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善於對事物觀察
凡世間有音響的地方都有旋律存在,都有這一定的特性的表現形式。如:山風怒號、泉水淙淙、機器轟鳴、鳥啼蟲鳴甚至人們的切切私語,都是用聲響表達的。彈奏一首琴曲如不能將琴曲意境(自然旋律)經藝術加工自然的表達出來,就不可能表達琴曲主題思想,就不可能產生感人至深的魅力而具有生命力。
例如:『樵歌』琴曲第四段模擬勞動號子(噯唷噯嗨)和第七段全段模擬唱山歌的樂段,就是通過藝術加工再現自然旋律的形式。
樵歌
02、嚴已而達人
音樂是一種藝術語言,它來源於生活而服務於生活,是給人們的一種藝術享受。
彈琴人慾達此目的,必須自己先具備這種條件。因之彈琴人凡彈奏一首琴曲,必須對這首琴曲的旋律組合逐句磋研,把日常觀察的生活旋律與琴曲意境組合符台客觀規律,這樣彈奏的琴曲就有感情,有藝術魅力,使聽琴人激發共鳴,達到藝術爲生活服務的目的。
03、必須注意旋律組合的兩重性
就是旋律組合既要符合形式美,又要符合藝術內容,自然界有很多事物很難用器樂、音響真實表現出來的,假如完全用單調的真實音響再現就沒有藝術價值,必需通過藝術加工才能給人以真正的藝術享受。因此,要求彈奏人必須根據古琴的特性掌握旋律表達形式與規律,將指法與意境融匯結合起來。
例如:慷慨激昂的琴曲,就可發揮古琴和聲多的特點,加強表現力度,用剛兼柔、密集與疏鬆的旋律結合;
衷怨悽惋的琴曲,應發揮古琴音韻特點,以柔兼剛,充分發揮『韻』的表現力組台旋律;歡欣輕鬆的琴曲,應發揮古琴散、泛音色清、亮、園、潤的特點與按音有機的和諧,將旋律組合得跌宕輕快。
總之,彈奏古琴必須善於掌握各種指法充分發揮樂器特性,用藝術形式創造性地反映生活。
04、指法服務於旋律,旋律來源於意境
片面強調指法是彈古琴的一忌,旋律不結合意境組合也是一忌。彈琴人往往因指法表現不出旋律內容,因而遇難而退,不肯刻苦研習。也有隻重指法表現形式,不研究旋律的組合,這都是彈古琴不應有的態度。
應該先有意(即符合意境的旋律),後有手,手爲表,意爲里,外表的東西屬於技巧,可以通過勤學苦練而得之,里則是一種內涵修養,是一項綜合知識(系統性)的要難於表。里是源,表是里的表現形式,表里結合是彈琴人必須懂得的關係。古人云『音隨意轉、意與妙合』,音是指法,意是旋律。『音』隨意轉就是指法表現出來的音要服從旋律,『妙』指意境,就是旋律要按意境組合。通常彈奏任何器樂,指法必須服從旋律是普通常識,爲什麼彈奏古琴要強調指法必須服從旋律呢?因爲古琴彈奏的指法多且難,同時指法的運用沒有一定的規範。所以彈古琴人必須知道這種關係,應用好這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