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3|回覆: 0

[思維啟發] 【福建官箴】爲官須效前政善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18 1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福建官箴】:爲官須效前政善

20160818_009

20160818_009

官箴,顧名思義是爲官的箴言,概而言之,是對從政者的規勸與告誡。這些箴言,包括從政的思想原則、爲官的行爲矩范和個人的修身鑒誡。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社會,有過幾千年專制統治的歷史,專制政治的基礎和特徵是人治,帝王『口含天憲,手握王爵』,『唯予一人治天下』,要求群臣百姓,一體忠誠於王朝和皇室。爲求大一統而獨尊儒術,爲施思想禁錮而奉孔孟之道爲圭臬。這對統治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產生了效果,小農經濟的生活方式得以長期延續,歷史上雖朝代屢更、外敵頻侵,而國族始終長綿不絕,國家也能與時俱進、日新且強,直至近代社會大變局之時。究其原因,除了人民的堅忍團結與頑強奮鬥外,至關重要者在於有傳統文化的維繫與共同價值觀的支撐。

中國官箴是由歷代王朝頒布或由名宦循吏、鴻儒碩士總結提出的。他們都是在長期的政治生活中與傳統價值觀的基礎上凝練而成,主觀上是個人從政施治的經驗總結,客觀上又施之於治國理政的社會實踐。它突出體現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生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爲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文化基因植根於我們民族的機體中,突出地表現在歷代清官循吏、忠臣良將身上,記載在他們的家訓、官箴中。

古代清官循吏是君王的得力工具,歷史上卻往往遭際不偶,多有無可如何的苦衷;他們又是黎民百姓期盼的『青天』『父母』,雖然載籍史不絕書,但民眾仍憾其少。這些清循之官之所以能在渾沌污濁的封建官場中獨善其身並有所作爲,不但其智慧能力有逾常人,而且其人格操守也超卓群倫。他們秉持良知,信守承諾,堅毅作爲,許多人成爲百姓仰戴的賢傑、千古傳頌的典型。他們的行爲和箴言集中體現了古代宦場仕士的政治智慧與道德精神,其精義均在於告誡從政者應當忠誠職守,勤廉政事,善待百姓,潔己修身。所以,這些官箴實際上是古代官吏自我約束的職業道德規範,爲後人昭示了歷史的炯誡。這些官箴內容的共同特點是,愛國忘身,以民爲本,嚴於律己,誠以守職。宋明以來理學家所倡導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準則,成爲許多有心從政與已然從政士人恪守的箴規。

由於官箴的產生與發展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且與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儒家學說關係密切,許多內容甚至直接來自孔孟學說和理學精義。這些箴言是我國古代正直官員和篤學名儒思想智慧的結晶與良知心聲的表白,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涵,因而具有借鑑作用。今天重溫這些教言,人們仍然可以獲得教益,因此應當珍惜這份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批判地繼承它的精義要旨,以助力於當今的廉政建設與思想道德教育。

編纂【福建官箴】是在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要領導的倡議和指導下進行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鑑。』我們正是根據這一指示精神組織編纂的。爲使內容更加貼近現實並且具有親切感,所以主要從古代和近代福建名宦循吏及碩士名儒的著述中,選取其對爲官從政與克己修身有關的內容,進行歸類編排,一共分爲從政旨義、爲官矩范、任人箴誡、修身準繩、待人正則、接物規誡、處事銘鑒七個目次。這些箴言是古代名賢深刻思考的產物,實踐經驗的結晶,語言凝練,意味雋永,品位高尚,具有深湛的思想內涵,而且內容警策,涉及面廣,許多精彩的話語至今仍放射著真理的光芒,讀之發人深省、使人深受教益。爲便於閱讀和理解,我們對一些難字與典故作了注釋;爲使讀者更多地了解箴言的背景,對作者的生平仕歷進行簡單介紹,作爲附錄。由於歷史人物眾多,相關的著述與言論尤伙,所以只能選擇著名或方便查找其著述的六十餘位名賢,擷取他們的部分言論,自然難免掛一漏萬或選擇不周的缺憾。

書名『官箴』,所指是古代或近代出仕爲官者的箴言,與現代領導者作爲人民的公僕或勤務員者自不可同日而語;當今的從政執事者都要依法循規、遵紀守律,其法制載於典冊,申諸口頭,也非古代官箴所能比擬或範圍的。由於歷史環境、個人經歷以及自身學識的局限,所選名賢言論及其從政經歷,難免瑕瑜互見,希望讀者本著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與辯證的態度,分析揚棄,正面理解箴言的積極意義。

【福建官箴】,盧美松 林怡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18.00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