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6|回覆: 0

[醫藥臨床] 毛德西·談讀書與臨證(下)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7-2-18 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關於臨證】

讀書的目的是臨證,是爲病人解決痛苦。因此,讀書的同時一定要多臨證,不斷提高療效。中醫的優勢在療效,療效才是硬道理。關於如何臨證和提高療效,毛德西提出了『六個必須』。

必須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臨床

扁鵲說:『醫之所病,病道少。』這裡所說的『道』,包括醫理之道和醫術之道。我們應認識到,中醫基本理論是科學的、有用的,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它是經過數千年的臨床錘鍊所產生的,是直接爲診療和養生服務的。毛德西提到,當前有一些資歷不深的醫生,學了中醫卻不信中醫理論,往往用西醫的觀點來指導臨床。如治療冠心病,只知道用活血化瘀方藥;治療前列腺炎,只知道用清熱利濕方藥;治療糖尿病,只知道選擇具有降糖的方藥,這都是落入了主流醫學的窠臼,或者說只治其標,罔乎其本。

毛德西指出,中醫從業者必須扎紮實實地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用陰陽五行、辨證論治、天人合一、臟腑經絡、四氣五味、五志七情、標本獨並、治未病等思維方法來指導臨床。這種思維模式體現整體觀,是科學的。凡是否定中醫的人,都是先否定中醫理論,實際是『廢醫存藥』。如果學中醫而忘了中醫基本理論,只用西醫理論來解釋中藥、方劑、治未病等,那則是南轅北轍,無的放矢。

必須堅持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的核心是『辨證』。證候不明確,就談不上辨證論治。上世紀八十年代,毛德西參與了原衛生部『中醫證候』相關課題的研究,並參與【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和【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的編寫與統定稿工作,與許多前輩一起商討證候規範問題。當時對證候概念的定義爲:證候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具體階段的本質反映,亦即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它由若干個具有內在聯繫的、可以揭示疾病本質的症狀所組成;每一個證候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一定的層次結構,它是疾病所處一定階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等的病理概括;在疾病的進退過程中,證候是動態變化的,證候變化首先是主症變化,辨證必須從主症入手。例如,咳嗽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它既是肺系病變,又與脾胃、肝膽以及腎等臟器有密切關聯。它可以表現爲肺經風熱、肺經風寒,又可以表現爲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脾濕痰阻和腎水上犯等。這些證候名稱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勢等。又如泄瀉(腸炎),一開始伴有表證者爲葛根黃芩黃連湯證,表熱罷是黃芩湯證,熱證俱退後脾虛失運是參苓白朮散證,再後傷及脾陽者是理中湯或附子理中湯證,腎陽虛者是四神丸證。再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這句名言,『風』是病因,『掉眩』是症狀,『肝』是病位。但臨床上決不可單用肝陽上亢四字概括,還有痰熱上擾(膽胃濕熱)、中氣虛餒(脾胃氣虛)、腎陰虧虛、瘀血阻絡等。更何況有『無風不作眩』『無痰不作眩』『無瘀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之說。

這種包括病位、病性、病因、病勢等證候名稱的表述,具有繼承性、實用性、準確性等特點。例如高血壓病,有收縮壓高者,有舒張壓高者,有兩者均高者。西醫對高血壓病有一套治療方案,但對收縮壓高者效果較好,而對舒張壓高者效果不明顯。有的病人來看中醫,一開口就說其『低壓』高,聽說中醫有好辦法,而來求治。毛德西指出,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治收縮壓高或舒張壓高。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還是辨證論治。從中醫角度上講,收縮壓高表現爲心肝火旺,或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者較多;舒張壓高則與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有關。肺脾腎三髒均與水液代謝有關,『肺氣不利,水泛高原;脾氣不運,水留中脘;腎氣不化,水亂二便』。水濕留於下焦,即腰以下的地方,患者多伴下肢郁脹,甚覺下肢如灌鉛般沉重。對此不能用治療收縮壓高的那些方藥,如天麻鉤藤飲、鎮肝息風湯、六味地黃丸等,而要用三仁湯、五苓散、五皮飲、大橘皮湯等。這類方藥有肅肺、健脾、化氣、利水的作用。當然也要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以利於水濕的消散。經方中比較對證的是當歸芍藥散,其中有健脾滲濕之白朮、茯苓,導水濕下行之澤瀉,以及活血化瘀之當歸、芍藥、川芎,藥雖六味,但功效突出,是臨床常用的方劑。

必須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

中醫學的優勢是什麼?是治療慢性病、疑難病和養生保健『治未病』。治療手段是藥物、針灸、推拿、外治等。不論是治療慢性病,或是治療疑難病,都可以從【傷寒雜病論】中找答案。這就是把臟腑辨證、六經辨證、八綱辨證以及溫病的衛氣營血辨證結合起來。這些辨證論治的特點是病位準確、病性明確。但是必須注意,證候是動態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對於證候的定性與定位等問題,毛德西非常注意症狀與脈舌之間的關係。症狀以主訴爲主;對於脈象與舌象,則更重視舌象。例如,兩個慢性胃炎患者,均脈象細弦,一個舌質紅赤,舌苔少而干;一個舌苔白膩而厚。其證候性質就絕對不同,前者是胃陰虛虧,後者爲濕熱中阻。

對於慢性病,毛德西主張輕靈取勝,一般不大補大攻,大辛大溫,大寒大涼。這不僅表現在遣藥用方上,也表現在藥物用量上。對於疑難病,毛德西則主張分層次治療,或者說是抽絲剝繭、逐個問題去解決。必須用【素問·至真要大論】和【靈樞·病本篇】等理論去指導。【內經】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又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爲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更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間者並行,甚者獨行』以及『先大小便不利者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的描述。清代吳鞠通說:『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他又說:『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我們應深刻領悟其內涵與本質。醫生的責任是『疏其氣血』,而治療目的是『致和平』。不論機體的健康,或心理健康,都應該是『和平』狀態。臨床所用的方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外敷、手術等,其目的就是『糾偏』,使其太過與不及達到『和平』狀態,唯此而已。

必須兼收並蓄,不做『跟風派』

有人認爲,熟練背誦500首方藥就可以應對複雜疾病。毛德西指出,這種說法不現實。臨證之時,疾病形式多樣,千變萬化,使人捉摸不定。因此,除堅持辨證論治、牢記經方時方外,必須儘量多地學習他人經驗,記錄大量不分流派的經驗方,以應不時之需。當前,『跟風派』很多。有人見他醫善用大劑量姜附,自己也用大劑量姜附;別人常用清熱解毒藥治療流感,自己也用清熱解毒藥治之。還有人套用社會上流傳的方子,將其置於玻璃板下,對號入座開處方。這些現象隨處可見。毛德西指出,這種做法萬不可取,其效果也不會好。

必須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毛德西認爲,中醫學不被主流醫學所理解,或者說主流醫學看不起中醫學,有諸多複雜的原因,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只有強化內功,加強交流,取長補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與主流醫學共同發展與提高。中醫隊伍要善於交流溝通和互相學習,近年來雖然全國性的學術會議不少,各種層面的會議年年有,但實際效果要打一個大問號。毛德西認爲,這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缺乏真正有學問的專家來抓這個問題。學術會議應該有專題,有新內容,有名家講座。離開名家,離開專題,就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必須與時俱進,汲取新知

一是堅持『拿來主義』。儘量多地汲取現代科技成果,熟悉新的診斷方法,熟悉新的病種,將這些新知拿來爲我所用,即『西爲中用』。

二是堅持『跟名師』。儘量多地汲取名醫大家的臨床經驗。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請進來。要向葉天士學習,『聞人善治某證,即往師之。凡更十七師,天資穎悟,故能淹有眾長』。

三是重視他人經驗。儘量多地汲取民間驗方和他人的實際經驗,包括病人帶來的單驗方。毛德西至今仍在不斷記錄、學習、背誦、運用他人的經驗方,如治療咳嗽的宣肺止咳湯、健脾消食的雞矢藤、治療乳腺炎的青皮粉、治療泌尿系感染的桉樹葉等。這些經驗方在關鍵時刻,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前是中醫藥發展的最好時期,中醫學應當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從不同層次挖掘、整理診療經驗。先以療效定是非,不以門戶爲屏障。必須堅持邊讀書、邊臨證,學用結合,抓住要害,凸顯特色,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共同促進中醫藥的繼承、發展、創新、提高。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