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33|回覆: 0

[醫藥臨床] 小兒易感出汗治驗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11-4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小兒感冒後出汗較多,常表現爲時時汗出,以頭頸部位多。

中醫認爲,小兒生理尚未發育完善,屬於稚陰稚陽之體,易虛易實,若後天失養,調護不當,以致營養不良,進而損傷小兒正氣,導致氣虛或陰虛,因氣虛不固、氣陰兩虛、虛熱內盛等原因所引起陰陽失調,引起自汗、出汗多於常人。另外,容易出汗的小兒,往往存在消瘦、厭食、挑食、經常感冒、大便乾結等症狀,家長誤認爲體虛而亂用補品或過食膏粱厚味,更加損傷氣陰,使汗出加重。

方藥 玉屏風散加白芍、桂枝、浮小麥、炙甘草、生薑、大棗。

功用 益氣固表,補脾實衛,和營斂汗。

主治 易感,自汗或盜汗。

方解 小兒易感出汗方,是以玉屏風散和桂枝湯爲基礎的有效方劑。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祛邪止汗之功能;桂枝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主治太陽表虛證,以桂枝解肌發表、外散風寒,白芍益陰斂營,兩藥合用,一治衛強,一治營弱,和營以斂汗;生薑辛溫,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姜、棗相合,可以升騰脾胃生發之氣而調和營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桂枝湯.對體溫和汗腺有雙向調節作用;浮小麥甘,涼,甘能益氣,涼可除熱,入心經,益氣、除熱、止汗是其所長,蓋汗爲心之液,養心退熱,津不爲火擾,則自汗盜汗可止,且有扶正祛邪之功;炙甘草一爲佐藥,益氣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藥以益陰,一爲使藥,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和營斂汗之功效。

【典型醫案】

柯某某,男,7歲,2014年1月15日初診。

家長代述,患兒自幼多動,食慾好,出汗多,容易感冒,以頭部、肩背部出汗明顯,活動後尤爲明顯,夜間睡覺出汗嚴重時可將被頭浸濕,曾因表虛易感,服用小兒表虛易感膏治療2個多月,感冒症狀減輕,出汗減輕不明顯。刻診見患兒面色少華,發育良好,肢端欠溫,手心微汗,舌質淡,苔白,脈沉弱。依據舌脈症狀,辨證爲氣陰兩虛,衛外不固。治療以益氣固表、調和營衛爲主。

處方:黃芪10克,炒白朮5克,防風3克,白芍5克,桂枝3克,浮小麥5克,炙甘草3克,生薑1片、大棗2枚爲引。每日一劑,水煎二次,取汁混合,分兩次早晚溫服。並囑家長,飲食宜清淡,少吃生冷、辛辣、油膩、洋快餐、膨化食品及功能性飲料,避免汗後受風,勤換衣被,適量進食山藥以助益氣健脾。

2014年1月25日二診,上方連服6劑,白天出汗明顯減少,夜間偶見盜汗,分析盜汗原因,多與白天進食豐厚有關,建議調整飲食,中藥隔日1劑服用。囑飲食調節,半年後來診,異常出汗現象基本消失。

按 臨床觀察表明,小兒汗證以氣虛、脾虛、濕熱爲主,尤其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洋快餐流行,肥甘厚味、麻辣辛香,造成腸胃受納過盛,胃腸壅積,乃致濕熱蘊蒸,迫汗外泄,也是小兒汗症最常見的發病機理,應引起家長的重視。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