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業拖拉,開始時間晚。晚飯後才開始,磨蹭到晚上8點半,甚至9點才開始寫;
(2)部分不擅長的科目的作業總是放到最後做,不會的較多,做五個錯三個,容易受打擊;
(3)沒有時間概念。原本兩個小時完成的作業,能拖到四個小時。其深層次原因是:孩子內心會覺得,寫完也不能玩,寫完了,媽媽就會留新的作業,不如慢慢寫。
(4)寫作業時不專注,寫十幾分鐘分鐘,就分神兒了。想看看QQ空間,刷刷微信朋友圈,一會倒杯水,一會吃個零食,一會換個筆芯,一會上個廁所,一會家裡來個客人,出去打個招呼······
(5)開始關注自己的容貌,一會照個鏡子,一個嘟個鬼臉,手機在旁邊,就再發個朋友圈,或QQ說說。
(6)不寫題號,數學、物理不寫『解』,格式混亂,解題過程,與草稿紙的演算 一樣龍飛鳳舞;
(7)對橡皮、或塗改紙嚴重依賴,稍有一點不整齊,就擦掉、抹掉,反反覆覆的重新寫,致使效率低下;
(8)當然,還有老師在留作業時,總誤以爲今晚只有他一個老師留作業,生怕孩子們老玩,耽誤了學習。
不能按時作息的蝴蝶效應
寫作業太晚導致睡眠時間推遲,可不是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一位老師觀察了班裡作息不規律、喜歡熬夜的孩子的日常後,發現一條連鎖反應鏈:
如果11點不能入睡的話,那他的失眠時間充其量只有7個小時。7小時候的睡眠對於青春期時期正長身體的孩子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問題出現了——6:00起不來。6:00鈴響後,10分鐘內出宿舍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得等到6:15到6:20才動窩。
不能按時起床的直接後果有二:1.整理內務打掃衛生的時間被嚴重擠占,因此,內務整理不合格、衛生打掃不徹底,導致扣分,甚至被鎖;2.沒有時間(或者只有很短的時間)吃早飯。
不吃早飯的不良後果當然有損身體健康。你不按規矩作爲,但你的身體卻有其自身的活動規律——胃不到第二節課就開始咕咕叫。怎麼辦——買零食。那都是什麼食品呦:魔法士、艾小菲、太年輕,貓耳朵、椒鹽土豆、掐掐面、還有什麼素巴西烤鴨等等不一而足,單看名字,就是在忽悠孩子。據了解,20元的東西都不能吃飽。
在我看來,那些膨化食品通通爲垃圾食品,浪費錢財倒在其次了,每天吃這些東西,對身體的傷害大概是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所始料不及的。
其副作用的危害還在繼續。10:30上課以前塞到肚子裡的那些東西,到12點午飯時間是消化不完的,這就直接導致了該吃飯的時候卻沒有胃口。如果他去餐廳喝點湯水還好,要是直接回了宿舍吃些從家裡帶來的東西,那他下午又會想到零食——長此以往,對身體形成的副作用是不可小覷。
看看班裡那些遵守紀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們可沒有上面的不良習慣,而具有這些不良習慣的同學,又大都成績較差。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不按時作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績的提高。
說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可以引起亞洲地區的一陣颱風,乍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而實際上正是如此:
不按時睡覺—→不按時起床—→沒有時間整理內務而被扣分、沒有時間吃早飯—→買零食,有損身體健康,污染教室環境—→影響成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