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80|回覆: 0

[醫藥臨床] 劉清泉急症是中醫真正的優勢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1-20 06: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劉清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兼任北京市中醫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診重點專科協作組組長,衛生計生委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醫急診質控中心組長。長期從事中醫急診一線臨床工作,多次參與SARS、甲流、登革熱、禽流感等救治與指導工作。

急症是中醫真正的優勢

中醫在急診中的作用不大,救急主要靠西醫,中醫的優勢在慢性病。西醫界這麼認爲,中醫界抱有此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對此觀點,中醫急診出身的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說:『這種認識雖比較普遍,但有失偏頗,並且是非常片面和表淺的』,『如果真正深入ICU,真正參與SARS、甲流和登革熱等烈性流行病的救治,就會發現,如果沒有中醫藥的介入,那簡直不敢想像,將多死多少人,將有多少危重病人一直陷於危重的狀態而不能逆轉!』

劉清泉說,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休克後胃腸功能不全,西醫沒有什麼好辦法。中醫通過辨證論治,鼻飼中藥、中藥灌腸、艾灸、針刺等,效果很不錯,有些都出乎意料。那些曾認爲中醫是瞎摻和的西醫危重病專家,看到這些中醫藥介入的效果也都點頭稱讚。再如危重患者往往涉及多臟器功能不全,如重症感染,可能休克、合併腎功能不全、胃腸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這時不只是抗感染、利尿那麼簡單,要考慮整體情況、病理生理改變,從而選擇對患者最有利的治療。這符合中醫的整體思維模式,且整體改善危重病人的體質和抗病能力是中醫的強項。中醫的思路很符合急危重症救治的特點——治療不是必須把邪氣趕走,而是把表里內外、氣血陰陽、臟腑經絡之間關係協調好,達到『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劉清泉指出,人們之所以覺得中醫在急診中作用不大,是因爲上世紀以來西醫急救技術比較突出,但中醫在這一領域也絕不是或有或無,只是由於多種原因,中醫藥介入急診的程度不如以前,從事中醫急危重症研究的人減少很多。

『我個人認爲,中醫治療急症的效果不亞於慢性病,中醫真正的優勢不在於慢性病,而在於急症』。中醫治慢性病也好,治危急重症也好,都是要辨證精準,而急診更考驗醫生的果敢,難度大,但並不能就說效果不大。劉清泉告訴記者,10多年前,曾治療一個瀕臨死亡的80歲老太太,她當時心跳已十分微弱,似有似無,用紅參急煎,掰開老人的嘴巴將藥灌服下去,大概三五分鐘的時間,老人的臉色轉過來了,眼皮動了一下,脈搏逐漸有力。大劑量的人參、附子,用對了,確有良效。『這件事情眾人都感到吃驚,也使我重新認識中醫藥的力量。』

中醫重大突破都與急危重症密切相關

歷史上,中醫學術幾次大的飛躍和發展最爲繁榮的幾個階段,都與中醫藥治療急危重症密切相關。大家都知道【傷寒論】和六經辨證的重要意義。【傷寒雜病論】序中所言從一個側面反映【傷寒論】所治疾病多是急危重症,促成了張仲景首次提出六經辨證的思路。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記述的是治療各種急危重症的單方驗方,此書是中醫第一本急救手冊,急危重症的用藥、處理方法都囊括在內,其中一些治法是非常有效的。金元時期,中醫的發展空前繁榮,但最爲突出的還是對於危重病的治療。李東垣和補土學派的產生,也是因爲當時爆發了嚴重的胃腸流行病(土疫)。中醫學發展的另一個飛躍是在明清時期溫病學說的興起。溫病當然也屬於急危重症的範疇。可以這樣認爲,從六經辨證的形成到金元四大家在學術上的發展,再到溫病學派中衛氣營血、三焦辨證學說的創立,任何一種對於中醫學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辨證方法的確立,都是根源於急危重症的治療。

近百年,尤其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後,整個中醫的發展並不是很快,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醫的療效甚至在退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醫的研究對象搞錯了,重點放在了慢性病的治療上,忽略了中醫真正的優勢——急危重症。

好在近年來,國家很重視中醫急診的發展,在學科建設、組織機構、教材、人才培養上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有識之士已把研究轉移到急危重症上來。

現今中醫在急診領域仍有重要地位

隨著抗生素和急救技術、儀器的出現,使西醫急救能快速且立竿見影,這確實是事實,也是大家覺得中醫急救落後的原因。事實上,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雖明顯下降,但臨床出現了大量的耐藥菌株,尤其是一些重症感染用抗生素後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二重感染、耐藥等情況,西醫暫無解決辦法,這正是中醫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發現,通過中醫藥的介入,二重感染和不良反應等問題能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對耐藥菌群也有一定影響。中醫對於出血類疾病,尤其是中等量出血具有優勢,特別是潰瘍類、腫瘤晚期的出血,通過中醫治療可很快止血,而西醫就缺少卓有成效的方法。

另外,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呼吸衰喝急性發作,中醫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呼吸衰竭首先考慮上呼吸機,但上機後會出現脫機困難、感染及營養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機械通氣不能解決的,病人可能因這些問題使機械通氣失敗而死亡。對此,正確使用中醫藥,採取補中益氣類中藥,可減少上機的比例、縮短上機時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在中西醫結合領域如通腑瀉下治療急腹症,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的治療中,中醫都有確切的療效。可見中醫在急症治療的多個領域都有重要地位和確切療效。

中醫急診弱化有多種原因

現今,中醫急診弱化的現象有多種原因。如歷史上分科不細,很多中醫都有機會接觸急危重症患者,積累了很多經驗,過去中醫治療急危重症比較普遍,很多名醫都有起死回生的病例。但現在分科太細,影響中醫急診的發展。

再如責任的問題,一個心衰的患者單用西醫搶救沒有成功,大家覺得理所應當,但是單用中藥,沒有採用西醫的方法,病人死了,恐怕要擔很大的責任,尤其是現在這樣的醫患關係背景下。這種情況極大地限制了中藥的使用,還有中藥藥效的觀察研究。還有一些急救中成藥如丹參注射液等,被一些西醫醫生使用,當然是沒有辨證使用,療效自然就很難保證,有人就會認爲是這個藥不好,實際上是沒有用對,沒有按照中醫的理法方藥用藥而已。還有個別中醫大夫看到肺炎就加清熱中藥,看到冠心病就加活血化瘀中藥……這種現象根本問題還是沒有真正掌握中醫思辨能力,只是低層次的模仿而已。

此外,就是中醫急診確實很考驗醫生的功力,生死有時候就一瞬間,用藥對與不對,結果大相逕庭。所以急診中醫一定要打好紮實的基本功,要掌握西醫的急救技術,還有中醫的基本功,無論多麼危急,無論多麼複雜,都要堅守中醫傳統的理法方藥及辨證體系,這是中醫的靈魂,就是所謂的萬變不離其宗。劉清泉說,相繼邀請一些名老中醫參與中醫急診的會診、定期查房、指導等,就是要加強急診治療中的純正中醫成分。中醫自己要增強自信,如果用中醫思維診治患者時有畏懼心理,不敢大膽用中醫藥,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導致中醫診治能力提升緩慢。而要改善這種局面不僅需年輕中醫不斷的自身學習,還需中醫教育、繼續教育的改革。相信中醫在急危重症的優勢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