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大指向外彈出一聲曰托。法以虎口張開,大指倒豎,指頭著弦①,先肉後甲向外直托得聲,彈後大指仍伏掌下。擘托取音重如勾剔,多用於六七弦,以與一二弦打摘相應②,擘托二法,舊譜有反用之者,蓋以一七弦之內爲內,一七弦之外爲外,指用肉者爲入,指用甲者爲出故也,然兩字字義論之,則仍從今說爲是③。
————彭祉卿【桐心閣指法析微】釋疑:①指頭著弦:此法如抹、勾二法,將指頭放在弦上,用約弦之法下指,因大指力量本身較強,只有約弦下指才能較好的控制好下指的力度,所以不宜用懸空下指。②以與一二弦打摘相應:古法中一、二弦多用打摘二法,今多不用,多以勾剔代替。③『~~~~則仍從今說爲是』:此處是彭君在解釋擘、托二法古今定義不同的原因。元代前琴譜中的擘、托與現今擘、托的定義正好相反,古法(估且把元代以前的方法稱作古法)以爲『甲肉相半向外出弦曰「擘」,向內入弦曰「托」(【太音大全集】)』,現今擘、托的方向恰恰相反:以彈出爲托,彈入爲擘。明代的琴譜比較混淆,有用古法者,也有用今法者。清代琴譜便全改爲『出爲托、入爲擘』了,今天擘、托的稱謂但是沿襲清人。擘、托只所謂形成上面兩種不同的定義,關健的一點就是因爲古今兩種琴家對『出入』的定義不同。當今琴人認爲『一七弦之內』(即向身)爲內,一七弦之外(即向徽)爲外,而元代以前的琴人,可能認爲指甲用肉者便爲入,指甲用甲者便爲出,這樣食、中、名三指古今定義恰好吻合,沒有出入,而大指的擘托便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種定義。了解古今擘、托的異同對我們演奏古譜或打譜有借鑑作用,對初學者來講,簡單了解一下便可。④彈擘、托二法時,還要注意兩點:一是控制大指的力度,不可太過,如用力太猛,則成燥烈之聲。二是大指要儘量垂直入弦,不可使用偏鋒,否則音難渾厚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