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多事之秋; 最焦心的,莫過於孩子。 有初三家長,在這種緊要關頭,發現兒子每天回家,要在百忙之中抽時間聊qq,撩女生,還要和人家談朋友; 有高三媽媽,在這種格外緊要的關頭,發現兒子瀏覽黃色網頁,痛心疾首,問我該怎麼辦? 有初中女孩子,和男生曖昧,媽媽困惑,『老師,她跟我保證說沒什麼,可是這怎麼能不分心呢?』 ...... 玩手機、曖昧、撩女生、瀏覽黃色網頁、不做作業、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周末睡懶覺,飯也不吃、陰鬱、沒朝氣、不獨立、成績下滑、錯題繼續錯...... 處處都是問題 處處都是問題 忽然想起國慶破冰集訓期間,一位媽媽過來找李波老師,當她絮叨好多,抱怨好多之後,李老師出乎意料地拿起自己的蘋果手機,摩挲著光可鑑人的屏幕,問她: 『我這個手機屏好看嗎?』 媽媽不明所以, 『好看呀。』 『你拿個顯微鏡過來,好髒,好多細菌。』 是的,拿個顯微鏡,放大鏡,好多細菌。 我發現一個規律: 很多孩子,在父母嘴裡口口聲聲喊,『管不了』;在老師那裡,在我們眼裡,卻是另外三個字:『放不開』。
什麼意思? 現在的孩子,80%以上的孩子,不論他是成績墊底,還是中等生,還是所謂的班裡前幾優等生,都可以大體用下面這6個字來概括: 任性而不獨立! 何解? 任性---- 像小孩子一樣,容易耍脾氣,鬧情緒,沒有自制力,自控力,做事不考慮後果,想咋就咋,作; 不獨立---- 別看脾氣大,鬧得凶,一遇到問題,遇到點困難,就找媽,自己壓根不去想怎麼辦,怎麼解決; 如果你對著他們說, 去吧,孩子們,去找你們的自由去吧,給你們路,給你們選擇,自己來決定,要去哪裡? 8成,他們立馬認慫,跑回來,去找那個剛剛被自己痛罵過的媽,討主意來了。 這似乎已經成爲被我們飽受詬病的一代人的特徵了: 外表任性,滿不在乎,叛逆,張揚; 內里卻自卑、脆弱、膽怯、依賴,缺乏勇氣和堅定的主張。
可是,我們卻很少有人,去往深了挖,挖一挖問題背後的根源: 爲什麼該活潑、鬧騰的時候,乖了? 爲什麼該聽話的時候,任性了? 爲什麼該獨立的時候,慫了? 爲什麼該叛逆的時候,從了? 爲什麼該放飛自我的時候,放不開了? 因爲我們的父母,尤其是人到中年的父母,尤其是單親家庭的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普遍不自覺地犯了一個大忌: 親近 我們和孩子太親近了! 從0--18歲,父母和孩子關係處理的軌跡原本應該是這樣的: 0-3歲,非常親密,接近母子同體,給予孩子絕對的安全感; 3-6歲,很親密,盡享天倫之樂; 6-12歲,親近,並在親近當中逐步拉開距離,慢慢把他/她當一個獨立的人來看; 12-18歲,4個字:親而不近。 而我們父母普遍的做法是: 孩子0-6歲的時候,自己還很年輕,追求事業,追求娛樂,追求多姿多彩的人生體驗。 雖然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恨不得扔給老人、扔給保姆,扔回老家。 而當孩子長到6-18歲這個階段 人到中年,塵埃落定,開始回歸家庭,重視親情,正視孩子。 而且因爲各種原因的交織推動,讓孩子開始成爲這個家庭的核心。 什麼意思? 人到中年,生活單調乏味,夫妻關係開始淡漠,喪偶式育兒,讓母親把孩子當做自己情感上的唯一依靠; 人到中年,功利心日益,開始把孩子的學業和整個家庭的未來掛上鉤; 人到中年,面臨離異和喪偶,孩子似乎真的成了唯一。 總而言之: 當中年來臨的時候,不是孩子需要我們,首先是,我們開始離不開孩子了。 很多母女,像閨蜜,爸爸反倒像外人; 很多母子,像情侶,爸爸反倒像客人。 同出同進,同止同息,宛若連體嬰兒。 表面看來,這一代孩子好幸福,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一個老媽子一樣的人在操持生活。 可是,換一個角度看,他們又是多麼悲哀。 身體成長了,要換大一點的衣服; 靈魂成長了,卻依然要穿『小孩子』那樣大的衣服,那麼,感覺到的,只有兩個字,叫: 窒息 過度親近帶來窒息! 這就是爲什麼現在的孩子情緒化那麼重,戾氣那麼重,那麼任性的根源所在。 他們原本需要更大的天地來呼吸,你卻把他裝在套子裡,是,看上去他不用經受風吹雨打,但他喘不上氣來,毒素憋在那裡,鬱積久了,就要釋放,對著誰,唯有對著你釋放。 發脾氣,因爲他感覺束手束腳; 感覺束手束腳,因爲他有長大的需要。 那些十幾歲,媽媽包辦過度,親密過度的兒子,其親其怨,都如戀人,普遍缺乏青春期男孩的朝氣,萎靡,陰鬱,內向,膽怯。 這就是所謂的,我很幸福,可我爲什麼感覺不到一點快樂? 怪就都怪那個含辛茹苦的父母。 因爲他們越界了。 因爲他們犯忌了。 孩子會長大,一天一天在長大,你就要跟他少一點,再少一點肢體接觸,這是對他肉體的尊重,你在通過肢體減少接觸,來告訴他,你長大了,你的身體歸你自己管,ok,我要尊重。 當他一天一天長大的時候,你還要減少對他生活細節的關注,吃多少,喝多少,拉了多少,內衣換了沒有,襪子洗了沒有......通過減少這些方面的關注,或者代勞,來告訴他,你長大了,你的事情,媽媽相信,你可以搞定。 即便你搞不定,走了點彎路,沒有關係,爲了讓你掌控你自己的生活,這一點彎路值得走。 當他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還要增加對他的尊重。 他才會像一個人一樣有尊嚴地長大。 人到中年,我們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4個字: 親而不近! 我們是父母子女,我們很親,很親,但,我們之間要有距離,這個距離,就是爲彼此的尊嚴所留的距離。 也許這個時候,你要問我,趙老師,那就是要放手,不管他嗎? 你看,你又理解錯了,不是不管,而是,在這種親而不近中,讓我們的關係得到升華。 怎樣升華? 你看,你以前在照顧他的肉體,管理他的身體,關注他的情緒,這都是表面。 人與人關係的深層,其實不在肉體,在精神。 正如最恩愛的夫妻,不是肉體伴侶,而是精神伴侶。 親子關係亦然。 可惜,我們很多父母子女,都處得太淺。 用吃、喝、拉、撒、分,5個字,全然概括。 其實: 你到中年,閱歷愈深,積澱愈厚; 他到少年,閱歷尚淺,求知若渴。 所以,一個中年,一個少年,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跟孩子在靈魂的深處展開交流。 這才是神交。 這才是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深關係。 這才是你和孩子應該達到的境界。 把給他洗內衣褲的時間留出來,給他講一件,你曾經的青春,曾經的愛情,甚至是性,以及世事紛繁之後,給予你的這雙老眼,所洞察到的情、性、愛; 把督促他做作業,抱怨他不學習的時間留下來,帶著他一起回憶一下過往,透過歲月40多年的煙霧,一起看一看沉澱出的滄桑、真理與真相。 最後: 你到中年,他已少年。 正是時候, 開啟一段成爲彼此持續一生的靈魂摯友的生命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