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2|回覆: 1

[詩詞賞析] 宋詞裡的中秋月

[複製連結]
王晏樺 發表於 2017-9-30 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930_014

20170930_014

文徵明【吳山覽勝圖】,祝允明【中秋玩月詩】合卷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周禮·夏官·大司馬】云:『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此處『中秋』,指『中秋八月』。【周禮·春官·籥章】又云:『中春,晝擊土鼓,吹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據鄭玄注,豳詩指【詩經·豳風·七月】,是用以迎寒暑之氣的迎氣歌,迎暑氣於晝求諸陽,迎寒氣於夜求諸陰。可知,中秋八月夜晚爲迎寒氣之陰,與仲春二月白天迎暑氣之陽相對應。寒暑之氣的象徵爲日與月。【周禮·春官·典瑞】載:『圭壁以祀日月星辰』,唐人陸德明釋曰:『祭日月,謂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春分朝日』是指春分時白天祭日,『秋分夕月』即指秋分時夜晚祭月。秋分祭月的傳統古已有之,但中秋節真正成爲全民參與的世俗節日是比較晚的。根據梁代宗懍記述歲時的著作【荊楚歲時記】來看,南北朝時尚未形成中秋節。大約在隋唐時期,『中秋節』的節令概念才逐漸形成。到了宋代,中秋節成爲全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的重大節日,吳自牧【夢粱錄】卷四記載: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圞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中秋節明顯的節候特點是秋高氣爽、皓空明月,主要的民俗活動是宴飲團聚、玩月游賞,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宋代中秋節更是文人的良辰佳節,他們於此時雅集宴飲,玩月賞月,賦詩作詞。節日的歡賞盛景和民俗風情在宋詞中有充分表達,中秋節作詞也成爲重要的節日風俗活動。宋詞中,寫中秋節的作品約290首,其中絕大多數會寫到月亮。

宋詞裡,中秋之月首先作爲一種自然客觀物象而出現,在詞中營造純淨清雅的意境。如李光【水調歌頭】:『風定潮平如練,雲散月明如晝,孤興在扁舟。』向子諲【卜算子】:『雨意挾風回,月色兼天靜。心與秋空一樣清,萬象森如影。』侯置【滿江紅】:『天闊江南,秋未老、空江澄碧。江外月、飛來千丈,水天同色。萬屋覆銀清不寐,一城踏雪寒無跡。』中秋夜晚,明月高懸,千里澄輝,萬川映月,朦朧清靜,塵世之喧囂浮華都在天地間流瀉的月光中蕩滌澄清,『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張孝祥【念奴嬌】),人的內心也回到靜謐平和的狀態,『心與秋空一樣清』,詞人在皓皓月色中,在對自然的體味中悄然返入自我心靈世界,回歸於一種本真、自由和圓融的人生境界。

其次,從中秋節普遍的民俗心理來看,中秋之夜,圓月當空,月亮皎潔而圓滿的客觀特徵與人們祈盼親人團圓、世事圓滿的心理相契合,所以宋詞裡的中秋月常有團圓的意喻,中秋月成爲人們表達思念、寄託祝福的象徵和載體,如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周紫芝【水調歌頭】:『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都借月寄託對親人朋友的懷念,希望親友長相聚、長相憶。然而人世間常聚少離多,宋代詞人多處官僚階層,歷經仕宦,轉徙各地,中秋佳節,團圓之時,詞人往往漂泊異鄉,宋詞裡的中秋月有時也以黯然的面貌出現,其中寄寓遊子客居他鄉的孤獨寂寥之感,如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均在詞中借月表露孤獨冷清的心境。而到了宋末遺民詞人的筆下,中秋月的團圓之喻義,更是從一己的悲歡離合上升到家國的層面,劉辰翁【水調歌頭】云:『飲連江,江連月,月連城。十年離合老矣,悲喜得無情。想見悽然北望,欲說明年何處,衣露爲君零。同此大圓鏡,握手認環瀛。』江山易主,明月仍如舊,國家覆滅,明月仍圓滿,這一輪明月引發的是詞人深切的亡國之哀和故國之思。宋詞裡的中秋圓月,滿載詞人的思鄉懷人之情,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親情人倫的重視以及對鄉梓故園的守望。

最後,宋詞裡的中秋月也常引發詞人的宇宙人生感悟,承載了詞人對有限與無限、瞬間與永恆的深沉哲思,流露出深刻的時間和生命意識。如蘇軾的中秋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以月爲中心,上闋因月而生發天上之奇想;下闋因月而感慨人間之事實。宇宙蒼茫,世事無常,明月亙古如斯,人生短促若寄,詞中透露出永恆的悲劇意味和理性色彩。另如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以【天問】體賦詞,通篇設問:月亮究竟走向何處?是到了另一個人間?還是到了浩渺宇宙?如果月亮是寶鏡,緣何不會掉落?是誰將它系在天穹?那月宮裡的嫦娥一直不嫁,又是誰將她牽留?聽說月亮經游海底,太不可思議,那萬里長鯨會不會把月亮上的宮殿撞毀?月中的蟾蜍會游泳,但那玉兔怎麼辦呢?如果說月亮上的一切都安然無恙,爲什麼那月亮卻漸漸瘦成彎鉤?詞因月馳騁想像,天真爛漫,一問到底,編綴以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充滿對宇宙的困惑、探索和疑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曰:『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像,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認爲辛棄疾此詞已直悟月球圍繞地球運轉的科學規律。在宋詞中,詞人常通過中秋之月來表達個體面對宇宙時空的迷茫和思考,展現豐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體驗。

一輪中秋月,悠悠千古情。宋詞裡的中秋之月既標示著獨特的節日物候風貌,又蘊含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內涵;既滲透著深刻的節日民俗心理,也承載了古人對宇宙時空的思索和理解。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時轉世遷,城市高樓林立,人們步履匆匆,月亮的清輝依舊透過各種間隙照耀這個世界,中秋夜晚,當你在某處街角駐足,抬頭望向長空,或許也能看到那一輪明月,那一輪曾在宋詞裡散發皎皎光芒的中秋月。

(作者:王晏樺 單位:西北師範大學)

遊客  發表於 2018-8-15 13:56
去輕輕青青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