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與肝腎】
我師劉柏齡教授,精通骨傷科學,尤其對骨質增生病頗有研究。一日,隨師出診,見一男子約五旬,背曲肩隨,極爲痛苦。自謂腰背疼痛多年,雖求醫多處,未能見效。現在不能直立行走,特來求治。自帶X線片顯示,胸腰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刺形成,增生明顯。經體格檢查,其腰活動受限,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沉緩。診斷爲增生性脊柱炎。以金匱腎氣丸合六味地黃丸治之。余問劉師:『此病系骨質增生,給補肝腎之藥治之,何也?』師曰:『雖是骨質增生,實屬骨的退行性改變,即骨質退化的表現。腎主骨生髓,肝主筋榮爪,肝腎同源,故滋補肝腎,以強壯筋骨是也。』
診後思之,骨質增生病是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症狀逐漸加重,如再遇到外傷、勞損、炎症等則骨質增生更甚,疼痛加劇。於此可見,骨質增生的出現,實乃肝腎之精氣虧損,筋骨隨之衰退而成。故其治責之肝腎,實爲劉柏齡之至理明言。
五日後,病人複診,腰背疼痛明顯減輕,腰部可以活動。法上述原理,經兩個月的施治,患者的症狀與體徵基本消失,已恢復正常工作。
【小夾板外固定的教訓】
小夾板外固定,是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既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骨折癒合時間,又能防止發生功能障礙、關節僵硬的弊病。小夾板固定,在骨傷科歷史上曾經起著重要作用,現在它仍是固定骨折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如果運用不當,將會發生嚴重的後果。劉柏齡於1979年在臨床上曾遇到兩例骨折病人因夾板外固定過緊緻使肢體壞死,最後截除患肢,造成終生殘廢。此種教訓應引起我們骨科醫生的特別注意。
一男性患者石某,被車壓傷右小腿,致使右脛腓骨中1/3骨折。經一位私人醫生給予小夾板外固定,並囑其疼痛也不能拆除夾板。第二天患者自覺肢體疼痛嚴重且有麻木感,約一周後小腿下段及足部壞死而來我院治療,最後行小腿上段截肢術。
又一女患者宋某,6歲,摔傷,致使右前臂腫脹疼痛。某醫生診爲前臂骨骨折,給予小夾板外固定。患兒前臂掌側逐漸出現嚴重疼痛,手麻木,知覺消失,手指喪失功能三天而入院治療,最後因肢體壞死而作了前臂上段截肢術。
治療上述兩例病人的嚴重教訓,我們應當記取。但小夾板外固定的鬆緊度究竟怎樣掌握?劉柏齡的體會是,小夾板上布帶的鬆緊度是關鍵,也就是捆在夾板上的布帶以能夠上下移動一厘米爲適合。這樣,夾板的壓力既能束縛骨折移位,又不阻斷肢體的靜脈回流。如果傷後肢體腫脹嚴重,應首先抬高患肢,待腫脹消退後再用小夾板外固定爲妥。若夾板固定後傷肢出現血液循環障礙時,應及時松解夾板上的布帶,並給口服活血、消腫、滲濕等中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復位】
肱骨髁上骨折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約占兒童肘部骨折的80%,一旦發生,應及時地給予治療,否則將遺留機體本身不能矯正的各種後遺症,如肘內翻、關節僵硬。所以,每當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這樣的病人時,要及時地進行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以防止肘內翻和關節僵直。在復位時,既不要反覆多次地進行,更不要外固定時間過長,同時應鼓勵病人早期自主地進行肘關節的屈伸功能鍛鍊。暴力的被動運動,只能起反作用。
在運用手法復位治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時,首先屈肘牽引,矯正重疊移位,正如【醫宗金監·整骨心法要詣】指出的『欲合先離,離而複合』的道理。肘關節伸直位牽引是矯正不了骨折端重疊移位的。在矯正重疊移位的基礎上用側方擠壓的手法來矯正側方移位,最後用兩手拇指向前推擠肱骨髁部,同時屈肘90°來糾正前後的移位。用這樣的手法復位比較容易,防止先矯正前後移位,後矯正側方移位,否則的話,復位容易失敗。
曾治張某,10歲,因練習騎自行車而摔傷右肘部,經拍片診斷爲右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合併尺偏。當即進行上述手法復位,同時使其徐徐屈肘達90°位置,然後用小夾板外固定,並將患肢懸吊於胸前。經拍X線片,已達解剖復位。三周後解除夾板外固定,進行肘關節的伸屈功能鍛鍊。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患童骨折部已癒合,肘關節也恢復了正常的功能。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