第七冊,文物出版社,1987年。見圖文本卷三。

[2] 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書】,中華書局,2008年。

[3]榮新江主編【吐魯番文書總目(歐美收藏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4]柴劍虹【吐魯番的學童讀本與側書】,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編【吐魯番學研究:第三屆吐魯番學暨歐亞游牧民族的起源與遷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4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5]【舊唐書】卷一〇四【哥舒翰傳】。

[6]榮新江【接受與排斥唐朝時期漢籍的西域流布】,收入【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