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0|回覆: 0

[訓詁學] 高·不畏浮雲遮望眼|每日一字

[複製連結]
d0ba350d97b69fc6ee1ae1eff1c82477.jpg
b5f383c638dd968b0b276e64565b6db4.png
27be7e28eae4d9cb5977bb2566f09072.png

  『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是一首老歌,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會記起它的旋律。

cec6a908eac50b66a1ce9c7366e06b1c.png


  今天我們用高這個字,常常用來表示與下相對的位置、高度,或者形容高高的地方。這當然是由本義引申而來的。【說文解字】解釋高,說『崇也,象台觀高之形』,也應當是引申之後的意思。有學者認爲,高的甲骨文字形,好像是高地穴居之形,字形中包含著高地、穴居之室、遮蓋物(即屋頂)等部分。【易經》裡說『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古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的確是經歷了一段穴居、半穴居的生活,那個時候人們大多逐水而居,但是會將房屋建造在高處,這樣河水上漲也不會淹沒自己的家。西安半坡的房屋,就是半地穴式的,人們先挖一個淺穴,並直接在上面蓋上屋頂,雖然用現在的眼光去看,會覺得通風透光差、低矮又潮濕,但在當時這樣的房屋已然是了不起的創舉了。

31b314c033743ccd9ca452ba9e4faf0c.jpg


  也有學者認爲,高的甲骨文字形應該是高建亭屋的樣子,亭屋構木而起,高聳於地上,是遠古穴居的發展,已經比穴居『先進』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方式,相同的是高的字形來源於建築,與早期人類居住方式密切相關。人們在高地建築自己的居所,也將房屋建的相對高大適宜居住,高便有了高大的意思,引申爲距離地面遠的、高低之高,從『高』的字也多與建築或高大有關。

99f112c116d09cdfef389ba2c4c3e49b.png


  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對高的嚮往,是一種紮根於歷史深處的記憶。高遠遼闊的天空,高峻凌冽的山峰,高聳入雲的樓閣,每每都能引起人們的憧憬和慨嘆。有的時候,是小心翼翼:『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有的時候,是詩情豪壯:『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e254031bf62a4045f790933790f34bfa.png


  荀子早就說過,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有博見,其實就是站得高看得遠這樣淺近的道理。文人們在登高之後,睹物興情,情以物興,飽滿的情感被登高觸發,於是就有了一篇篇詩詞歌賦,流傳開來。當然,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將情感深埋在心底,日復一日,不斷積澱,然後遇上一個登高望遠的機會,一個登臨送目的契機,便噴薄而出,化作一首首響徹高空的詩。

1249429fad2ed506f5d1cdaef8818bab.jpg


  就在這樣的登高望遠之中,我們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我們見到了天地宇宙的遼闊,也見到了在天地間生活的萬物的生生不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高臨目,俯仰古今,人們在登高之後,產生了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引發了自己對於生命的感悟。這種感悟或許會帶給人一種惘然與若有所失,何遜說『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惆悵什麼,我也不知道,他自己或許也摸不清楚。沈德潛也說『余於登高時,每有今古茫茫之感』,時間感充斥,卻在登高之時愈加迷茫,今夕何夕,今夕何夕!

ff1ac5f11388335954b7ffcde54ca2e7.png


  登高望遠,使人心悲。這種悲傷,大概來自於距離的悵惘,因爲知道極目所望的不可及,放眼所見的不能至。傷春、悲秋、思鄉、懷人、發思古之憂情、抒身世之感慨……在登高寫景之外,詩人們反而更多地表達了這些情感。杜甫的【登高】,寫自己在高處遠眺,眼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景象,與自己內心的情感相結合,『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家鄉之遠、漂泊之久,羈旅之愁、孤獨之感,蔓延成一地悲秋。柳永的【八聲甘州】,寫自己『不忍登高臨遠』,因爲看到故鄉渺邈,只會讓自己『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e72d8ec3e764c21d48bd6ddcebcc5177.png


  不過,古人在抒發個體情感的同時,也意識到,登高有益於激發人的精神。古人常常登高望遠,觸目所見都是無邊無盡的景色,視野如此寬廣,個體在飽覽之後對人生也產生了新的領悟。無論是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還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到高處,將大千世界盡收眼底,縱情於乾坤天地間,那種壯闊與豪氣也就揉入了心中。

7aa2188cb5a9e0396282320e10c0bdcb.jpg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高望遠,有廣闊的視野,居高臨下,有曠達的境界。這是眼界的開拓,也是自身境界的升華。(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