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15|回覆: 0

[中醫世家] 浙江醫經學派對【黃帝內經】學術傳承的貢獻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7-12-9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浙江中醫藥歷史悠久,名醫輩出,著述豐富,爲中醫學的繁榮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浙派中醫大多都重視對中醫經典,尤其是【黃帝內經】(下稱【內經】)的研究,在傳承與發展【內經】學術方面貢獻重大,形成了浙派中醫最有代表性的醫學流派分支,即浙江醫經學派。

漢書·藝文志】云:『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醫經學派,指致力於醫經研究的醫學流派。漢代有醫經七家,其代表著作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白氏旁篇】,後世僅存【黃帝內經】。該書從陰陽五行、臟腑、病機等多方面對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治等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奠定了中醫學理論基礎。因此,所謂的醫經學派,就是主要研究【內經】的一個學術群體的通稱。由於浙江人傑地靈,從醫者眾,歷代均有研究和發揮【內經】的醫家及著作,加之明清時期尊經復古之風盛行,使考訂註疏校勘經典醫著活動達到空前高度,湧現了諸多儒醫名家,自然地形成了浙江的『醫經學派』。

浙江醫經學派的代表醫家有滑壽、馬蒔、張介賓、張志聰、高士宗、俞樾等,在類分研究和考訂註疏【內經】方面卓有成就,對於【內經】的學術傳承作出重要貢獻。

滑壽(1304~1386年),字伯仁,一字伯休,晚號櫻寧生,浙江餘姚人,著有【讀素問鈔】,開啟了摘要分類編選研究【內經】的先河。同時又取【內經】等書中有關經絡、針灸的理論進行研究,著【十四經發揮】,通考腧穴,詳加訓釋,對於【內經】的理論分類以及經絡腧穴均有深入的研究。

馬蒔,明代著名醫家,生卒年不詳,字仲化,號玄台子,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爲避康熙諱,易『玄』爲『元』,故清代刻本以『元台』稱之。著【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是同注【素問】【靈樞】的首位醫家。他主張恢復【素問】【靈樞】各九卷的篇目,首創註解篇名,擅長以經解經,並在註解時聯繫臨床,並附圖表以闡明經文。

張景岳(1563~1640年),名介賓,字會卿,別號通一子,明末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著【類經】,附【圖翼】【附翼】。張氏將【素問】【靈樞】全部內容分爲攝生、陰陽、藏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針刺、運氣、會通12大類,共390篇,是全面分類研究【內經】的集大成者。他集前賢注家精要,結合個人見解將【素問】【靈樞】經文互爲闡發,從類分門,制訂體系;同時,倡導醫易同源,主張從陰陽五行闡釋醫理。

張志聰(1610~1680年),字隱庵,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創建侶山堂,集門人弟子精闢言論著成【黃帝內經素問集注】【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做到所謂『前人咳唾,概所勿襲;古論糟粕,悉所勿存……』,成爲集體智慧研究【內經】的重要著述,開集體創作之先河。同時,他尊重原文,注重以經解經,重視文理、醫理,尤重實踐,對經文的闡釋切合臨床。

高世拭(1636~1700年),字士宗,錢塘人。高世拭除與張志聰合撰【本草崇原】【傷寒論集注】外,還著有【素問直解】【醫學真傳】。他主張以曉暢語言注釋經典,集各家之優解釋篇名,並且重視五運六氣,認爲醫者必先明此,醫道方近。

俞樾(1821~1907年),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著有【內經辨言】,編入【讀書余錄】,爲校勘【內經】之專書。俞樾運用文字考證、訓詁學等方法校正,利用古本典籍,旁引諸子百家之說,論點詳實精當,揭開了不少千古疑團,爲深入研究【內經】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浙江醫經學派自宋元時期名醫沈好問著【素問集解】所起始,由滑壽首創節要類編【內經】,撰【讀素問鈔】,後又由張景岳、張志聰、高士宗等人發揮、壯大,也因莫枚士、俞樾等從經史、諸子角度研究經典而興盛,直至民國時期,將【內經】研究引向專題化發展。如陳無咎著【內經辨惑提綱】,以實踐倡理驗方,在近代醫家中獨樹一幟;楊則民從現代哲學角度研究【內經】思想,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內經】等。

浙江中醫界非常重視對【內經】的研習,許多名老中醫在教學和帶徒時都把【內經】放在首位。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中醫學院徐榮齋撰【內經精要】一書,發揚【內經】的學術理論,同時在【名老中醫之路】中發表『以治學三境界的精神學習【內經】』的文章,把學習和研究【內經】的方法歸納爲守約以自固,互勘以求證,比類而索義理,匯參而見源流等,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

浙江醫經學派傳承【內經】學術的精神,啟示現代中醫人要尊重經典,發揚經典,並在經典理論與臨床驗證相結合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學術,將中醫發揚光大。(鄭紅斌 張君 浙江中醫藥大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