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來說,人人都害怕離別。有人說離別是爲了重逢,但是否能重逢尚不知曉,此時此刻離別的痛苦,已經勝過人世間許多悲痛。悲莫悲兮生離別,還有什麼悲傷,能比得過人世間的生生別離呢?
事實上,這種痛一開始在字形之上就有所反映。別的甲骨文字形,好似一把刀正在將骨頭從肉中剔離出來,本義當爲分解之意。小篆字形也是從冎從刀,只不過今天通常寫作別。由本義,別才引申出分離、離開、分開等等意思。將骨從肉中剔出,必然會造成疼痛,分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古代交通不算便利,出門遠行,往返時間長久,山長水闊,一路上艱險不斷,一旦分開,真的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了。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種疼痛和黯然,一方面來自空間的隔離,因爲一別兩地,空間的距離使得雙方難再相逢;一方面又來自時間的距離,因爲別後再會遙遙無期;還有暗藏的來自心理的距離,因爲怕離別之後空間阻斷了音訊,時間淡化了感情。
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在這樣的情況下,古人寫別,往往充斥著哀婉悲怨,讀來讓人肝腸寸斷。離別不只是離開親友,前路漫漫尚不知有多少艱險,於是在離愁別緒之外更添一絲惆悵,讓人禁不住流下淚來:『念當復離別,涉路險且夷。思慮益惆悵,淚下沾裳衣。』我們常常說生離死別,死別是難以再見的、永久的別離,往往使人泣不成聲,可是生別更痛苦啊,明明知道對方還活著,卻要生生別離、天各一方,此後或許久無音訊,或許再難重逢,使人時時刻刻感到悲痛、淒涼:『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最讓人悵惘的,大概是久別不成悲了,與人別後,再無見面,年深歲久,日復一日的相思使得情感開始遲鈍,心中的悲哀也因爲日積月累而再難被觸動,到最後仿佛已經意識不到這種傷痛:『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離愁別緒就這一種,離別的原因卻又千千萬萬,每一場離別都不盡相同。相見時難別亦難。離別如此痛苦,聚餐如此匆匆,再相逢不知何年何月,於是臨別之際總是想挽留、再挽留。古道邊,萋萋芳草碧連天,古代的路旁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短亭均爲行人休憩或送行餞別之所,古人送別的時候,往往想要送的遠一點再遠一點,因此近城的十里長亭,則常爲送別之處。送別至此,各奔東西,此去山高水遠,何日才能再見?千年之前的長亭外,不知上演了多少出悲歡離合。崔鶯鶯長亭送別,是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步步是別,寸寸生悲。而離人去後,留下的人只能獨自惆悵,登上高樓盼歸,卻只能看見征途之上無數長亭短亭,『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歸途遙遠,歸期無望。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面對離別古人更想要把酒一杯,勸君更盡,且把別情飲。人世間的聚散離合這麼多,語短情長,有些話說不出,有些事講不完,只好將自己的情感匯入酒中,舉杯共飲,走的人痛飲,留的人盡杯,依依惜別之情和願君一路順風之意,就全都在這裡了。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金陵的少年郎們過來相送,明明要走了,卻又捨不得訣別,於是欲行不行各盡觴,情意綿長,『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許渾在送別之時喝了點酒,微醉,朋友走後竟然不勝酒力睡著了,等醒來之後,暮色沉沉,友人已遠,獨自惆悵,『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多情自古傷別離,有情人總是懼怕別離,可要分開,總得做些什麼。於是飲酒餞別之外,古人還折柳相贈,表示自己的挽留之情。劉禹錫說『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可楊柳哪裡管得過來這人間諸多離別,若是柳條未青、無枝可折,恐怕也是『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送別,留別,惜別,到了最後,終歸要離別。這時候,不能將萬般愁緒表露,留下的人往往贈以安慰、鼓勵和祝願,讓離開的人對未來充滿信心。高適別董大,就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同時,有情不管別離久,情在相逢終有期,哪怕知道相逢無期,也要表示等再相聚把酒言歡之意,給未來留一點美好遐想。李白與杜甫告別,也是期盼日後還能重回,能夠同游共飲:『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人生最苦是離別,聚散匆匆,且行且珍惜。(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