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3|回覆: 0

[醫藥資訊] 國外民營醫療機構如何『秒殺』國內私人診所?

[複製連結]
霍爾斯智庫 發表於 2017-1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來源丨霍爾斯智庫

最近,我國多個省市逐步開放醫療市場、鼓勵社會辦醫,儘管這些舉措被視爲撬動醫改進程的有力槓桿,但下述擔憂仍難一時從人們心中消除,今天就來看看,國外的民營醫療機構是是如何贏得患者的。

肆意散發廣告、收費混亂、醫生資質問題、醫療效果堪憂……提起民營醫院,一些人恐怕會將這些與之畫上等號。

的確,在過去幾年,因民營醫療服務市場存在著經營行爲不規範、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爲時有發生,醫患糾紛的消費投訴案件也曾不斷上升。

在國外,社會辦醫已實施多年,不少國家對私立診所的監管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也有保險公司『兜底』,這些制度讓『前往私人診所就診』成爲百姓的普遍共識。

日本——人性化服務吸引患者

在日本的車站周邊、住宅區旁,遍布著各種專科私人診所,其中以齒科、眼科、腸胃科、皮膚科最多。它們規模通常不大,往往是一名醫生看病,幾名護士分管掛號、發藥、打針等雜事。雖然營業時間和診室規模比不上公立醫院,但是憑著醫生豐富的經驗、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還是受到日本民眾的歡迎。

一次,朋友有些牙疼,預約了附近一家齒科診所,記者陪她一同前往。診所離家很近,走路只要5分鐘。進去之後,護士核對一下預約信息,然後讓我們等待片刻。借著等待時間打量,這間小診所面積確實不大,但乳白色的色調溫馨寧靜,頗有些國內美容院的感覺;就醫的人也不多,看起來跟醫生較熟悉。

經過檢查,醫生告訴朋友,她的齲齒大概需要兩次治療可以修復,並爲她建立了醫療檔案。兩次診療總共花了5萬多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7.7日元),但是因爲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就普及了醫療保險,個人只需承擔30%費用,所以算下來大概要1.6萬日元,儘管算不上便宜,但診療效果好,服務人性化,讓患者感覺治病成爲一種享受。

現在,『有病先去診所』已經成爲普通日本人的共識。在這些私營性質的診所中,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由醫療法人開設,另一種則是純粹意義上的私人診所。就後一種而言,開辦過程並沒有想像中複雜。按照日本【醫療法】第四章第一節規定,開設者先向所屬地區役所(相當於各級政府)諮詢,告知自己的計劃,獲得同意後就可以先開起來了。

診所開設後10天,開設者要向診所所在地保健所遞交診所開設報告,並提供開設者的履歷表和執業資格複印件、診所建築用地周圍示意圖、建築物平面圖、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報告複印件等10餘種材料。

材料受理後,保健所職員就會上門審查,符合要求則當場開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建議整改。

日本政府有關私立醫療機構相關的規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嚴格規定收費標準:日本實行『按服務付費』的醫療保險支付系統,服務價格由政府制定,每兩年修改一次,醫療藥品、醫療器械、檢查費用、手術費等都是全國統一的。

二是制定區域性醫療規劃:依據【醫療法】和【健康保險法】等法律的內容,各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區的『醫療規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規定一定區域內的基準病床數。當區域內的現有病床數超過基準病床數後,若還有醫療機構申請新增病床,政府會予以勸阻,同時保險機構也不予支付醫療費用。

三是實施醫療從業者資格許可制度:醫生、護士等醫療人員,必須獲得資格許可證後方可從業。四是對醫療廣告的規定。由於日本的各種私人醫院星羅棋布,競爭手段也是層出不窮,因而政府對醫療廣告有嚴格控制。

在私人診所里,也會有一些醫療事故出現,但數量遠低於公立大型綜合性醫院。原因在於,首先這些診所主要負責解決人們的日常病患,診療性質多以小病、慢性病或保健性爲主,風險較小。

二是一旦出現醫療事故,這些沒有政府背景的私人醫院要面臨相當驚人的賠償費,還有可能被剝奪行醫執照,醫院經營難以爲繼,因而從業者往往處於時刻謹慎的狀態。

澳大利亞——門檻低,配置高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公立醫院一直處於飽和狀態,動輒長達數周的預約時間令患者苦不堪言,『等排到自己,病都已經好了』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因此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將目光投向私立醫院,根據2014年澳大利亞官方的最新數據,私立醫院占到澳大利亞所有醫院的近45%,可謂半壁江山。

在這裡,開設一家診所和開設一家商店的流程大體相似,都是以公司形式進行註冊,因此所需的門檻並不高,任何人,甚至外國人都可以在澳註冊診所。只要符合當地政府的區域規劃,那麼最快數日就可以獲得營業許可。

私立醫院的開辦門檻雖然不高,但是診所內所配備的醫師都需要有正規醫學學歷,並在相應的政府部門進行登記註冊,未獲得註冊許可者不得從醫。近年來,隨著澳大利亞政府開始加強對中醫行業的監管,曾經准入門檻相對較低的中醫醫師也面臨著新的要求。

已經在雪梨唐人街經營了24年中醫診所的關濱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中醫想要獲得在澳從事醫療工作的資格,需要向澳大利亞醫學管理委員會進行註冊,註冊的條件包括:獲得本地中醫學士,或者在過去10年間連續5年從事中醫工作經歷、雅思成績達到6分以上、具備良好的個人品格與聲譽等。

澳大利亞在監管私人診所方面與監管餐廳、商鋪等服務型行業一樣,每年都會安排定期的衛生檢查,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對於私人診所沒有其他要求。

據關醫生介紹,每年的例行衛生檢查一般都由當地市政府組織進行。中醫開始發展的那些年,市政廳排查得比較緊,而且多以臨時抽查的形式進行,隨著中醫在澳發展逐步成熟,現在已經改成了每年定期檢查一次。

澳大利亞政府對於診所的衛生條件有著一系列硬性規定,以中醫診所爲例,在診所創立初期,醫學管理委員會就規定私人診所必須配備熱水池、使用針灸療法的診所必須是木地板。不得鋪地毯,床單必須每人每次更換一張、診所配有足夠的毛巾等。

除了衛生檢查,市政廳不會再對診所進行其他監管,這也得益於澳大利亞健全的法制——大部分醫生守法、誠信,且出現一切問題都可以訴諸法律,求得解決。

據了解,無論是在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如果出現醫療糾紛或事故時,患者一般都會選擇求助法律幫助。病人如果對治療不滿或出現不適,可以向三個渠道進行投訴:

一是醫學管理委員會,其中會有專業顧問對其申訴進行評估;

二是各州的公平貿易廳,也會有專家對申訴進行評估;

第三則是警方。評估結果出來後,則由醫院和病人各自的保險公司來處理後續的賠償事宜,『從醫院開始註冊、行醫、藥品進口、顧客投訴到最終賠償,一切都井然有序,責任明晰。』

美國——醫患糾紛投訴渠道多

美國的醫療機構及其相關產業絕大部分是私營的,監管主要依靠法律、行政措施、行業監管和市場自然淘汰。

美國醫療衛生方面立法有一百多年歷史,聯邦和地方立法機構都可以制定法律,經過不斷完善和補充,逐漸形成一套相對嚴謹的法律體系。

首先,從制度上將醫生同巨額利潤的醫藥、醫療檢查剝離,使之成爲各自獨立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的機制。醫生只有處方權,其診所只收掛號費,醫藥和各種醫療設備檢查都有各自體系,由食藥局對藥物和器械質量進行監管,衛生部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管。這樣做的好處是醫生收入不與開處方掛鉤,有利於醫生專心爲病人服務。

其次,醫生的門檻很高。美國培養一個醫生至少要10年。從高中開始理科成績就要拔尖,還要做很多社會服務工作才能有機會進入一所好的學校,大學四年,醫學院四年,畢業後做住院醫師3年至5年,通過所有考試,才能獲得專業委員會頒發的醫生資格,然後才能向州政府申請行醫執照。診所開業後,要按照行業要求,不斷接受各種專業培訓,以便了解最新醫學研究成果,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再次,官方與民間聯手嚴格監管。美國聯邦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都有對醫生的監管機構。管理和審批醫生行醫執照、開診所申請,還要接受和處理病人的各種投訴。比較特殊的是,醫生的專業資格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考試和審查發放,美國有幾十個不同專業委員會,負責行醫專業資格的審批、醫生的專業培訓等等。

這些行業組織和民間組織對醫療的監管得到政府的承認,成爲行業內權威監管機構。有些州這類專業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州長指定,實際上是半官方性質。

人都會犯錯,有醫生的地方就有誤診,美國也不例外。美國政府有關機構2010年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每年18萬老人死亡,其中44%死於手術出錯、看不清醫生手寫體處方等醫療事故。

美國的醫患糾紛很少在醫院內部處理,如果在醫院用暴力表達不滿,只能被保安驅逐或者被警察逮捕。醫患糾紛投訴的渠道很多——官方的專業投訴機構、行業和消費者投訴機構等等,也有很多美國人選擇直接到法院起訴,而打官司的道路漫長,需要請專業人士論證事故原因、複雜的取證、雙方反覆詰辯等等。有民間行業協會調查顯示,全美國平均每年約有1.5萬至1.9萬起醫療事故訴訟。

爲了避免昂貴的醫療事故賠償,美國的醫生和醫院都會購買保險,所以實際上醫療事故官司並不是醫生和病人的官司,而是病人與保險公司的官司。一般保險公司都有龐大的律師團隊,以應付各種索賠及法律訴訟。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爲『霍爾斯智庫』,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a3316e270ee142ee817a12ca9eed594b.gif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