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啟功談碑帖:看到這帖,才懂碑帖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3-30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難把墨跡中最重要的活氣顯示出來,不但【靈飛】墨跡與刻本有別,一切石刻都與原寫墨跡有別。看了【靈飛】墨跡,可以一豁然心胸。懂得石刻與墨跡的關係是怎樣的。不致再把死板刀痕,看成毛錐所寫的完全效果。

21bc84ec298cff573785f6f167997ddb.jpg

【靈飛六甲經】是一卷道教的經,在明代晚期,發現一卷唐代開元年間精寫本,它的字跡風格和磚塔銘一派非常相近,但毫鋒墨彩卻遠非石刻所能媲美。當時流入董其昌手,有他的題跋。海寧陳氏刻【渤海藏真】叢帖,由董家借到,摹刻入石,兩家似有抵押手續。後來董氏又贖歸轉賣,鬧了許多往返糾紛。【渤海】摹刻全卷時,脫落了十二行,董氏贖回時,陳氏扣留了四十三行。從這種抽頁扣留的情況看,脫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時被董氏扣留的,後來又合又分,現在只存陳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餘部分已不知存佚了。

【靈飛】本身的書法,在唐人寫經中,允推精品,試用敦煌所出那麼多的唐人寫經來比,夠得上【靈飛】那樣精美的,也並不太多。在清代科舉考試的標準,書法的優劣,幾乎與文章的優劣並重,所以它又成了文人士子學習小楷的極好範本。於是【渤海】初拓遂成稀有珍品。原石又因捶拓漸多,不斷泐損,隨著出現了種種翻刻本。【磁蕙堂帖】翻刻的筆畫光滑,又偽加趙孟煩跋,在清代中期曾成爲翻本的首領,事實卻是翻本中的劣品,和【渤海】的原貌相離更遠。

嘉慶中嘉善謝恭銘得到陳氏抽扣的四十三行,刻入【望雲樓帖】,刻法比【渤海】不同。不但注意筆畫起落處的頓挫,且比【渤海】本略肥。凡是看過敦煌寫經的人都容易感覺【望雲】可能比較一逼真,而【渤海】可能有所目失真。

這四十三行在清代後期歸了常熟翁氏,從影印文恭公同和的【瓶廬叢稿】所記中,得知在翁家已歷三代。文恭的玄孫萬戈先生,前幾年來北京,歡然互敘世代交誼處,我第一詢問的即是這四十三行,萬戈兄慨然以攝影本見贈,還親自抄錄了陳氏累代的題語和文恭的若干條跋記。廬山真面入目以後,才真正看出唐人的筆法墨法,始知無論【渤海】、【望雲】都一樣走了樣.尤其墨彩飛動的特點,更遠遠不是石刻拓本所能表現萬一的。這次萬戈先生把它交給【藝苑掇英】,發表,使這四十三行【靈飛】,真面目與世相見,實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

我所說的重大意義,不僅只是廣大書法愛好者得見著名的唐人真跡這一方面,更有意義的是翁萬戈先生除拿出【靈飛】外,還把家中世藏珍品,加上自己曆年收集的,一同印出與海內外同好共賞,豈不堪稱一件無私的盛舉!

從【靈飛】的書法論,它那秀美中有古趣的風格,舒展中有團聚的結體,平易中有變化的用筆,都已把唐人書法的特色表達無餘。此外對學書者有更重要的啟示兩端:  

一是明白了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難把墨跡中最重要的活氣顯示出來,這可譬如看樂譜上排列的音符,即使是記得再細的,把主旋律外的各個裝飾音都寫上去的,也不如聽一次演奏。這不但【靈飛】墨跡與刻本有別,一切石刻都與原寫墨跡有別。看了【靈飛】墨跡,可以一豁然心胸。這項啟示的價值,又豈止在欣賞【靈飛】一帖爲然?它有助於學書者臨習一切石刻時,懂得石刻與墨跡的關係是怎樣的。不致再把死板刀痕,看成毛錐所寫的完全效果。

二是自從【靈飛】刻石行世後,對於清初許多書家,都起著極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清朝一朝。直到包世臣出,奮力提倡北碑,唐碑派和【靈飛】的勢力相對的有所減弱,但在科舉廢止之前,考卷的領域中,這種影響還沒有全被北碑所取代。這裡要附加校正說明的:清代館閣卷折吸取【靈飛】刻本的一個側面,並不減弱【靈飛】在書法真諦上的地位。到今天真跡出現更可一洗把【靈飛】與館閣卷折齊觀的誤解。

清代中期陸續有少量的唐人寫經墨跡出現,書家對這種墨跡的重視,也逐漸加強。例如王文治得律藏經,屢次談到印證其筆法。成親王、吳榮光也屢次題跋讚賞一個分了許多段的【善見律】卷。這些寫經墨跡,也曾被摹刻在幾種叢帖中。但它們的聲威,都不及靈飛的顯赫。原因何在,當然【渤海】】傳播的既久且廣是一個因素,而仔細對校那幾種寫經,它們的風采變化,確有遜於【靈飛】處。即在今天,拿敦煌所出、日本平安朝所遺的寫本來與【靈飛】比較,【靈飛】仍然可以敢當那一比,而不輕易出現遜色。那麼這四十三行經得起多方比較的傑出藝術品,在今天印出,我都替那位無名英雄的書手,感覺自豪。  

世間事物沒有十分完美無缺的,看這四十三行,總不免有不見全文的遺憾。但從另一角度看【渤海】也不是真正全文,它既無前提,也不知它首行之前還有無文字,中問又少了十二行,也是較少被人注意的。如從『償鼎一臠』的精神來看這四十三行,字字真實不虛,沒有一絲刀痕石泐,實遠勝於刻拓而出的千行萬字。而【渤海】所缺的十二行,即是這四十三行的最後十二行,拿它與【渤海】全本合觀,才是賞鑒中的一件快事。  

至於什麼鍾紹京書等等臆測之論,實是自古鑑賞家的一項通病,無款的書畫,常要給它派一個作者,有的在卷外題簽或在卷後跋中指定,這還不傷原跡;有的即在卷內添加偽款,破壞文物,莫此爲甚。【靈飛】從元人袁桷指爲鍾紹京後,明、清相承,有此一說。至今若干唐人真跡已爲世人共見,那此一推測已無辯駁,而古人所見不多,有所揣度,也就不足爲奇了。

098d2d073a21b168904b27918d76d41b.jpg
49d51553cff020bf19b956960da9e29f.jpg
d741e395c5a9a05249a84203957b51c4.jpg
fac6a67b93241d9c3462b1f323ffb568.jpg
06e0f9cae24a66facbdccf8171ea4d6c.jpg
30c1d4bf9814d6a1b2ace17bcf60158c.jpg
c62af159690c503caddd150bba046770.jpg
38544a1bb88c1474072a8ea15474a5a6.jpg
60ccda63de585fa89cc695c29000e079.jpg

原題:啟功·看到此貼,才懂碑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